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如此打擊,傷心欲絕的李某整日以淚洗麵,每天低三下四地應付那些討債的債主們也讓她筋疲力盡。
一天早上,他們路過一個早點攤,看見老板娘做的一大鍋稀飯眨眼工夫就賣完了。因為這個城市早晨的小吃都是包子稀飯,而熬稀飯比起蒸包子可是本小利大啊!李某混沌的腦海突然一亮: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從賣稀飯開始呢?雖然與賣香煙比起來,利潤極其微薄,但就算賺幾分錢、一角錢,隻要量上去了,不愁掙不到錢。對,就賣稀飯!李某決定了。
那年春天,李某夫妻倆決定先在機場附近賣稀飯。因為那裏客流多,而且價格也容易上去。接下來,他們跑腿找門麵。等他們辦完各種手續,借來的錢也用光了。之後,他們又硬著頭皮向親戚朋友借了1.5萬元錢,稀飯店總算開張了。
誰料到這看似簡單的稀飯也並不好賣,盡管兩人起早貪黑地幹,但開張3個月,就虧本了3000多元。不但賺不到錢,反而又要增添新債。他們急得寢食難安。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後來,李某想明白了,要在機場這種高檔的地方賣稀飯,隻靠與其他地方別人一樣的品種恐怕不行。不變隻有死路一條,因此必須改變一些特點,“素稀飯”不能滿足需要,隻有推陳出新,改良稀飯品種,推出營養又可口的“葷稀飯”才行!但是,又不能做那些太膩的。本來人們就大魚大肉吃膩了,喝點稀飯是為了爽爽口。而且機場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不能隻是把本市的稀飯做法簡單照搬,還要符合不同地方人們的風味習慣。於是,李某開始在稀飯品種上動腦筋。她通過看電視、查資料,了解了全國稀飯的品種,於是推出了自己富有特色的“魚稀飯”係列、“臘肉稀飯”係列、“斑鳩稀飯”係列等。
新品稀飯正式營業那天,一大早,夫婦倆熬了五鍋不同類型的稀飯,免費給顧客品嚐。客人們吃完後個個讚不絕口,都覺得稀奇,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稀飯也可以做出這麼多花樣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小店的客人就比原來多了好幾倍,並且點名要品嚐那些特色稀飯。令李某意想不到的是,這種有特色的稀飯推出後,不但早餐人流量增大,而且中午和晚上還有人前來。於是,李某靈機一動,又在當地電視台做了一係列廣告,大膽提出“改變稀飯傳統喝法,把稀飯當成正餐,把稀飯當成營養餐”的新餐飲理念。這招還真靈,許多老人和婦女紛紛趕來“李某稀飯大王”店想嚐嚐鮮。李某不失時機地把大餐的飲食特點結合進來,根據稀飯的特點配置各種各樣的菜品。此後,前來品嚐稀飯的客人絡繹不絕,每天的客流量達到上百人次,營業額有時高達兩三千元。這樣,稀飯變成正餐,賣稀飯再也不是微利行業了。
幾年後,他們不但還清了原來的欠債,而且還有了一定的積蓄。
當農家風味的餐飲在全國各大城市剛開始流行的時候,他們就租下了一戶麵積約兩畝農家大院。不但投資十多萬元,將農家大院裝飾得富有鄉土氣息,而且還招聘了一批淳樸的農家小姑娘和小夥子。進到農家大院,就好像回到了家鄉一樣,令人感到親切,減輕了城裏人的心理壓力。
這種富有特色的小店,開張不久生意就很火暴。一到周末,大院前麵的空地上便密密麻麻地停滿了車輛。人們來這裏,不僅為了品嚐獨特的稀飯,更主要的是能夠領略到地道的農家風情。看著眼前這生意興隆的喜人場而,李某的心裏美滋滋的。但她也明白:要想留住顧客,必須將稀飯推陳出新,不能隻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在人們注重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礎上,還要針對那些休閑的人們推出養生保健類的品種。
於是,他們請了許多老中醫出主意、想辦法。經過一段時間的揣摩實踐,夫婦倆終於成功研製出開胃健脾稀飯、清熱解毒稀飯、美容養顏稀飯等具有藥用價值的稀飯,把原來七八個品種的稀飯發展到20多個。他們還給這些稀飯起了十分富有詩意的名字,如“金玉滿堂粥”、“龍須銀耳粥”、“春花碧綠粥”、“荷葉蓮米粥”、“南瓜太極粥”等,光聽名字就讓人胃口大開。
為了保住稀飯這塊牌子,李某迅速到有關部門注冊了“李某稀飯大王”的商標。
由於味道正、價錢合理,“李某稀飯大王”的日營業額有時高達1.7萬元。大家不得不佩服起李某靈光的頭腦來。
要想在同一行業中出類拔萃,就必須根據時代的變化,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競爭對手的情況而變化。別人有的要做好、做全,別人沒有的要做新。精心籌劃,巧妙運作,這樣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將小本生意做成大生意。
4、一分一厘打天下
有些人一心想發財,但是不屑於賺小錢,隻想賺大錢。殊不知,賺大錢要先從賺小錢開始。不會賺小錢,何以賺大錢?經商創業時,不要把目標定得太大、太遠,隻有紮紮實實地從小生意做起,才能希望有朝一日做大買賣。這一點,已經被中外無數成功的事例所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