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不畏困難:挫折其實也是福(1 / 3)

學會將挫折升華為動力

假如你在職場上取得了成功,這對你來說無疑是一件幸運的事。但成功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拾,也不是田間的小花,隨處可覓。要取得成功需要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曆許多挫折的。當你遇到挫折時你會怎麼辦?或許你會哭泣,或許你會逃避,可是不管你是否願意,我們最終隻有坦然地去麵對挫折才能戰勝它。在挫折麵前不要退縮,不要覺得痛苦,要把挫折化為前進的動力。

對待挫折,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隻有一條條彎曲的小徑。隻有不畏攀登的人,才有可能登上科學的頂峰。”其實挫折也是一種挑戰,它會通過不同的途徑去磨煉你的意誌,而每個人選擇麵對挫折的方式也是不盡相同的,有的人放棄挑戰,受到挫折就難過或者放棄一切努力,而有的人會迎接挑戰,毫不畏懼從而激勵自己,勇往直前,雖然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是相信通過耕耘總會有收獲的。

人們往往認為好的方麵才美麗,諸如:成功、勝利、結果之類的詞語,其實不然,在現實生活中,挫折也很美麗。生活中,有陽光就必定有烏雲,有晴天就必定有風雨,從烏雲中掙脫出來的陽光總是格外燦爛,而經曆過風雨的天空也總能綻放出美麗的彩虹。職場上,有成功就會有失敗,走出了挫折就會有成功的動力。一個年輕人,費了半天勁終於找到了一份工作,他正想大施拳腳準備好好在職場上有所作為時,公司破產了,他非常難過,那一刻,他想:我一定是全天下最悲慘的人了。正當這時,一位同事告訴他說:“小夥子,你很幸運!”小夥子聽了之後,非常不解,便問那位同事:“為什麼這樣說呢?”那位同事告訴他:“你想想,你現在還這麼年輕就遇到挫折,那麼,你還可以後悔,還可以反思,還可以有醒悟的機會,但如果等你老了的那天,你才遭遇到挫折,你想你還有機會反思、醒悟嗎?你會不會抱憾年輕時為什麼沒遭受這樣的挫折呢?”

小夥子頓時醒悟,是呀,我是幸運的,這樣的小挫折給了我成長的機會,經曆挫折我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其實想想,這樣的挫折是生活的恩賜,是工作對人的錘煉,是一種作為教育的精神財富。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是它們讓我們在職場道路上行走得那麼艱難,給我們打擊,甚至會讓我們失去信心。但是經受過挫折,才會使我們更加堅強;經受挫折,才會使我們不斷前進。

著名的美國前總統林肯不知道經曆多少挫折後才獲得成功。畢業後,林肯為了生活找了許久的工作,可是工作不久後就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也很受打擊。失業的挫折讓他重新認清了自己。他想做一名政治家,當州議員。於是,他開始為他的政治生涯做準備,然後參加競選。糟糕的是,他的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他工作沒有了,競選也沒成功,當時他十分苦惱,但這並沒有讓林肯就此對人生灰心,他接著嚐試其他的道路,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但天不遂人願,公司開了不到一年,又倒閉了,欠了銀行很多錢,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經磨難。這樣的日子他過了十幾年,但是,這些挫折不但沒能打倒這位鐵漢,反而讓他越戰越勇。一次機會讓林肯再一次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我的成功可能馬上就要到來了。”

然而,成功並沒有眷顧林肯。1835年,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的打擊實在太沉重了,他心力交瘁,也病倒了數日。1838年,競選州議會議長,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還是沒有成功。林肯一次次地向成功發起進攻,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挫折。林肯仍然沒有放棄,1846年,他走出了過去的陰影,重新找回了自己,又一次參加國會議員競選,他最後終於當選了。但是,連任的競選卻失敗了,這些失敗對這時的林肯來說已經構不成威脅了,反倒讓林肯對成功的渴望越來越強。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沒有成功,但是這些看似失敗的政治經曆給了林肯衝擊美國總統的自信。首次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被對手擊敗,林肯沒有放棄,他覺得挫折讓他離成功更近一步。他的感覺沒錯,1860年,他成功當選為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曆史上最有魅力的總統。

林肯的經曆告訴我們,隻有視挫折為考驗,勇於戰勝挫折的人,才會擁有他人所沒有的堅毅、自信、成熟和成功。有的人認為挫折是一種災難,但事實上,挫折也是一種力量。要知道沒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我們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正視挫折,接受生活給我們一次一次的挑戰。越挫越勇才是成功的動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職場更是這樣,雖然有挫折,但我們要把這些挫折化為我們前進的動力,努力工作,攀登新的高峰。

