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這樣愛我10(3 / 3)

聽了我的話後,圓圓問:“媽媽,我們怎麼幫助她?”

我想了想說:“我們就按照這個地址給她寫封信,再寄一些錢、衣服和學習用品,你看怎麼樣啊?”

圓圓聽了我的提議後便答應了。當晚,我和圓圓共同寫了一封信,由圓圓口述,我來代筆。然後我們找出一些衣服,跟學習用品一起都裝在郵寄的袋子裏,準備第二天給那個孩子寄過去。第二天,我帶著圓圓去了郵局,在填彙款單的時候,我特意讓圓圓寫上她的名字,小家夥一筆一畫寫得很認真。

自那封信寄出去後,圓圓就開始天天盼著那個姐姐的回信,她總是問我:“姐姐給我回信了嗎?”我隻好告訴她要等待,姐姐那裏郵寄東西很不方便。就這樣盼啊盼啊,一個月後,圓圓終於等到了她盼望已久的回信。她高興極了。

從那以後,寫信、到郵局郵寄便成了圓圓的節目。記得有一次,圓圓很長時間沒有收到姐姐的信,她就著急了,一會兒問我姐姐是不是生病了,一會兒問我姐姐是不是沒有錢花了。當終於收到回信後,她就囑咐我要買一些信封和郵票給姐姐一起寄過去。就這樣,兩個小家夥信來信往,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其間,我們還趁著假期的時候邀請王倩小朋友來我們這裏玩了一段時間。

現在,兩個小孩仍然無話不談,而且圓圓在與王倩的交流中也發生了一些改變,比如穿衣服不再像以前那樣挑三揀四,在買東西的時候也不那麼大手大腳了,問她為什麼,她就說:“我要用省下的錢幫助姐姐也穿上新衣服。”

雖然現在很多年輕父母越來越了解並重視早期教育,他們願意為此投入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是,在孩子身上,卻仍然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產生:自私、任性、不懂節約、好吃懶做,等等。因此許多父母都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應對。其實究其原因的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隻注重了孩子的外在教育而忽視了他們的人格培養,而人格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又是至關重要的。

有專家曾說過,良好的人格是一個人能否成功、快樂的關鍵因素,而0~6歲是培養孩子人格的黃金時期,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格的可塑性將會越來越弱。很顯然,案例中的這位媽媽就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對她進行了人格培養,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學會愛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過於讓他們親自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在案例中,這位媽媽巧妙地為兩個孩子架起了一座橋梁,讓她的女兒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收獲了一份友誼,這份友誼對孩子來說是相當珍貴的。在這個互動互助的過程中,她會不知不覺地獲得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正是在她的成長中所需要的,也是現在很多孩子身上所缺少的東西。

在很多父母看來,教育孩子可能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我卻不這樣認為。因為從我自身教育圓圓的經驗來看,教育孩子不一定要讓孩子搬個凳子坐在你麵前,然後你開始說教。我這個人比較喜歡“多事”,隻要身邊有一點信息就會利用,也可以說是我的特長。當我發現圓圓無意中流露出來的那種同情心之後,我立刻覺得我必須抓住這一點,然後幫她與貧困的孩子建立起聯係,讓她從與對方的書信交流中了解她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世界,獲得一些城市孩子所不能獲得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畢竟現在城市裏的孩子沒有什麼機會看到城市以外的地方,就是有機會很多父母也不願意讓孩子看到這一切,以致錯過了很好的教育機會。現在,圓圓已經上初中了,雖然我們的開銷日漸增多,但是我依然堅持讓她去幫助別人,哪怕是一封非常平常的信。因為,在我看來,書信雖輕薄,但能從中得到的收獲卻是巨大的。

所以,我的主張就是,要鼓勵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別人,因為幫助別人是培養孩子愛心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聖誕老人讓女兒懂得奉獻

父母首先要給予孩子愛,讓孩子從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中體驗愛心。

——《卡爾?威特的教育》

案 例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又要到了,小雅早早地就琢磨起了聖誕禮物的事。從小雅出生第一年開始,我們就逢節必過。盡管她那時還小,不會說話,但她會聽啊,在聖誕節前夕我就開始給她講聖誕老人的故事,告訴她過聖誕節的意義,聖誕老人會給她送禮物,等等。

她的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她剛剛10個月的時候,當時我還隆重地給她準備了一個長長的襪子,然後在襪子裏塞了一個紅紅的玩具蘋果。到了第二天早晨,我變魔術般地把那個紅蘋果從長長的襪子裏“變”出來的時候,女兒簡直驚訝極了。

後來的聖誕節我都如法炮製,先問她喜歡什麼,然後再給她準備禮物,在平安夜那天晚上偷偷塞到她的枕頭底下或者放到聖誕樹下,讓她第二天去尋找驚喜。

但小雅4歲那年的聖誕節,我的老辦法被打破了。在聖誕節的前幾天,小雅就開始追著我問這問那:“媽媽,聖誕老人每年都要給小朋友送禮物嗎?”在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後,她的第二個問題就隨即產生了。

“那他不累嗎?”

“怎麼不累,但聖誕老人一想到那麼多小朋友等著他送的禮物,就是再累也要堅持。”

“媽媽,聖誕老人為什麼總是給小朋友送禮物呀?”小雅的問題是一個接著一個。

“他是位非常富有愛心的爺爺,他感覺每個孩子都是個小精靈,所以他就決定幫助一年裏表現良好的小朋友實現他們的願望。”

“我明白了,聖誕老人是一位愛心老人。”

“對了,真聰明!”

