第19章 附錄(2 / 3)

吃飯的時候,馮侖等人又感受到了李嘉誠的貼心。大家吃飯前,都先抽了個簽,拿到一個號碼牌,等坐定後才知道,那是為了怕吃飯坐位子時,有人覺得自己的座位不好,於是用抽簽的方式,避免掉了這種疑慮紛爭。而且,每一個大桌都空著一個位子,原來,那個位子是給李嘉誠的,整場一個半小時的宴席,李嘉誠就這麼讓自己的時間,平均分配在每一桌,讓每位來賓都有與主人接近的機會,營造賓主盡歡的感覺,不使任何人覺得有所怠慢和不周。

最讓馮侖感到驚訝又佩服的,是他臨走準備上車前,李嘉誠的秘書特別跑過來,奉上一個提袋,裏頭是一本李嘉誠寫的書。馮侖又驚又喜,因為,這本書,不過是馮侖在飯局上無意間提到,似乎曾在某本李嘉誠的書上看過一句話,但忘了書名,沒想到李嘉誠偷偷囑咐下屬,為馮侖準備好之後在臨走前交給他。這個小小的貼心舉動,讓馮侖更是對李嘉誠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李嘉誠的做人成功,導致他的事業成功,正因為他總是替他人著想,讓每個人都覺得和他在一起很舒服,因此願意跟他做生意,終於也成就了他的事業。

其實,馮侖通過自己麵見李嘉誠的故事,來分享如何提高個人軟實力,也是一種演講或談話時的高明技巧。人都喜歡聽故事,他用這樣一個自己麵見大哥的故事,更容易引人入勝。特別是他自己已經夠事業有成了,再提到一個比自己更事業有成的人,無形之中,便將“馮侖很謙虛”的這個印象,深深植入聽眾的心裏。

尤其應該注意的是,人是非常奇妙的動物,當我們從某人口中聽到一些“溫良恭儉讓”的美好道理時,會不自覺地,將那些大道理及美好德行,跟眼前說的那個人做出結合,仿佛他就是那個具備這些美好品格的人。於是,馮侖描述李嘉誠的風範,看似抬高了李嘉誠,事實上也間接地抬高了他自己。

所以,日後你做演講時,真的不必害怕談到比你更成功、比你更具視野與高度的人,因為當提到他們的德行典範時,你自己也具備那些德行典範的形象,這將間接深入人心,同時營造出一種“你很謙虛”的感覺。馮侖的這場訪談,給了我們最好的示範。

李開複:中國台灣人,是一位信息產業公司的執行官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學者。1998年,李開複加盟微軟公司,並隨後創立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微軟亞洲研究院)。2005年7月他加入Google(穀歌)公司,並擔任Google(穀歌)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一職。2009年9月宣布離職並創辦創新工場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演講視頻:《李開複: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演講家》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1NjUxNjIw.html李開複的這場演講,中規中矩,讓人感受到一位企業經理人和青年導師的風範。尤其他演講的內容,非常符合我這本書的主題,建議大家一定要在看完這本書後,再與李開複演講中的觀點相呼應、相比較,找出自己不足之處,並且加以補強。

李開複的演講,最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是他大量運用了電腦以及網絡的科技。首先,旁邊的屏幕,顯示了他為聽眾們準備好的PPT。PPT的製作不必精美,但要清楚明了,讓觀眾們一看就知道重點在哪裏。PPT的優點在於能輔助講者,使其不至於忘記演講的重點,也使不善於抄筆記、聽得不夠清楚的觀眾,能用視覺加以輔助,記下講者的重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演講中,李開複還剪輯了不少音頻,作為演講重點的示範,這最能讓聽眾心領神會。例如他在列舉肯尼迪總統和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片段時,隻是把他們的名句,用自己口述的方式,或者僅僅隻是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實在遠不能和播放他們的視頻和音頻做比較,因為後者的力量真的是太強大了。尤其是在網絡發達,影像聲音對於年輕一代更具吸引力的今天,一場演講,如果能妥善運用PPT、音頻以及視頻的話,絕對能讓聽眾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也使得演講起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更顯卓著。 李開複在自己的演講中也特別提到,講者最好不要低頭看稿,或者一直盯著稿子念,因為那隻會顯示出講者的不熱情和沒準備。於是包括他自己,雖然偶爾會低頭看一下重點,但隨即抬起頭來,與聽眾做眼神對眼神的接觸。由此我們知道,列出重點不是不可以,看稿讀也沒什麼不好,如果你非得看稿不可,可以每讀一句,就抬起頭來與聽眾做視覺上的接觸,或者最好是一句看稿,同時已經把下一句暗記在心中,等到抬頭和觀眾做眼神接觸的同時,也流暢地說出暗暗記住的那下一句,如此一來,就不容易給予觀眾那種你在照本宣科、又內容無聊的感覺了。

