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練好入門基本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2)(2 / 3)

會計係統是一個人造係統,人們對會計係統的認識在不斷加深,會計係統本身也在不斷進步,因此,盡管會計職能是會計所固有的、客觀存在的,但它也會隨著會計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的深化而不斷完善。

會計界對會計職能進行過大量研究。20世紀初期美國著名會計學家佩頓在《會計理論》中就認為“會計的職能就是記錄、分類、整理與提供與價值有關的數據,以便一個主體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在決策時能夠周全地使用資本”。進入20世紀50年代後,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將研究的重點轉到會計目標上。我國會計學家對會計職能進行過長期的研究,普遍認為會計具有反映和控製(監督)兩大職能,有人認為會計還具有參與決策的職能。但是,作者認為反映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監督是極其重要的派生職能,參與決策是更低層次的派生職能。會計是一個信息係統、離開了反映,其他的職能無從說起。至於會計的派生職能,根據分類的詳細程度,可以列示出不同的結果,比如不少文獻中還提到會計具有預測、計劃、控製和組織等職能。銀行證券業會計最基本的職能也是反映和控製。

1、銀行證券業會計的反映職能。

銀行證券業會計的基本工作就是以貨幣為計量工具,通過對銀行證券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從而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銀行證券業的會計報表是對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加工的結果,它係統、完整地反映了該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動情況。可見,銀行證券業會計工作的過程就是對其所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反映的過程。反映是銀行證券業會計內在的、固有的、最具基礎性的功能,會計如果還有其他功能,那也是由此派生出來的。

2、銀行證券業合計的控製職能。

銀行證券業會計運用了填製憑證、設置賬戶、複式記賬、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製報表等專門會計方法,這些方法構成一個體係,具有相當強大的控製功能。銀行證券業會計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遵循權責發生製原則、配比原則、曆史成本原則、謹慎性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客觀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相關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對這些原則的遵守解決了哪些業務能進入會計係統、哪些不能進入、進入的金額是多少、如何在會計報表中進行反映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也是會計控製職能發揮作用的過程。銀行證券業會計在處理業務時所規定的“錢、賬分管,賬、表、憑證換人複核,賬折見麵、當日記賬、當日結賬,現金收入先收款後記賬、現金付出先記賬後付款、轉賬業務先記付後記收、代收他行票據先收妥再進賬,內外對賬、雙線核算、雙線核對”等規則無不體現著會計控製的思想。通過反映職能的正常發揮,銀行證券業會計如實地提供了體現企業經營情況的財務信息。這些信息可以與企業的計劃、預算等指標進行比較,一方麵能夠評價企業的經營績效,一方麵可以發現企業進入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及時進行糾正,從而從整體上保證企業預定目標的實現。設定目標、執行對比、考核與評價,最後糾正偏差的工作流程本身就是一種控製活動。最後,國家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也經常利用會計係統來執行對銀行證券業經營活動的控製。因此,控製是銀行證券業會計極其重要的職能之一。

銀行證券業會計的作用往往是在銀行證券業會計目標的指引下,在銀行證券業會計職能的發揮中體現出來的。概括而言,銀行證券業會計具有促進企業經營業務健康發展和監督、控製經營活動依法、合理進行的作用。這些作用又具體表現為:

1.正確組織會計核算,如實反映銀行證券業的經營情況,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關、可靠的財務信息,為企業各方麵的利害關係做好服務工作。

2.搞好會計監督與控製,貫徹國家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減少和杜絕金融企業的違規行為,維護整個社會的經濟秩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3.定期開展會計檢查,及時糾正工作中的偏差,有利於銀行證券業規範經營,減少自身的經營和財務風險。

4.加強銀行證券業的經濟核算,積極開展增收節支活動,努力控製成本,減少企業風險,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5.搞好會計分析,通過財務數據總結銀行證券業的發展經驗,發現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強銀行證券業之間的交流與評估,從整體上提升金融行業的發展水平及其所屬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第四節)銀行證券業會計核算的假設和原則。

一、銀行證券業會計核算的假設。

會計假設是對會計信息係統運行所依存的客觀環境中與會計相關的因素所進行的抽象與概括,是會計信息係統運行與發展的基本前提和製約條件。現代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體係,財務會計主要是為企業的外部利害關係人提供財務信息的,當然,這些信息同時為企業內部管理所利用。為了保證對外報告的信息的有用性,必須對會計核算做出較為嚴格的規範,會計假設和會計原則就是極其重要的會計規範。因此,會計假設主要是針對財務會計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