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名廚(1 / 2)

大清光緒六年(1880)春,遂州城裏發生了兩件怪事。一件是川菜名廚“十裏飄香”一夜之間失蹤,下落不明。另一件是城裏最繁華的天上街新近落成一家餐館——玉春堂,生意火暴,每日裏人滿為患,但誰也不知道玉春堂的主人是誰。聽老輩人說可能是潼川府上的政要,也有人講是涪江水匪韓大鵬在暗中操作。總之,這個玉春堂名氣大得嚇人,往來川內的客商名流,在這裏隨時都可以品嚐到全川各地不同風格的川菜精品。更令人驚奇的是,每隔十日,玉春堂必定能夠推出一道創新川菜,菜品精美而風格迥異。於是,短短數月時間,遂州玉春堂就聲震川中,名揚巴蜀。

翌年春三月,當朝二品巡撫郭應甲由江寧回鄉省親,地方長官鍾永定本是郭應甲的同窗好友,就在玉春堂設宴為其接風。郭大人在此閑居三日,每日裏大快朵頤,嚐遍家鄉的佳肴美味,以至返回江寧府後,仍念念不忘玉春堂的好處。

護院張保獻計道:“何不派人將玉春堂的首廚重金聘來江寧,終生侍候您老!”

郭大人聽了,猶豫片刻,便點頭默許。張保立即收拾行囊,攜重金火速入川。二十日後,張保灰溜溜地回到府上,向郭應甲大人訴說道:“那些川人怪得很,不僅首廚不肯來寧,連玉春堂跑堂的都不願意離開四川,推說不習江南水土!”

郭大人聽罷,也無可奈何,終日裏想著玉春堂的美味佳肴,幹吞口水。從此以後,便悶悶不樂,一日三餐,食之再無味道。

有跟隨郭應甲二十年的家廚郭忠,念主人恩德,決定返川偷師學藝。

他對郭大人道:“多則半年,少則三月,郭忠必回府上!”

郭應甲大喜,派護院同去,郭忠不允,執意隻身一人前往,以便相機行事。

自從郭忠離開後,郭大人每餐更是味同嚼蠟。一晃數月,都沒有郭忠消息,全府上下望眼欲穿。

轉眼過了中秋,仍不見郭忠回府。郭應甲坐臥不安,遂派張保率護院七人前往遂州打探情況。

張保奉了主人之命,率一行人晝夜兼程,風塵仆仆趕到遂州玉春堂,卻被大堂主管告知,從來沒有什麼人到此學藝,想那廚師必是迫於你家大人壓力,借故逃往他鄉去了。眾人聽他說得有理,隻得離去。夜裏,八人悄悄潛往玉春堂窺視,遍尋不見郭忠蹤影,心中疑團頓升。張保不敢怠慢,又馬不停蹄地趕回江寧,據實報告郭應甲知曉。

郭大人表麵稱善,不停地安慰眾人一路辛苦了。暗地裏,卻覺得此事十分蹊蹺:郭忠是自己的親侄子,跟隨自己二十年有餘,忠心不二,況且自己視他如親子,斷無逃走的道理。如此看來,這玉春堂內必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