說到看稿演講,這裏又不得不順便提到韓寒的一場在廈門大學的演講:

演講視頻:《韓寒:廈門大學演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0NDE4NDAw.html他雖然也是照稿念,但卻一點也不讓人覺得無趣,反而讓底下的人笑聲不斷。這是因為韓寒本身就具有極高的人氣,對於這種人來說,“他放個屁,都是香的”。而且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點出自己必須照著稿子讀的原因,“是因為怕說錯話”。這樣一說,立刻引來聽眾們的會心一笑,對於他之後照著稿子念的這個舉動,自然也能加以釋懷。不管韓寒是真的怕出錯,還是不具備不看稿演講的能力(當然,我認為韓寒絕對是不需要看稿演講的,你看他讀稿時自然的眼神和手勢就知道了),他這場演講都是非常成功的。

而且,韓寒的這場讀稿演講,時間上掌握得剛剛好,隻有7分鍾左右,恰好是大家注意力最能集中的時間長度,也是人們最能接受“照本宣科”的時間長度。因為其他不看稿的演講,講者可以借由自己的聲音、表情和手勢,與觀眾做互動,不斷吸引觀眾的眼球、心靈,創造一次又一次的高潮,但是照著稿子念,等於隻有聲音這項工具,擄獲人心的效果也勢必大打折扣,這樣的演講當然是時間越短越好。

因此,如果未來的你,必須要毫不出錯地做一場發表,而且必須讀稿以避免紛爭的時候,請務必記得,7分鍾以內,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時間,若是超出它,可別怪底下的人睡成一團、意興闌珊了。

鄭強:1960年9月生於重慶,研究生學曆(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貴州大學校長,貴州大學黨委副書記。

演講視頻:《鄭強:你為什麼讀大學?》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Y1Mjc3NjI0.html《鄭強教授對大一新生的演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2Mzc5MDg=.html鄭強教授的演講,在青年學子之間引起了熱烈的回響,他被譽為最敢說真話的教授。而他演講的特色,在於有教授的嚴謹(講台、PPT一應俱全),又有名嘴的風趣,尤其他的手勢豐富,中氣十足,在台下聽他演講,想要睡覺都很困難,因為實在“太大聲了”,而且內容又發人深省。

讓我簡單列舉鄭強的三個名言佳句:

1.教育的本質不是謀生,而是喚起興趣,鼓舞精神。靠教育來謀生和發達也是可以的,卻被我們過度重視了。

2.將來中國即使發達了,但你看看那些開著豪華車的富翁們從車窗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沒有教育,中國再富裕也不會強大。

3.讀書是為了承擔責任。但現在的教育讓女人承擔了太多責任,讓男人逃避了太多責任。

鄭教授每每演講之時,都能獲得雷鳴般的掌聲,據說他最厲害的一次,是在一場演講中,共獲得207次掌聲。偶爾鄭教授在講完一句自己覺得很棒的名言金句後,發現沒有掌聲,還會用“這時候怎麼能沒有掌聲呢?”這樣的話語來向觀眾“討掌聲”。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因為它會讓聽眾們莞爾一笑,增加與聽眾之間的互動和親近,讓講者更想講,讓聽眾更想聽。

鄭教授的名言金句,仔細分析後,你將發現有如下特點:他總是能講出和他一樣身份地位的人所不敢講的話,而且會用對仗句的方式,點出社會中的一些特殊現象(例如上麵列出的第三句)。

同樣的方法,如果你也想加以運用的話,必須特別注意,因為那第一個特點,若是運用不當,容易弄巧成拙,使你成為團體裏頭的箭靶,長官們的眼中釘,欲將你拔之而後快。除非你個人的能量和勢力已經足夠強大,又沒有什麼能監督糾正你的人,否則並不建議你模仿,免得畫虎不成反類犬,傷人害己空餘恨;而第二個特點的培養,則需要大量的閱讀、反芻加上持續練習,才能如鄭教授一樣,旁征博引,不偏不倚地正中觀眾們的要害,打中問題的核心。大家還可以注意到,鄭教授的演講,通常都是有講桌的,他基本上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坐在椅子上、講桌後,隻憑著聲音和手勢來引導聽眾的注意。這時,大聲的音量再加上比較誇張的表情手勢,便顯得格外的重要。而鄭教授在這方麵也做得相當出色,難怪能成為演講界的翹楚,被評為學生們最喜歡的演講家之一。有心學習鄭教授風格的朋友,務必要將他的這些訣竅,了然於胸,然後付諸練習,才有可能訓練出一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