強尼是某家電企業的區域銷售經理,在外人眼裏是一名典型的“三高”人士——高職位、高薪水、高格調。然而誰會想到十年前的他是一家隻有十幾名員工的小工廠的學徒,每天的工作就是裝卸貨物這一單調重複的體力勞動,但是今天的強尼說他最感謝那段日子,“因為我學的專業太冷門,幾乎沒有合適的工作,畢業幾個月了才找到這份工作,可是錄用後卻被安排到倉儲部工作,當時我覺得很受打擊,我竟然要做搬箱子的工作。”正是這挫折打破了他的幻想,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職場規劃,給了他改變這一切的動力。“當時我一心想換崗位,便開始留意如何才能從體力勞動變腦力勞動,讓自己有價值。我發現公司運送的貨物大多是進口機器,雖然賣得不錯,但由於沒人能看懂說明書,售後維護比別家缺乏競爭力。因此我便開始偷閑學專業維修知識,大概一年之後十幾款機器的說明書都爛熟於心,維修也不在話下,自然升為公司唯一的技術人員。”如今,這個家電小工廠也成長為一個全球性的家電企業。強尼說正是這次“挫折”讓他學到如何在困境中尋找出路,這也是他如今取得成功的經驗。

人就是這樣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挑戰了自我,跨越了障礙,從而發揮了自身的潛能。從挫折中提高能力,帶給我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教給我們戰勝困難的方法,指引我們走向成功。挫折時時相伴,但請不要怨恨它,也不要消極地逃避它,更不要屈服於它。笑對挫折,把挫折化做前進的動力,這本身就是一種跨越,一種充滿快樂的體驗。如果我們在遇到挫折時,都保持這種心態,就能在挫折中找到出路,朝著我們的目標邁進。

一蹶不振是成功的劊子手

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人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免不了會有一些困難、挫折和失敗。在挫折和失敗麵前,有的人一蹶不振,因此,他的一生注定就隻能碌碌無為;有的人卻沒有被困難嚇倒,憑著他們頑強的意誌,用自己的雙肩,擔起失敗的重壓。強者在挫折麵前會愈挫愈勇,而弱者麵對挫折會頹然不前。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隻有這樣才能讓挫折成為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職場中遇到挫折在所難免,隻是有的人很快就從挫折中站起來,從挫折中逐步成長。有的人會自怨自艾,怨自己怎麼老是這麼倒黴,之後則會一蹶不振,一下子就把自己定義在失敗之列。有些人遇到了挫折,什麼事情失敗了,不說自己一定改正,更努力,反而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還有的整天怨天尤人,怨老天不好啊,怨父母為什麼把自己生得那麼笨。挫折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經受挫折之後一蹶不振。對待挫折應該保持一種樂觀的精神,遇到挫折,我們要勇敢麵對,不能退縮,更不能抱怨其他人,這樣才能由失敗走向成功。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有位大學校長競選州議會議員。此人資曆很高,又精明能幹、博學多識,看起來勝算極大。但是,在選舉期間,競選對手惡意編造了一個謠言,目的就是破壞他的名聲,說這位校長曾跟一位年輕女教師曖昧不清。這條消息很快傳到了這位校長的耳朵裏。這位校長十分氣憤,抱怨他的競選團隊工作沒做好,怎麼會傳出這種負麵新聞。最悲哀的是,連他的太太也開始轉而相信謠言,懷疑校長先生對自己不忠,夫妻關係最終破裂。這讓公眾愈來愈相信有那麼一回事。在每次集會中,校長都要向大眾極力澄清事實,聲明自己的清白無辜,並痛斥造謠生事者一番。兢兢業業工作數十年、聲名一直特別良好的校長就這樣被一則謠言打敗了,麵對這些打擊他已經沒有信心再去競選,最後他競選失敗了,也放棄了校長這個位置,從此以後,政治生涯與學術工作均一蹶不振。

挫折是個體在滿足需要的活動中,遇到阻礙和幹擾,使個體動機不能實現、個人需要不能滿足的一種心理感受。有些人麵對挫折時一蹶不振,從此生活頹廢,不思進取。而有些人則愈戰愈勇,在困難麵前堅強地往上攀爬。當我們在麵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時,什麼樣的挫折都會遇見,不論是人為的還是意外出現的,在挫折中獲得力量,在逆境中學會堅強,也是獲得成功的前提。一個人缺少勇敢麵對挫折的精神,就難免在各種困難麵前敗下陣來。

