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軍隸屬張發奎指揮,張發奎聞聽九十三軍不戰自潰,將全州拱手讓給日軍,異常震怒。他提請蔣介石對陳牧農軍法從事。蔣介石同意槍斃臨陣脫逃的陳牧農,以正軍紀。隨後,陳牧農被押到了桂林,執行槍決。
陳牧農被槍斃後,九十三軍奉命鎮守大小溶江。據當地人介紹說,九十三軍在這裏打得非常頑強,師長和團長都親臨第一線,陣地多次被日軍攻占,又被奪回。步兵、炮兵的協同作戰也非常好,而且,炮火覆蓋了日軍陣地後,步兵就發起衝鋒,屢屢奏效。
沒有了陳牧農,九十三軍像換了一支軍隊一樣。隻有懦弱無能的將軍,沒有懦弱無能的士兵。
在九十三軍與日軍激戰的同時,附近的民團也出動了,他們有的抬著土炮,拿著土槍,有的扛著大刀長矛,甚至還有的拿著鋤頭和鐵叉來參戰。當時,大小溶江一帶殺聲震天,日以繼夜。
然而,依靠九十三軍和民團有限的兵力無法阻擋十餘萬日軍的攻擊。日軍還是突破了大小溶江的防線,民團和九十三軍傷亡慘重。
日軍浩浩蕩蕩地殺奔桂林。
關於桂林如何防守,由誰來防守,據說高層一直爭論不休。
當初,蔣介石任命白崇禧為桂柳會戰司令長官,說明蔣介石對桂柳會戰非常重視。白崇禧上任伊始,就排兵布陣,激勵將士,並發布了《告廣西民眾書》,要求全省男子一律投效正規軍或加入遊擊隊,對日軍侵略作最後的抵抗。
桂林城市的工事圖,由白崇禧親自審定,工兵圍繞著桂林城挖掘了一個大圓,並修築了堅固的工事,這些工事可以配置兩個軍的兵力。除此而外,白崇禧還利用桂林城裏山峰上遍布的岩石洞穴,設置了天然堡壘群,日軍每進攻一座山峰,都要付出慘重代價。而七星岩,更是建造成了一個堅固的火力據點,既可以獨立阻擊敵人,還能夠與城裏的火力相互配合。而在每個火力點上,彈藥糧食儲藏足夠半年之用。當時,很多人將桂林稱為“東方的凡爾登”。
白崇禧想在桂林大打一場,將一路南下的日軍擊退。
當時,雜牌桂軍中很多人的裝備還是草鞋加老套筒,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視察桂林防線的時候,看到桂軍武器如此低劣,就將一些美式裝備調撥給桂軍,包括火炮、重型機槍和火焰噴射器。然而,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洋玩意的桂軍看著這些鋼藍色的新式武器,一籌莫展。後來,三十一軍副軍長馮璜回憶說,最新的美式武器到了桂軍手中,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因為戰士們還沒有熟悉,日軍就已經逼近了桂林。
一些資料顯示,白崇禧當初的打算是,頑強善戰的桂軍三十一軍和四十六軍堅守桂林,九十三軍也協助防守桂林,將日軍吸引到桂林外圍,與日軍鏖戰。與此同時,薛嶽從湖南進入桂林外圍,然後,內外夾擊,日軍可破。
按說,小諸葛白崇禧的這種戰法不失為一種好戰法。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收縮兵力,固守待援。這種方法要好過節節防守,依次抵禦的戰法。
然而,白崇禧的作戰方案提交到軍政部的時候,沒有得到同意,於是九十三軍依舊防守全州。桂林城裏僅剩下三十一軍和四十六軍。
倒黴的事情還在繼續。
薛嶽的軍隊沒有按時從湖南趕來。白崇禧便將三十一軍兩個師和四十六軍兩個師帶到了桂林外圍,準備“依城野戰”。
這樣,防守桂林的隻剩下了三十一軍一三一師、四十六軍一七○師。一三一師都是桂軍老兵,師長闞維雍,戰鬥力異常強悍;而一七○師則是一個新兵師,還沒有經過戰爭磨練,師長許高陽。在戰場上,老兵和新兵的戰鬥力,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除此而外,守城的部隊還有三十一軍炮兵營,有12門火炮。抗戰老兵桂調元說,當時,廣西桂軍成立了兩個炮兵營,一個給了三十一軍,一個給了四十六軍,“我們的炮叫德國造蘇羅通戰車防禦炮”。
“黑豆將軍”認為憑借這點兵力防守桂林,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要求白崇禧增添兵力,結果,白崇禧再給守軍增加了七十九軍一個加強團。這樣守軍達到了25 000人。
而他們麵對的,則是武裝到牙齒的10餘萬日軍。
當時,蔣介石為什麼不同意九十三軍和桂軍一起防守桂林,薛嶽為什麼沒有按時出現在桂林外圍增援白崇禧,白崇禧為什麼將桂軍的兩個精銳師帶離桂林,時至今日,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法認為,當時日軍即將戰敗,無論是蔣介石、白崇禧,還是薛嶽,都在保存實力。
高層不但想保存實力,而且沒有一個統一的作戰部署。當時,桂林防禦計劃一變再變,為什麼會這樣?也許隻有製定計劃的當事人才能說清楚。然而,這些人現在都已作古。
桂林保衛戰,前方將士殊死作戰,而高層卻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