“媽媽,我也能做個聖誕老人嗎?”

“為什麼想做聖誕老人呢?”聽了小雅的話,我想知道她要做聖誕老人的原因。

“因為聖誕老人有愛心。”這就是小雅的答案。

既然小雅想成為一個有愛心的“聖誕老人”,我何不利用這次大好機會呢?再說了,我也是一個很喜歡玩、喜歡“沒事找事”的人,所以我很爽快地答應了小雅的要求。不過,究竟該怎麼幫助小雅實現這個做聖誕老人的願望,我還得仔細考慮考慮。在計劃安排一切之前,我又問了問小雅的想法。

“我們小雅想怎麼做聖誕老人呢?”

“我不知道。”小雅一臉困惑的樣子,她也不知道怎麼實現這個做一次聖誕老人的願望。

看到小雅的滿臉“疑雲”,我突然有了點子,在離我們小區不遠的社區裏有一個專門為智障兒童開辦的福利院,小雅每次看到他們都會表現出同情的樣子,我何不借小雅的這次要求讓那些孩子也收到來自“聖誕老人”的禮物呢。

主意有了,我就對小雅說:“不如這樣吧,媽媽幫你買些文具盒和蘋果,我們把這些禮物包裝起來送給福利院的小朋友,你覺得怎麼樣?”

小雅一聽我有了好主意,顯得特別高興,馬上就點頭表示讚成。

“我們什麼時候去送?”小雅竟然開始迫不及待了。

“不要急,等到平安夜那晚,我們直接把這些禮物送到福利院院長那裏,再讓院長分發給他們,等那些小朋友第二天醒來就能看到禮物了。”

“好啊好啊!”小雅高興得跳了起來。

第二天,我和小雅去買了很多文具盒和蘋果,然後回到家裏用包裝紙將它們分別包了起來,這些禮物堆了滿滿一大箱。最後,老公還幫著做了很多小卡片,在每張小卡片上都有小雅或寫或畫上的祝福內容,這些就是“聖誕老人”小雅即將送出的聖誕禮物了。

在平安夜那天,我們一家三口來到福利院,找到院長,說明了來意,院長對小雅的熱心表示了感謝,受到表揚的“聖誕老人”還很不好意思呢。

第二天,院長親自打來電話告訴小雅,那些小朋友看到禮物之後可開心了,有的歡呼,有的雀躍,他們還想對“聖誕老人”表示感謝。小雅聽聞之後,自然開心得不得了,自己送上禮物得到了別人的認可,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不過,這位“聖誕老人”也沒有忘記自己應得的禮物,當她從助人的喜悅中走出來後,便開始忙著搜尋自己的禮物了。那一年,我們給小雅準備了一個我自己手工縫製的很大的沙包球。小雅一看可喜歡了,立即就抱著碩大的沙包球在屋子裏扔來扔去。看到小雅高興的樣子,老公笑著說:“小雅,這是你媽媽親手縫的,你可要珍惜啊。”小雅聽了她爸爸的話後就跑到我跟前,嚴肅地向我敬了個軍禮。當晚,小雅在被窩裏偷偷告訴我:“媽媽,我明年還做聖誕老人,而且還要給你和爸爸送禮物。”看來,釋放了愛心的小丫頭已經體驗到愛心的魅力了。

現在,長大的小雅早已明白了聖誕老人隻是一個童話,但是,每年聖誕節都要給福利院的孩子送禮物的傳統卻在我們家延續了下來,而小雅也一直樂此不疲地做著這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要想教孩子學會做人,最根本的是要教孩子具有愛心。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必定也是一個快樂的孩子。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不用刻意而為之,我們懂得利用生活中的點滴即可,比如,動畫片。現在動畫片中很多人物都能引起孩子的共鳴,父母如果加以巧妙引導,對培養孩子的善良情感很有作用。像《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小灰灰的表現,父母可以從小灰灰入手,表揚它的善良,從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還有就是像小雅的媽媽那樣,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應該去關愛別人的道理。因為,故事書或者動畫片跟現實還是有一定距離的,而像讓小雅給福利院的兒童送蘋果這件事就是很真切地發生在孩子的生活裏,親身經曆往往比什麼說教都更有效。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隻有靈活的、適合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幫助小雅做“聖誕老人”的時候,我們最大的發現就是小雅從這件事中體驗到被肯定的愉悅,也讓她知道了怎麼去表達愛心以及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會受到別人尊重的道理。

我希望孩子能夠多與現實接觸,想讓孩子盡量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盡管有時候在我們大人看來那些事情不值一提,但對於孩子來說,它們可能意義非凡。我認為,很多時候事實比一切虛幻的東西更有效果,盡管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些虛幻的空間。

到今天為止,我們給福利院的小朋友送聖誕禮物已經有4個年頭了,在這期間,小雅慢慢長大並知道了,聖誕老人隻是童話故事裏的一個人物,但她從來都沒有說什麼,隻是繼續扮演著聖誕老人的角色。也許,在她心裏,聖誕老人已經成為愛的代言人,她樂意繼續做下去就表示她心中有愛。這也正是我想要給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