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靈感成大事——丟掉謹小慎微的壞習慣
懦怯的靈魂總是步步退卻,惟恐靈感將他引向謬誤,然而,要知道,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不管我們采取何種方式,我們注定要犯錯誤。曆史上,某些最嚴重的錯誤多半來自謹小慎微的決定而不是一時衝動。假如服從靈感而犯了51%的錯誤,以任何標準來衡量。也不算太多。
一位心理學家,多年來一直在探尋成功人士的精神世界,他發現了兩種本質的力量:一種是,在嚴酷而縝密的邏輯思維引導下艱苦工作。另一種是,在突發、熱烈的靈感激勵下立即行動。
當可能改變命運的靈感在世俗生活中噴發時,絕大多數人習慣於將它窒息,爾後又回到原來的生活常軌: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照常做什麼。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內在的衝動是人類潛意識通向客觀世界的直達快車。威廉·詹姆斯說:靈感的每一次閃爍和啟示,都讓它像氣體一樣溜掉而毫無蹤跡,這比喪失機遇還要糟,因為它在無形中阻斷激情噴發的正常渠道。如此一來,人類將無法聚起一股堅定而快速應變的力量以對付生活的突變。
有一次,這位心理學家和沃爾特·B·皮特金在好萊塢時,一位年輕的支持者向他們提出一項大膽的建設性方案。他們全被吸引住了,它顯然值得考慮,不過他們可以從容考慮,然後討論;最後再決定如何去做。但是,當他正在琢磨這個方案時,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電話並立即開始口述拍向華爾街的電報,電文熱烈地陳述了這個方案。當然,拍這麼長的電報所費不菲,但它轉達了皮特金的信念。
出乎意科的是,一千萬美元的電影投資立項就因為這電文而拍板簽約。假如他們拖延,這方案極可能就在我們小心翼翼的漫談中自動流產——至少失去它最初的光澤。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諸行動了。在他一生中,他培養了靈感,信賴它,將它當成他最可靠的心理顧問。
我們羨慕他辦事如此簡明,然而事實是,因為他辦事簡明,所以他身居高位。始於涓滴而成於江河,他們在長期訓練中養成了“馬上行動”的習慣。
加爾文·庫列茲始終給時政評論員留下難解的謎。此人很少拋頭露臉,他的聰明才智不見經傳。但在他一生中,他不斷訓練自己依靠“靈感”,他對刹那的衝動毫不恐懼,而隨後的幸運和成功,恰好緣於靈感所激發的獨特行動方式。當初他在…家律師事務所工作時,有一天他在電話中被告知,一位重要客戶、鄉村政界名人就在這城裏,靈感突然啟發他,他一定得設法見到此人,並促使他成為立法議員。這位平素靦腆的年輕人毫不猶豫地繞過法定的會談程序,離開辦公室直奔這位鄉村首腦,結果他大獲成功。從此,這內在的衝動一步步地將他推向政壇,成為耀眼的明星。
這清楚地表明:一個人跟著靈感走,未必就是輕狂。
以周密的謀慮來掩飾自己的不行動,甚至比由衷的一時衝動還要謬誤。首先,它使人變得日益麻木。一位婦女曾向一位心理學家請教,說她丈夫背離了她。在心理學家看來那不過是常見的家庭不和,很容易協調解決。那婦女說她衷心希望能與丈夫談談,而他讚成她這種做法。不料她沒有去做,本來很容易修補的家庭裂縫就此不可收拾。原來,從幼年時代起,她就一次又一次地讓內在靈感與衝動胎死腹中,所以,當情勢逼她作出簡單而直截的決定時,她竟無所作為。
在采取關鍵性步驟之前,不少人體驗到猶豫彷徨的痛苦,此時內心深陷在自我辯駁與爭執中,而越是深思,我們陷得越深:靈感與紛至遝來的思緒互相僵持、抵消,直到神經焦灼得失去明斷為止。作為潛意識對環境的應急反應,激靈的行為本可以替你排憂解難,最本質的衝動倒有可能是正確的。
要做好一件事需要神經,肌肉、聲音諸方麵的合力進發於激靈的一刹那。一位作家有一次打算全身心投入到一部著作上,但是他無意中瞥見了一則關於“安全駕駛的十條要訣”的征文競賽啟事,這啟事像投向他心靈窗戶的一道光:因為他對交通與駕駛素有留心,他擱下手頭的著作,以便轉向圖書館去作進一步的研究。他寫下了250個字,這個刹那間的靈感帶給他25000美元的獎金,而那部暫時擱置後繼續完成的著作最終隻給他帶來600美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