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商品流通企業總經理必備的財務知識--力創企業價值最大化(4)(3 / 3)

所以,無形資本運營與全部用自有資本經營相比,可以獲得更強的盈利能力,更快的速度與更持續的增長力。

資本運營的真諦。

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資本運營在我國悄然興起,越來越為理論界、實業界和政府管理部門重視和關注。然而在其發展過程中,一些企業的資本運營有背於資本運營的初衷,呈現畸形發展狀態。有兩句話可以驗證:“經營企業不如倒賣企業”;“倒賣企業是快速發財的機會”。

這是沒有抓住資本運營真諦的表現。

要真正理解資本運營的含義,先要知道“資本”是什麼?馬克思用40年的時間研究了“資本”問題,並揭示了“資本”概念的本質。他在其《資本論》中指出: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資本是一種能夠自行增值的價值。馬克思認為資本是伴隨著商品-貨幣運動而產生的,資本的產生與發展不但不能脫離商品-貨幣運動,而恰恰是以商品-貨幣運動為載體的,是通過投資某個行業、生產經營某種產品表現出來的。根據馬克思的分析,資本具有增值性、流動性和風險性等幾種特征。資本運營是借用此三種特征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以便形象地描述企業為使資本保值增值的活動處於一個創造性運動之中。

資本運營由來已久,在中國,作為明確的經濟學概念始於90年代,而且是作為與生產經營相對立的一個概念提出來並加以使用的。因此,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雖然資本運營泛指以資本增值為目的的經營活動,其內涵十分豐富,生產經營也包括在其中。但是基於概念提出的初衷,目前人們通常所說的資本運營仍是一個狹義的概念,其主要是指可以獨立於生產經營而存在,旨在提高企業資本運營效率和效益的經濟行為和經營活動。而真正意義上的資本運營,是以企業生產經營為依托、以資本保值增值為目的的一係列活動。也就是說,不重視生產經營,僅開展兼並、收購、重組等產權資本運作的經濟組織,無論其業務開展的多麼“繁榮”,也不是完整意義上的企業資本運營,不具有普遍意義和幫助企業解決現實問題的操作性。

企業進行資本運營有以下幾種目的:

1,為了充分利用閑置資產。

如把閑置的房地產或設備租賃、轉讓,以回收資金並投入實業經營;把閑置的資金委托專門機構投入證券、期貨、債券市場。

2,為了擴大資金來源和彌補資金缺口。

如在資本市場上融資;通過租賃、承包、兼並等方法迅速實現生產力能力的擴張。

3,為了規模擴張,使自己的資本產生乘數效應。

4,開拓新經營領域,在主業外從事副業,以貼補“家用”

如抽調一部分資金、人力進行股票炒作、產權轉讓及企業兼並之類的活動。

5,為了資本運營而進行資本運營。

6,將資本運營作為惟一的盈利手段。

後麵三種非一般企業能為之,而對於前三種,不管你是出於何種目的,都不能忽略“源”與“流”的問題,不能忘記產品才是資本增值之源。從經濟社會發展角度看,隻有產業投資才具有實際意義。隻有加強產業投資,約束、製止投機行為,才能真正構建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隻有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符合市場需要的物質產品,而不是虛無的“泡沫產品”,才能真正形成資本保值增值的源泉,這是資本運營的根本所在。否則,即使企業有短期收益,也難以保證長期獲得理想的回報。其實如果你把握了資本運營的真諦,這種忽視是可以避免的。當然,對於生產經營,我們不能僅在思想上重視,也應該重視其運作過程,要讓其按照資本效益原則進行。即企業經營活動要通過不斷提高資本配置和資本運行的效率來實現資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換句話說,就是以資本配置的效率和資本運行的效率指標來衡量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凡是推進實現資本最大限度增值的經營活動,自然與資本運營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這也就實現了資本運營的初衷。資本效益原則是資本運營的基礎,沒有這一基礎,一切酷似資本經營的運作都沒有實際意義,也難以取得實際的成效,沒有這一基礎,虛擬經濟、泡沫經濟、金融動蕩風險就有了產生的條件。

把握資本運營的真正含義,切忌簡單地把資本運營僅僅理解為股票投資或金融商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