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要輕易得罪人——告別輕易得罪人的壞習慣
社會是由不同的人組成的,人活在社會上,不管日常生活、上班,還是經營自己的事業,都會和別人產生一種互動關係。換句話說,人是靠彼此互助才得以生存,即便是流落荒島的魯賓遜也都要有一位名叫“星期五”的夥伴,更何況身處這一競爭激烈、人際往來頻繁的我們?因此,“得罪人”是一種剝奪自己生存空間的行為。
得罪人也是一種剝奪自己生存空間的行為,同時也可能變成一種習慣。那何不趁早改改?我們之所以不能輕易得罪人,至少有以下幾個道理:
得罪一個人,就為自己堵住了一條去路。當然,你也許會想,人還不至於得罪了幾個人就無法生存下去吧。但你要知道,世界雖然很大,但有時就是顯得很小,連走在路上都會仇人相見,更何況同行?同行有同行的交往圈子,得罪同行,彼此碰麵的機會更大,那多尷尬!而且多麼不利!本來你可以和他合作獲利,卻因得罪他而失去機會,這多可惜。
得罪一個小人,就為自己埋下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得罪君子了不起大家不講話,各幹各的;但要是得罪小人可沒完沒了。他不采取報複,也要在背後對你造謠中傷,你有理也會變成無理,多不值得。
這裏之所以強調“不輕易”得罪人,當然也是有道理的。當事有不可忍時,當正義公理不能伸張時,還是要有雷霆之怒的,否則就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了。這種雷霆之怒有時會得罪人,固然有可能為自己堵住一條去路,但也有可能開出更多的康莊大道。除了這一點,還是不得罪人好。
所以,當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時,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時,請想想,勿輕易動氣。此外,也切記不要氣焰囂張,盛氣淩人,這種隻有自己而沒有別人的態度也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常不自知。
最重要的一點是,得罪人會變成一種習慣,老是壓不下怒氣,改不了個性,便會說“反正我就是這樣”,那就條條是路,條條不通了。
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道。反過來說,多得罪一個人就少一條路。
七、不做軟弱可欺的人 ——擺脫忍氣吞聲的壞習慣
敢於說:“不!”它摒棄了那種支支吾吾的態度,這種態度容易給人造成誤解的空子。和隱瞞自己真實感受的繞圈子的話相比,人們更尊重那種不含糊的回絕。
人們是怎樣對待你的?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負?你是否覺得別人總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們在訂計劃的時候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見,而覺得你會百依百順?你是否發現自己常常在扮演違心的角色,而僅僅因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
美國心理學家戴爾以他接觸到的生動的事實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從訴訟人和朋友們那兒最常聽到的悲歎所反映的就是這些問題,他們從各種各樣的角度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我的反應總是同樣的:“是你自己教給別人這樣對待你的。”
蓋伊爾來找我,因為她感到自己受到專橫的丈夫冷酷無情的控製。她抱怨自己對丈夫的辱罵和操縱逆來順受。她的三個孩子也沒有一個對她表示尊重。她已經是走投無路了。
她對我講述了她的身世。我聽到的是一個從小就容忍別人欺負的人的典型例子。從她性格形成的時期開始,直到結婚為止,她的行動一直受到她的極端霸道的父親的監視。沒想到她的丈夫“碰巧”也和她的父親非常相像,因此婚姻又一次把她推入陷阱。
我對蓋伊爾指出,是她自己無意之中教會人們這樣對待她的。這根本不是“他們的過錯”。她不久就理解了那麼多年她一直是忍氣吞聲,實際上是自己害了自己。她的任務應當是從自己身上而不是從周圍環境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谘詢幫助她學會了怎樣教育別人一改變對自己的態度。
蓋伊爾的新態度就是設法向她的丈夫及孩子們表明,她不再是任人擺布的了。她丈夫最拿手的一個伎倆就是向她發脾氣,對她表示嫌棄,特別是當孩子們或者其他的成年人在場的時候。過去她不願意當眾大吵,‘場,因此對丈夫的挑釁總是毫無辦法。現在,她要完成的第一個任務,是理直氣壯地和她丈夫抗爭,然後拂袖而去;當孩子們對她表現出不尊重的時候,她堅決地要求他們有禮貌。
在采取這種更有效的態度幾個月之後,蓋伊爾高興地向我彙報說:她的家庭對她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蓋伊爾通過切身經曆了解到,的的確確是自己教會別人怎樣對待自己的。三年之後的今天,她已經很少再被別人欺負、被人不尊重了。
蓋伊爾還懂得了,自己解救自己的關鍵是: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去教育人。如果你打算通過一次冗長的討論來讓人理解你不願再受侵犯的重要信息,那麼你得到的好處將僅僅局限在你和欺負你的人之間的談話過程中。也許你還會和欺負你的每一個人進行多次“交流”,但是必須等到你學會了有效的行動方式,否則你仍然會受到煩擾。這就證明,你的表明決心的行動勝過千百萬句深思熟慮的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