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不愧為“追魂劍客”郭軒的衣缽傳人。在這危勢之下,心思一轉,暗運陰柔之力,反手一架,施出“粘”字劍訣,將利劍附在葉峰的寶刀之上,順著他撲來之勢,順手一帶,將葉峰的身軀微微牽動,然後輕輕閃過一側,又躲過了他那淩空擊下的一掌。聶知秋的架、帶、閃三個動作一氣嗬成,快如閃電,又恰到好處。一旁觀戰的趙、尹兩人也不禁為之喝彩。
葉峰亦不禁暗暗讚了一個“好”字,暗運“千斤墜”的功夫,將驟失重心的身軀穩了下來。而聶知秋身形一動,立刻反客為主,劍光一閃,刷的一劍,朝葉峰的“肩井穴”刺來,葉峰一個“退步連環”避開了聶知秋刺來的一劍。聶知秋正待放劍複刺,葉峰陡地大喝一聲,反手一刀,後腳一瞪,這一招有個名堂,叫做“虎尾腳,回馬刀”,任你武功如何了得,避得了刀也避不開腳。但聶知秋是何等身手,焉能給他踢中,卻也不得不倒退一步,避其鋒銳。
兩人越鬥越激,出招也越來越快。轉眼之間,便已鬥至五十招開外,仍不分勝負。這時,隻是聶知秋微微一閃,身法怪異之極,身隨劍走,將忽地一招“長蛇出洞”長劍抖動,嗡嗡作響。登時,飛起三朵劍花,將葉峰上、中、下三路全都封住。葉峰避無可避,隻得施出淩厲的刀法,頓時,全身都籠罩在刀光之下。
隻聞得“當”的一聲,測起一溜火花,兩人身形倏的分開。隻見葉峰收刀說道:“聶兄劍法果然精湛無比,令小弟大開眼界。”原來,就在刀劍相觸之際,聶知秋突然想起葉峰手中握的是把鋒利無比的寶刀。若冒然撞擊,必將自己手中利劍擊斷。於是強將陽光之力撤了回來。劍鋒一轉,改用陰柔之力,長劍在他寶刀上輕輕一擦而過。劃上葉峰緊握刀柄的手背。但聶知秋將劍鋒一轉,以劍背輕輕拍下。雖說如此,聶知秋的長劍亦被劃開了一道缺口。
聶知秋抱劍說道:“葉兄刀法沉穩剛猛,小弟使出渾身解數,亦僅能自保而已、,又怎能當葉兄如此稱讚!”
“剛才他若不用劍背,而用劍鋒如此一拍,我五指焉在?明明是他穩占上風,卻僅以自保代過,如此淡薄名利,如此胸襟,豈是我葉某所及!”葉峰心念至此,頓生愧疚之容。心中對聶知秋也越發敬佩起來。於是施禮說道:“倘若三位不嫌棄,黑峰寨乃草莽之地。小弟想請聶兄上山一述,以盡地主之宜。
聶知秋哈哈一笑,豪聲說道:“葉兄此言豈不傷我等緣分!若不痛飲三杯,豈不辜負了上蒼的這番美意?”說著三人哈哈大笑,一起登上了山峰。
酒席間,三人侃侃而談,論江湖奇聞,談生活趣事,甚是投機。酒入三巡,三人亦有幾分醉意。聶知秋忍不住向葉峰問道:“葉兄,若小弟沒有猜錯,令師定是太行山‘龍出虎嘯’龍老前輩?”
葉峰聞言先是一楞,隨即哈哈大笑:“聶兄果然慧眼,家師名諱確為‘龍出虎嘯’,不知聶兄因何得知?”
聶知秋大飲一杯,答道:“若論刀法之威猛,放眼江湖,能與令師匹敵者,絕無一人。小弟雖無緣拜睹令師神威,卻甚有耳聞。因而方敢從葉兄刀法中做此斷論!”原來,“追魂劍客”郭軒為了方便聶知秋師兄妹行走江湖,曾將武林中成名人物的武功、相貌俱說與他們知曉。而葉峰之師“龍出虎嘯”龍虎嘯為人正直、疾惡如仇,隻是性情古怪,行事獨斷,殺人如麻,不擇手段。邪道中人聞之喪膽,也恨之入骨,隻因他武功奇高,耐何不得。故而稱之為“混世魔王”,正派中人又認為他行事邪惡,羞之為伍。但“追魂劍客”郭軒對其甚為讚佩,隻因無緣,兩人從來未曾謀麵。
葉峰自行江湖以來,從未聞得有人對自己恩師如此褒讚。因而,聞得聶知秋之言,心中甚為歡喜,說道:“聶兄果然見多識廣啊!可惜小弟愚鈍,未能學得家師皮毛,甚是慚愧!”
