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企業會計製度。
會計製度是組織和開展會計工作所必須遵循的規範和準則,是經濟管理製度的組成部分。科學的、健全的會計製度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保證會計工作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會計法》的頒布施行,是我國一項重要的經濟立法,為製定和執行會計製度提供了法律依據。
《企業會計準則》於1992年11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由財政部長簽署並發布的,共10章66條。它是會計核算方麵的規範。《企業會計準則》的製定和頒發,為全國各所有製、各部門、各行業統一了會計核算標準,實現全國所有企業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統一性,體現了《會計法》的精神。《企業會計準則》是會計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製定各類會計製度的依據。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製度》(以下簡稱新製度)是按照打破所有製界限、打破部門界限,以從事商品流通為主營業務的核算單位作為會計主體製定的。凡從事商品流通或以商品流通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包括國有、集體、私營等的商業、糧食、對外貿易、物資供銷、供銷合作社、圖書發行企業等,均執行本製度,原來財政部製定的、財政部與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聯合製定的或主管部門製定的各種會計製度同時廢止。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製度》由總說明、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組成,並附有主要會計事項分錄舉例。
借貸記賬法。
借貸記賬法是以複式記賬原理為依據,以“借”和“貸”兩個字作為記賬符號,來記錄和反映各項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一種複式記賬方法。
1,借貸記賬法的賬戶結構。
把每個賬戶分為左、右兩方,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資產和費用類賬戶的借方登記增加數,賬戶的貸方登記減少數,期末餘額在借方;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收入類賬戶的貸方登記增加數,借方登記減少數,期末餘額在借方。費用(成本)和收入類賬戶在期末結轉有關賬戶後,一般無餘額:各類賬戶的期末餘額計算公式為:
資產類賬戶期末餘額=期初借方餘額+本期借方發生額-本期貸方發生額。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期末餘額=期初貸方餘額+本期貸方發生額-本期借方發生額。
費用(或成本)類賬戶期末結轉有關賬戶無餘額。
收入類賬戶期末結轉有關賬戶後應無餘額。
2,借貸記賬法的記賬規則和會計分錄舉例。
按照複式記賬原理,每一筆經濟業務的發生都必須以相等的金額同時記入到一個(或兩個以上)賬戶的借方,和一個(或兩個)賬戶的貸方。
凡是涉及到隻有兩個賬戶的經濟業務,必然是記入到一個賬戶的借方和另一個賬戶的貸方。
凡是涉及到兩個以上賬戶的經濟業務,必然是記入到一個賬戶的借方和另外幾個賬戶的貸方;或記在一個賬戶的貸方和另外幾個賬戶的借方,金額相同,方向相反。
3,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
運用借貸記賬法記賬,由於每一會計事項賬戶的借方金額相等於貸方金額,則全部賬戶的借方發生額合計數必然相等於貸方發生額的合計數。即:
全部賬戶借方本期發生額合計數=全部賬戶貸方本期發生額合計數。
發生額相等後,則全部賬戶的期末借方餘額合計數也一定相等於期末貸方餘額合計數。即:
全部賬戶期末借方餘額合計數=全部賬戶期末貸方餘額合計數。
上述即是借貸記賬法的試算平衡方法,稱為直接平衡法。如果全部賬戶的借貸方發生額的合計數或餘額合計數不等,必然賬戶記錄發生差錯,應進行逐筆核對。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是通過編製“總分類賬戶本期發生額對照表”或“金額平衡表”進行試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