在工作中,我們麵對各種事和人,都會遇到一點小挫折。有許多人碰到這一點小挫折因此垂頭喪氣,失去了信心,從此就這樣過去了,那你一輩子都將碌碌無為。在職場中,每個人都可能遭遇挫折。如你所在的公司突然宣布要裁員,而你可能就在那名單中;每日辛苦地工作,而公司卻看不到你的付出,別人都在升職加薪隻有你還原地不動;雖然付出了很多努力,卻發現怎麼也不能把你的工作做得很好;換了很多工作,卻一直找不到自己在職場的位置等等。

神一樣的人物喬布斯,創造了“蘋果帝國”。但他的成功之路卻充滿了坎坷,喬布斯不是一個幸運的孩子,因為他無法得到完整的母愛,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幸福的孩子,因為他有很好的養父養母,他們傾其所有讓他上大學。但大學期間他卻退學了,去學自己喜歡的美術字,最後又把美麗多變的美術字體引入電腦,別人都覺得他瘋了,但是他說這是他一輩子最對的選擇。他覺得自己既然做了就不要去後悔,人生很多事情都無法改變,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能學著慢慢地去接受,去讓以後的人生過得更加好呢。大學時他就和朋友開始創業,曆經艱辛終於見了成效,蘋果公司成為著名的電腦企業,大家都以為作為蘋果創辦人的喬布斯此時應該坐享其成,然而他被自己的公司炒了魷魚,離開蘋果讓他傷透了心,“它對我來說就像孩子一樣。”喬布斯這樣說。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種悲劇,也有一部人遇到這種情況會因為無法戰勝自己的心魔而一蹶不振,那麼你們注定失敗,但是他——喬布斯卻能成功,這樣的挫折帶給喬布斯的隻有短暫的失意。很快他就重新回到他熱愛的事業中來,這個挫折反倒成為他人生的一個轉機,給了他後來戰勝更多挫折的勇氣,成就了喬布斯一生的輝煌。

每一位像喬布斯這樣的偉人與名人,背後都有著不可言喻的辛酸與痛楚。我們人人都會遇到挫折,不隻有你一個人有,我們應該在遇到挫折時更加努力,奮發圖強,做得更好。

49歲的查理斯現在是一個大酒鬼。大學畢業後和朋友一起創業,公司生意還不錯,他成了周圍人羨慕的對象。這樣順風順水地過了5年,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查理斯的公司遭到重創,這時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合夥人攜公司巨款逃跑了。公司隻好宣布倒閉,一直沒受過什麼打擊的查理斯一下子崩潰了,整天自言自語,很少和別人說話。家人將他送進醫院,診斷是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療後康複出院,開始每天酗酒,從一個別人眼裏的成功人士變成一個酒徒。麵對挫折,也許有很多人會選擇低聲哭泣,因為他們有一顆脆弱得經不起考驗的心,就像查理斯一樣,這樣的人永遠不會出人頭地,永遠隻能做一顆埋沒在沙漠中的石子。

麵對挫折最好的辦法,並不是解釋自身的失誤,也不是掩去失敗的痕跡,假裝它不曾存在。而是應該麵對它,了解它,剖析它,戰勝它。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絕接受和麵對它,從而一蹶不振。人生的經曆中,就算你的挫折多,他的挫折少,我們都不能放棄,因為昨天是昨天,今天你就從頭開始,難道這堵牆,你永遠也翻不過去嗎?成功好比順境,而挫折就是逆境。因經受挫折而一蹶不振的人,是生命的弱者;視失敗為人生財富的人,才更懂得人生的真諦。

沒有信念,很容易被苦難打到

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無法預料的苦難悲傷,就宛如層層烏雲,鋪天蓋地壓來。如果就表麵看來,它們十分強大,勢不可擋,但這一切並不可怕,讓我們堅不可摧的是人自身的信念,這是決定成敗的原因。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有著堅持不懈,經得住風吹雨打的信念,他們認為,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落,都是自己更加努力的動力,雖然有時困難重重,你過了一道坎,又有一道展現在你的麵前,但隻要你堅持努力,就不怕過不去,有朝一日,一定會成為一顆放射著金光的、永遠燦爛的寶石。