聶知秋說道:“自古名師出高徒;強將無弱兵,葉兄又何必過謙!”
常言道:有其師必有徒。葉峰自小跟隨“混世魔王”龍虎嘯,性情亦難免有些狂傲。但他今日見得聶知秋,對其武功、人品甚為欽佩,說道:“小弟自詡刀法剛勁威猛,自出道以來未逢敵手。然而今日在聶兄劍下卻變得一籌莫展,毫無施展的……”
聶知秋將他話鋒打斷,說道:“小弟在葉兄刀下亦不能討得半絲便宜啊!”
葉峰見聶知秋有意維護自己,也就不再推說。但他對聶知秋的劍法確為欽佩,於是問道:“聶兄劍法如此精妙、詭異,感問聶兄師承何門?”
“追魂劍客”郭軒臨終之時,曾再三告戒聶知秋師兄妹不可輕易泄露師門。因而,見葉峰如此相問,委實令他有些為難,歉疚地說道:“此劍法窮先師十數年心血所創,隻因這劍法奇快,因而稱之為‘追風劍法’。至於小弟師門……這……”他支吾其詞,真不知如何回答。
葉峰見他麵露尷尬,卻極為誠懇。知其必有苦衷,緩和地笑道:“聶兄若有苦衷,不說無妨!”
聶知秋見他如此說,更覺愧疚,可師命難違,說道:“小弟先師曾有遺命,不可輕泄師門之秘。師命不可違,還望葉兄見諒!”
江湖本是個迷幻的世界。因而,武林中人不願泄露姓名、師門,實屬平常之事。葉峰自然明白,說道:“聶兄苦衷,小弟門能不諒!隻是聽聶兄所言之意,令師業已仙逝?”
提及恩師之死,聶、尹兩人不禁想起半年前那種安樂的日子,也想起了恩師的冤屈,悲慘的命運,不禁黯然神傷,喃喃說道:“是啊!他老人家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了!
見聶知秋師兄妹如此傷神,葉峰本想婉言安慰幾句。哪知聶知秋心神略斂,撇開話題向趙震威說道:“趙兄平日言無不盡,今日怎地安靜起來了?”
葉峰亦附和道:“是啊!小弟倒想知道趙兄為何每出一掌,必先大喝一聲,卻又似憑空增添了幾分氣力?”
趙震威本嗜酒如命,見聶知秋與葉峰談得十分投機,又插不進言語,便獨自飲酒作樂。此時見兩人問起,憨嗬嗬地說道:“隻因小弟愚鈍,不能參悟霹靂掌的精奧。家師便將佛門‘獅子吼’功滲透於霹靂掌之中傳授於我。如此既施展功力,亦可震懾對方心神。隻是小弟因功力太弱,未能發揮其中威力。”
聶知秋聞言一驚,要知‘獅子吼’功乃佛門七十二絕技之一。若功力沒有相當火候,習練此功,反而有害無利。料不到趙震威年紀輕輕,便已習得如此絕技。難怪他輕輕一拳,便可將那“贛西一虎”焦雷的護院道人震成內傷。他料不到自己初入江湖,便可交得如此之友,甚感幸慶。於是說道:“令師能闖此奇招,可謂曠世奇才。趙兄能得此良師,乃趙兄之幸,定能為中原武學大放異彩!”
被聶知秋如此一讚,趙震威心中甚為欣喜。但他生性淳樸,反而有點忸怩,說道:“聶大哥說笑了,小弟這是微末之技,怎敢與你們相提並論!”
一席酒宴,一番言語,無疑已將三人的感情拉近了許多,常言道:旁觀者清。尹翎鈺身置局外,加之女人天性細膩,自然能夠看出這個微妙的變化。聶知秋能交結如此朋友,她打心底為他高興。隻見他菀爾一笑,說道:“三位既是如此投緣,小妹倒有一個建議,不知是否有些冒昧?”
聶知秋望了望尹翎鈺,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又望了望葉、趙兩人,輕輕說道:“師妹有何建議,但說無妨!”
尹翎鈺婉娩的說道:“古有桃園三結義,被傳為人間佳話。你們三人既是如此投緣,何不效仿古人,結為金蘭三好?”
