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廢話不多說,簡單介紹一下事情經過!”
“在貞觀十七年,王玄策奉命作為副使,跟隨朝散大夫、衛尉寺丞、上護軍李義表護送婆羅門國使節回國。”
“同年十二月,到達摩伽陀國。”
“也就是天竺國。”
“這個時期的天竺國,被分為五個國家,有東南西北中五個天竺,其中,中天竺國的國王屍羅逸多,就是曾經接待守大唐玄奘的那一位。”
“因為年邁無子,去世之後,導致了後續繼承者之間發生了政變,最終大臣阿羅那順控製了朝局,成了中天竺的國王。”
“但這會兒因為通訊條件差,大唐還沒得到中天竺領導換人的情況。”
“到了貞觀二十一年,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天竺。”
“也就是這一次,本以為是個順路走訪,蓋個章完事,但沒想到,偏偏發生了意外。”
“這位中天竺的新國王,在聽說大唐使者帶著沿途各國的貢品,即將到訪中天竺之時,不但沒有派使臣迎接,反而派兵對使團進行搶劫!”
“使團三十餘人均力戰而死,王玄策以及副使蔣師仁,則被抓進了大牢。”
李二聽到這裏,不由得怒上心頭,小小天竺,竟如此狂妄,當真是,自找死路!
喬安的聲音繼續傳來:
“阿羅那順為什麼敢對唐朝使團如此作為呢?”
“主要也是因為,他對於唐朝的認知,隻存在於道聽途說,以及使團口中所言。”
“他從未到過大唐,自然也不相信大唐國力會如此繁榮昌盛。”
“最要緊的是,天竺與大唐之間,隔著一座喜馬拉雅山脈,大唐就算國力昌盛,也不會過來攻打。”
“但他沒想到的是,那個被他關進監獄裏的人,會是把他送上斷頭台上的人。”
“史書沒有記載王玄策是如何逃出來的,或許是守衛太過自信,以為隻是兩個人而已,監牢定然可以困住。”
“又或許是前一任國王留下的人手,不忍心天竺與大唐交惡,私自將人給放了。”
“事實上是,王玄策兩人確實逃了出來。”
“按正常行為來講,王玄策在經曆過九死一生之後,應當會將天竺國所發生的事彙報給當今皇帝李世民,然後再詢問接下來當如何做。”
“畢竟,這關係到兩國接下來的交流與相處,不容有失。”
“但王玄策是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他並沒有將這個情況彙報給當時的李二陛下,而是做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舉動。”
“那就是轉道西域諸國,借兵,打回去,滅了中天竺!”
萬朝中的所有人:……
不是,現在的文人,都這麼厲害的嗎?
大宋,神宗年間。
趙頊聽到這裏,嫌棄地看了一眼滿殿朝臣,尤其是那些哭著喊著以和為重的文官們。
他不由得歎了口氣,隨後,他又想到之前喬姑娘說司馬光為求和西夏,割讓本國土地,更是覺得心絞痛得厲害。
人家大唐,一個文人,敢滅一國。
人家大明,一個文人,從未上過戰場,但叛亂將至,直接就敢帶兵上戰場平叛!
怎得他大宋文人,就隻知道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