喜劇之王查理·卓別林對於自己的成功,曾這樣寫道:“你得相信自己,這就是秘訣,即使我在孤兒院或沿街要飯的時候,我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員。”卓別林幼年喪父,母親又患神經病。年幼的卓別林被送進貧民孤兒學校。7年後,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一名流浪兒。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夥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用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遊藝場掃過地。早年的這些經曆讓卓別林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奠定了他的表演基礎。1913年,他參加了話劇團,開始做的也是打雜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有一次他隨著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7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威尼斯兒童賽車記》中。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誌,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卓別林成功了。而在這成功背後,是幾十年如一日地相信自己。信念給了他無窮的動力、勇氣和不怕挫折的恒心。信念,是成功的起點,是托起人生大廈的堅強支柱。如果你有堅定的信念,你就能夠創造奇跡。卓別林靠這些創造了電影喜劇史上的一個奇跡,成了世界上最棒、最有名、最受青睞的喜劇演員。

人生的道路上會有太多的酸甜苦辣,隻要我們有信念就能越過困難與失敗的高山,就會看到成功的海洋,水天相接,一望無際,在成功的海洋裏馳騁。一個人成功可能有成千上萬的經驗,而失敗可就那麼幾種,為什麼世上隻有20%的人是富人,而有80%的人是窮人,就是因為成功與失敗之間有一步之遙,那就是信念。在挫折和困境中,唯有堅強,不放棄信念的人才能成功。

一支探險隊進入一個無人的荒漠區,大家頂著烈日還是得往前走,不然天黑前出不來沙漠就更危險了。這時,大家的食物所剩不多,最糟糕的是水都已經喝光了,可是眼前隻有這片沙漠,大家的神情都表現得無比沮喪。又走了一段路,還沒有發現水源,有的隊員已經有些堅持不住了,覺得自己可能走不出沙漠了。沒有了信念的隊伍越走越慢,眼看天就要黑了。就在這時,隊長拿出一隻瓶子說:“我們預計還有3公裏就能走出這片沙漠,我這裏有一壺水,但穿過沙漠之前,誰也不能喝。”

頓時,大家覺得希望出現了。在荒漠裏失去信念失去目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一壺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走了大約3公裏時,隊長將水壺傳遞給隊員,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露出了堅定的信念。經曆5公裏的行程,這支隊伍終於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那瓶子,流出來的卻是沙子。

故事的意外結局讓人覺得慶幸,也為信念能產生如此大的力量而驚歎。其實決定你是否處於最佳狀態的因素便是你的信念。在廣闊無垠的大沙漠裏,缺少了信念就等於主動放棄了生命。而那些走出沙漠的人,其實就靠堅強的意誌和走出去的信念。在茫茫沙漠裏,真正救了他們性命的不是那瓶沙子,是他們執著的信念,領著他們走出了“絕境”。當他們成功地征服了沙漠時,其實也征服了自己。也許他們也想過放棄,想過永遠地躺在沙漠裏,但最終,信念支撐著他們走到最後,走向成功。

當你的心靈隻為一種可能的結果所占據時,你的心靈將會產生一種魔力,這種魔力就是信念。有位成功人士說過:“相信自己能成功者不一定能成功,但相信自己不能成功者一定不能成功。”由此可見,是否有堅定的信念是事業成敗的關鍵。信念使人努力拚搏,失去信念就等於放棄了一切。

有著兩年工作經驗的丹尼是一名企劃專員,剛剛進入公司時他很享受他的工作,因為不僅能夠將他的想法變為現實,也能為公司創造價值,領導認可他。工作一年後,他覺得自己有能力獨自承擔一場活動時便毛遂自薦,從創意到調研再到落實,每一項都盡心去完成,但最後還是因為各個部門協調不到位沒達到預期效果。事後,領導批評他創意沒有設計好,能力根本不足以承擔一個獨立的設計。同事齊刷刷看著丹尼,這些眼神裏有安慰,有同情,但也不乏幸災樂禍者。從那之後,丹尼開始有些懷疑自己的創意與能力,對自己的設計想法越來越沒有信心,隻要不出錯就行。丹尼做策劃就一個想法,隻要迎合大眾的“創意”,中規中矩完成任務。丹尼策劃活動方案總是思前想後:顧客會不會不買賬?同事會不會覺得太張揚?領導會不會不滿意……因此,最後提交的策劃案往往是平平淡淡。漸漸丹尼的工作熱情也沒有了,領導的認可也隨之消失了。失去了信念的丹尼最後從公司離職打算休整一段時間。一個充滿創意的年輕人因為一次失敗喪失了信念,本來職場前途無量的他隻能暗淡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