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儒將闞維雍、黑將陳濟桓、悍將呂旃蒙(1)(1 / 3)

桂柳會戰前,桂軍三十一軍一三一師防守南寧。1939年,日本海軍從欽州登陸,一度攻占了南寧,中國軍隊奮勇抗擊,取得了昆侖關大捷,終於將日本海軍又趕到了海裏。

日本海軍在廣西沒有討到便宜,轉而進攻越南。此後的四年裏,廣西再無戰事。

桂軍一三一師師長闞維雍率部鎮守南寧。

闞維雍是桂軍中的儒將,吹拉彈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知識淵博,見解超群,軍事造詣極深。他的才華多次受到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讚揚。他通過自學並精通日語、越語、英語,還多次破譯了日軍的電台密碼,讓中國軍隊掌握了日軍的作戰意圖。這樣文武全能的將軍,實屬難得。

當年,中學畢業後,闞維雍先考入廣州醫科學校,後又考入廣西陸軍講武堂。李宗仁任廣西綏靖督辦兼第一軍軍長時,闞維雍任機要參謀。後來還擔任過鋼七軍工兵營營長,四十軍三十六師團長等職務。桂南會戰時,他以十九師副師長,三十一軍參謀長率部抗日。1942年擔任一三一師少將師長。

一三一師的老兵們後來回憶說,師長闞維雍經常教誨他們作為一個軍人的要領,他總結出了軍人的“五德”和“五得”:“五德”就是智、信、仁、勇、嚴,是軍人應具備的基本修養;“五得”就是吃得、餓得、睡得、跑得、忍得,是打仗時對戰士的基本要求。

1944年,桂柳會戰即將打響,一三一師奉命從南寧開往桂林。

南寧到桂林,當年沒有筆直的大道,都是在山中行走,距離將近1 000裏。桂軍的裝備很差,那時候沒有運輸工具,所有的路程都是依靠兩條腿。

抗戰老兵桂調元說,那年參加昆侖關戰役,桂軍先和日本海軍交戰。因為裝備太低劣,犧牲很大。有一天晚上,身為衛生兵的他送走一批傷兵,剛剛返回師部,突然看到師部大門口停著一眼望不到邊的十****卡車和摩托車。他想:不對呀,桂軍哪裏會有這些東西。走進師部,才知道是第五軍來了。第五軍是當時裝備最好的部隊,也是第一個機械化軍。第五軍的裝備,是扛著漢陽造和大刀片的桂軍遠遠比不上的。到桂林保衛戰的時候,桂軍的裝備還是很差,一直到李宗仁當了代總統,部分桂軍才換上了美式裝備,這已經是抗戰結束後的事情了。

一三一師的戰士們穿著草鞋,背著幹糧,從南寧向桂林行走。師長闞維雍沒有騎馬,而是讓馬拖著裝備,他也和士兵們一起行走。

那一年,闞維雍的小兒子闞培桐隻有5歲,他清楚地記得見到父親最後一麵的情景。

闞維雍家在柳州,從南寧去往桂林,路過柳州。闞維雍回到家後,隻和他們匆匆交談了幾句,就準備出發。妻子看到他雙腳又紅又腫,問為什麼會這樣?闞維雍說,他是從南寧一路走過來的。妻子問他為什麼不騎馬,他說:“當官的騎馬,當兵的怎麼辦?”很多年後,在我采訪那些熟悉闞維雍的老人時,他們都說“闞維雍完全是按照古代君子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闞維雍臨出門的時候,闞培桐的哥哥對父親說:“我在書攤上買了一本《孫子兵法》,您要不要帶上?”闞維雍答應了。闞培桐就和哥哥去房間裏翻找《孫子兵法》,然而,等到他們拿著《孫子兵法》出來的時候,闞維雍已經離開了。他們跑出大門口,看到街巷空空蕩蕩的,父親已經走遠了。當時,日軍占領衡陽後,正在西進,軍情緊急,闞維雍等不到和兒子說最後一句話,等不到帶上兒子買的《孫子兵法》,就踏上了奔赴前線的路途。

過了十多天,家中收到了闞維雍從桂林發來的書信,書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詠棠賢妻,在柳別後未通信甚為思念,我在桂一切情形均詳述於均任兄函中,想已閱悉。此次保衛桂林大會戰不日即可開幕,此戰關係重大,我得率師參加,正感幸運,不成功便成仁,總要與日寇大廝殺一場也。汝帶一群兒女避居融縣,戰端一開通信已成問題,接濟更不容易,已另函托均任兄就近關照,家無積餘,用度極力節省,如何寒苦亦當忍受,抗戰勝利在望,生活總有解決辦法也。我在此生活如常,毋須遠念。此後作戰期間如有可能仍可照常通信,餘不及,即問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