葉、趙兩人聞言欣喜地說道:“尹翎鈺之言甚好,人生難得一知己,夫複何求?難得我等三人如此投緣,一見如故,何讓古人專美於前!”
聶知秋自是十分讚同。於是葉峰命人擺好香案,當即磕頭立誓,各報年庚。聶知秋年長,尊為兄長,葉峰居中,趙震威年紀最弱,磕拜完畢,聶知秋欣喜地說道:“上蒼竟待我如此不薄,愚兄剛入江湖,就能結識兩位賢弟,實乃愚兄之福,上蒼之恩啊!”
趙震威憨笑道:“大哥,我們既是兄弟,又何須客氣?兄弟雖不迷信,但也相信這是我們的緣分。否則,若不是焦雷那老賊無意牽引,我們兄弟可就失之交臂了!”
聶知秋思之有理,歡喜地說道:“賢弟言之有理,這是我們的緣分,若不是焦雷無意牽引,我們兄弟當真是失之交臂了!”
葉峰聞言一愣,問道:“你們所說的可是自稱‘贛西一虎’,衛康鎮的惡霸焦;雷?”
“不錯,正是那隻狂妄的紙老虎。還有焦野那小子,有眼不識泰山,竟敢妄圖調戲尹翎鈺。”趙震威憶起昨日之事,心中仍有氣憤。代聶知秋將衛康鎮之事始末簡略地說了一遍。
葉峰聽完憤憤地說道:“活該焦野那小子有此一劫。可惜兩位兄弟未能將他們父子斬於劍下。否則,倒是件大快人心之事!”
聶知秋聞言一愣,不解地問道:“二弟何出此言?他們父子雖然可惡至極,卻也罪不至死啊?”
葉峰說道:“大哥有所不知,此父子兩人可謂惡貫滿盈。他們名為地皮惡霸,暗地卻在做著拐賣婦女,小孩的無恥勾當...”
趙震威生性粗莽,疾惡如仇,聞言大怒,不禁將手中酒杯捏碎,怒道:“真是豈有此理,居然做出如此無恥下三濫的勾當。”他在憤怒之餘,不禁又責怪起葉峰來,說道:“二哥,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自詡殺的是十惡不赦的惡霸,搶的是為富不仁的貪官奸商?為何又縱容焦雷這老賊在你眼皮底下為非作歹,為禍百姓?”
聶知秋見他如此衝動,勸道:“三弟,難道你信不過你二哥的問人了!他怎麼會縱容焦雷父子為非作歹而視而不理?其中必有難言的苦衷!”
趙震威仍舊氣憤道:“苦衷?以他的武功,要殺那焦雷父子,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葉峰對他的蠻不講理亦有些氣憤,道:“不錯,以愚兄的武功而言,自然不會將焦雷父子放在眼中。但常言道:雙手難敵四拳。焦雷父子所聘請的護院武士,雖不是一流高手,卻也絕非泛泛之輩。愚兄數次挑釁都落得铩羽而歸。不得已之下,隻得暗中破壞他們的勾當。為此黑峰寨也犧牲了不少兄弟,難道這也是不聞不問嗎?”
聶知秋也點頭說道:“是啊!那護院道人的武功,你也曾見識過。雖不是一流高手,倒也覺非泛泛之輩啊!”
趙震威略一思索,絕得兩位義兄之言甚有道理,暗暗責怪自己太過魯莽。葉峰見他不再言語,便說道:“焦雷父子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與無恥勾當,大肆收買打手。你們所言的道人便是他的得力護院武士之一,另外還有兩人武功亦不在那道人之下......”
趙震威冷哼一聲,咬牙切齒地說道:“如此說來,我們昨日當真是錯失良機了!但此事既然讓我們知曉,不論他是何方邪神,誓必與其周旋一番。此等敗類不除,難泄心頭之恨!”他果真是疾惡如仇,義憤填膺,恨不得即刻手刃焦雷父子。
葉峰喜道:“既然能得兩位兄弟相助,若要搗毀這賊窩,誅殺焦雷父子,豈不是易於反掌?”
聶知秋略一思索,點頭說道:“兩位賢弟所言極是,物品們豈能坐視不理!常言道:擇日不如撞日,今夜我們兄弟便幹件大快人心之事,誅殺焦雷父子?”
葉峰欣喜地說道:“小弟亦有此意,這就讓黑峰摘的兄弟準備一下?”
聶知秋搖頭道:“此事不在人多,二弟隻要另外安排十名好手作為接應便可!”
四人點頭讚好,商議之後,便各自回房,自是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