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每次去見老師、尊長,都一定鄭重其事地提前沐浴,穿戴整齊。”
“再比如,他教養兄長遺腹子,對他比對自己兒子還要好……”
“在侄子長大成婚之時,他一力擔之,並在婚禮進行之時,因為擔心母親生病,頻頻離席,隻為給母親喂藥。”
“這種大公無私,事母至孝,再加上他平常辦事秉公處理,為官清廉.”
“種種行為結合起來,這哪裏是正常人啊?”
“這簡直就是古之聖賢!”
“為此,他可以說是贏得了朝臣百姓一致的誇讚與擁護!”
“那你看,修身與齊家,他基本上都做到了!”
“再說說當時的朝政,漢成帝駕崩,漢哀帝上位,這個漢哀帝就是那個迷戀男寵董賢,差點將皇位相讓的皇帝。”
“此時朝中傅氏、董氏等皆跟著新帝一起雞犬升天,身價高漲,王氏不得不暫避其鋒芒一二。”
“哪怕是身負古之聖人名聲的王莽也得為了自保,辭官返回自己的封地,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王莽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就是他的次子王獲打死了家裏的一個奴婢。”
“這種事在當時算是一件平常事,大多以賠錢了結。”
“但王莽不一樣,他直接讓自己的兒子償命!”
萬朝中的所有人:……
不是,打殺一個奴婢居然還要主子償命?
這王莽當真如此大義滅親?
“對於這種做法,他或許是真心,因為儒家的道德觀點是以人為本,哪怕是奴婢,也是一條生命!”
“但也有可能是偽善,利用這種方式來為自己博名聲!”
“無論是哪一種,但不得不說的是,他確實成功了!”
“無論是貴族圈,還是寒門圈,他們都驚歎於在這濁世之中,居然還有這等活聖人存在!”
“也正因為他身上這些類似於聖人的美好品質,所以才會在篡漢的過程中,一切進行的極為順利,甚至可以說,他是被眾人推舉上位的。”
“大家都無不渴盼著這位古之聖賢,能帶領國家,帶領百姓,邁向更高的台階!”
萬朝中的所有人:……
劉徹聽到這裏,眉尖一皺,這世間當真能有如此賢德之人不成?
始皇卻是眸子一沉,按照喬姑娘的慣例,一般到了這一步,應該會有一個但是!
隻怕這位王莽在登基後,不得民心!
李二聽到這裏,想到史書之中對於王莽執政的描述,也不由得歎了一口氣:“這位古之聖賢,也並不適合當一位國君啊!”
喬安的聲音繼續傳來:
“先前說了修身齊家,現在說一下他的治國平天下!”
“我們後世為什麼會說王莽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理想主義者。”
“主要也是因為,在新朝建立之後,王莽所推行的一係列改革,太過於理想化,脫離了實際情況。”
“這也導致了改革實施過程中,引發了後續一係列倒莽的情況。”
“比如,他取消了土地的私有化,將天下土地收歸國有,任何人不得私自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