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特色創富——用方法代替成本(2)(1 / 3)

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聞名。它的成功,其原因就是能夠在全國乃至世界上保持超低的價位。靠著如此之低的經營空間,義烏每年不知要走出多少個千萬富翁、億萬富翁。

在義烏,有些商品的利潤、賣價隻有一兩分錢甚至更低,而靠隻賺l分錢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計其數。

一個姓王的商販賣100根牙簽隻賺1分錢,可是,他每天批發的牙簽竟然達到10噸。就是靠這樣毫不起眼的薄利,他每天銷售約1億根牙簽,穩穩當當進賬1萬元。

有個攤位賣的是縫衣針,平均1分錢2枚,這在別人眼中便宜得簡直不可思議。可就是這些粗細、長短不一的小零碎,一年下來也能贏利80萬元。

難怪人們稱義烏人為“螞蟻商人”,他們就有“螞蟻啃骨頭”的堅韌,最後,終於撬動了財富的大球。

即便那些開工廠的人,賺錢的秘訣也是:把成本降到最低。

有一家生產太陽帽的工廠,他們的定位也是一頂帽子隻賺一分錢,但就是這一分錢,使他與世界50O強之首的“沃爾瑪”做成了生意。誰敢小瞧這一分錢的力量,就是靠這一分錢,賺遍了全國乃至全世界。他們的利潤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摳成本,從農村地租便宜、勞動力集中上考慮,而不是盲目地縮減工人、工序。

因為小商品周轉快,所以,即便是一分錢的利潤,義烏人也要做。就是這些不起眼的交易,使義烏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全國小商品集散中心。

這就是為什麼全國隻有一個“義烏”。財富也是一點一滴不斷地積累而得來的。曾有位百萬富翁說過,“小錢是大錢的祖宗。”據統計,國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靠先賺小錢起步的,隻有不到10%的人是靠繼承遺產發家的。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99%以上的創業者當初是從不起眼的“小商小販”做起的。有了量變才會有質變。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願做小事、賺小錢。雖然時代變了,創業成功的模式不可複製,但是無論在什麼年代,如果在經商和投資眼光都不具備的情況下,一開始就想做大事賺大錢,其結果很可能會是大錢小錢都沒有賺到。

眾所周知的世界最大的百貨零售商沃爾瑪,每天的銷售額數以億計,但沃爾瑪財富的大廈正是由每天經營的針頭線腦和其他零零碎碎的小東西所組成的。

做生意並非越大越好,而是贏利多就好。貪大求全對於初次創業的人來說,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是應該腳踏實地,從小錢賺起。

薄利多銷並非隻有勞動力便宜、水電、租賃場地價格低這一種形式,另一種辦法是企業之間聯合起來,資源共享,這樣也可以降低成本,取得薄利多銷的目的。

2000年,湖南人邵先生在一次性打火機方麵憑著5厘錢、1分錢利潤的優勢,在極短的兩個月內,將廣東打火機出口市場從老大的位置掀落下來。但是,壓價並不是經營者的發展出路。他們在這個微利產業中的競爭不再是單純的壓價,而是換了一種計算方式。

曾經在1998年,為爭得市場,老板們在與外商談判時竟相壓價、一度使打火機企業全麵虧損。後來他們才發現,之所以“全軍覆沒”,完全是自己打倒了自己。

怎樣才能既在談判桌上打敗對手,又要讓自己有錢可賺?他們開始想辦法,於是14家出口企業聯盟,以資本為紐帶,將原來分散的生產企業組成鬆散型的企業集團,選出一個“老大”。他們規定:以後談判,任何生產企業均可與外商談價格,但定價必須“老大”說了算,這樣就杜絕了競相壓價。

憑著這種聯合方式,從2001年7月開始,邵老板始終把利潤控製在5厘錢、1分錢之間。因為他們聯合起來,原料一起采購,大大降低了采購成本。這一點,單打獨鬥的企業做不到,在這種前提下,外商不得不與邵老板做生意。

2000年,這14家出口企業中最大的出口量突破2億隻,利潤200萬元。

企業之間的競爭有兩種基本形式:成本領先和標新工異。成本優勢是企業可能擁有的兩種競爭優勢之一。小生意本來利潤就低,要憑借薄利占領市場,就要采取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改變自己的經營方式。資源共享、價值共享也是一種降低成本、保持競爭力的方式。

5、小餐館,本小利大年入百萬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無論什麼年代,開餐館都是一個現實可行的項目。但是,並不一定要投資開大飯店,隻要能選準客戶群,擁有自己獨特的經營方式,小餐館照樣能賺錢。

在我國的大中小城市,無論西部還是東部,出租車都是一道不可缺少的風景。而那些出租車司機為了攬活,生活很不規律。常常是空閑的時候才想起吃飯。老趙的兒子就是出租車司機,老趙又心疼幾子又幫不上什麼忙。

老趙和妻子雙雙下崗,兒媳沒有工作,要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開支,重擔就落在了年輕的兒子身上。不久,家裏又添了孫子,一家的生活更加困難了。老趙是一家之主,整天想著如何賺錢養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