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借力”創富——用手段代替成本(1)(2 / 3)

有一個農婦,生活非常節儉。到了剪羊毛的季節,農婦舍不得雇人。她想,剪羊毛又不需要什麼高新技術,如果雇人,l小時按鍾點工的價格也得7~10元錢,還不如自己剪,省下這筆錢。

雖然她以前沒有剪過羊毛,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剪,但她根本不在意這些,拿起剪刀,“哢嚓哢嚓”開始剪。

誰知,羊痛得一邊大叫一邊掙紮著說:“主人,你怎麼能這樣傷害我呢?”農婦吃了一驚,這才看到,自己竟然連皮帶肉都剪下來了。

這下可麻煩了,給羊看病要花不少的費用,比雇人剪羊毛花費還要多,丈夫知道了肯定會訓斥她。就在農婦驚慌失措時,綿羊還在苦苦哀求著:“主人,我的血和肉並不能增加羊毛的重量呀?如果你要我的肉的話,可以讓屠夫來殺死我;如果想要我的毛,剪毛匠會很熟練地剪下我的毛。我也不至於這麼痛苦,你也合算啊!”

聽到羊這番話,農婦扔下剪刀,後悔地想:我這是何苦呢?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這個經典的寓言,可以說直到今天對我們仍有啟發意義。因為許多人都像那位農婦一樣奉行一切都自己動手,並沒有計算得到和付出是否成正比。農婦害怕別人賺走她的錢,卻沒有意識到雇傭別人她能夠得到什麼,她不明白雇傭別人剪羊毛要比自己剪劃算得多。

勤儉持家並沒有錯,但是如果借助外力做比自己做成本低,為什麼還非要自己動手呢?試想一下,如果亨利·福特一個人造汽車,那麼,他每年最多隻能造一輛車,但是福特沒有這樣做,所以才有了福特公司,才有了遍布全世界的福特汽車。

保羅·蓋蒂曾經說過:“我寧願賺100個人的l%,而不賺自己的100%。”善於借助合算的外力,才是創富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才是財富快速增長的模式。

3、是否善借是天才與蠢才的區別

人的高下之分不是先天的,而是在於人會不會借用外在的一切。雖然人人都需要借物,但對於借者來說更需要巧妙地借,隻有在借外在力量合乎事物之道而又不被對方識破時,才能取得借的理想效果。

在我國古代唐朝的曆史上,發生過著名的“安史之亂”。唐肅宗在位時,命令李光弼平定叛軍。

當時,史思明的叛軍有1000多匹馬,個個膘肥體壯。他為了炫耀自己戰馬多、實力強,每天都把這些馬趕到河邊的沙洲上去洗澡,並且故意讓這些馬頻繁地出入,以造成數量多的假象,給李光弼的部隊一個下馬威。

果然,士兵們看到史思明有這麼多膘肥體壯的戰馬,有點擔心。將領們雖然嘴上不說,心裏卻很膽怯。李光弼看出大夥兒的心情,鎮靜地說:“別怕,他們的馬雖然多,但是並不整齊,看得出他們的士兵有點驕傲。你們放心,不到中午,保險能擊敗他們!”

李光弼是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知道眼前的兵力不如叛軍,隻能智取,不好力攻但是,馬在對岸,有什麼辦法弄到手呢?他開始挖空心思地琢磨怎樣把這些馬弄到手。

俗話說:“母馬上不了陣。”母馬膽子小,不能上陣打仗,史思明在戰場上打仗用的當然都是公馬。李光弼想到了一個辦法,借用母馬把史思明的公馬吸引過來。但是,兩性的馬是互相吸引的,自己的母馬也會被對岸的公馬引誘過去。如果這樣,就會弄巧成拙,不僅白送了母馬,還會在兩軍將士麵前丟臉。

怎樣才能既得到史思明的好馬,削弱敵人的力量,又不會丟失自己的馬,一舉兩得呢?

經過反複思考,李光弼終於想出了解決的辦法:借用那些正在哺育小馬駒的母馬的力量。這些母馬因為牽掛著馬駒,一心想跑回軍營,就不會被對岸的公馬引誘過去。於是,他讓上兵找來500匹這樣的母馬,把它們趕到河邊,而把它們的小馬駒留在軍營裏。

李光弼把一切準備工作完成後,當史思明又把戰馬趕到河邊洗浴時,他就讓士兵把500匹母馬也全部趕到河邊。這些母馬因為惦念馬駒,嘶叫不止。當河對岸的戰馬嗅到這邊母馬的氣味,又聽到這邊母馬的鳴叫聲,像是聽到了夥伴的呼喚,就應聲成群地爭相遊過河來,攔都攔不住。不一會兒,對岸的戰馬全部來到這邊的母馬群裏。就這樣,李光弼借用母馬的力量把史思明的戰馬賺到了手裏,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力量。將士們見狀都歡呼起來。

史思明平白無故地丟失了上千匹戰馬,氣得暴跳如雷。在這次對陣中,史思明不戰而敗。

李光弼運用此計,確實是借物達到目的的高明策略。

可見,借也有學問,巧妙的借可以利用對手之力壯大自身的力量,達到四兩撥千斤、以夷製夷的目的。而不善借的人往往會因小失大,偷雞不成蝕把米。曆史上孫權把荊州借給劉備,就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這種借的智慧不隻限於政治鬥爭和浴血奮戰的戰場上,其他領域也同樣需要借的智慧。特別是從事經濟活動,在個人創業或者企業發展時,也會麵臨許多借的情形,要善於運用借的智慧,借力擊敗對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