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桃花江流經古遂州一百二十裏路,浩浩蕩蕩來到了龍台縣,入縣境五裏許,江陽有山名曰望川,意其巍峨,臨頂可覽全川。望川山莽蒼數十裏,山間流泉飛瀑,竹木蔥蘢,古藤盤桓。每到陽春三月,成群結隊的白鶴翩翩飛至,少則數千,多則上萬,恣意盤旋,舞弄其間。
大清朝到了乾隆當政時期,天下太平,黎民豐衣足食。
成都知府李映枝大人告老還鄉,喜愛望川山水靈秀,在臨江的白鶴嘴上,結茅廬三間,取名“鶴廬”,獨自一人隱居其間。李大人自號野雲叟,清閑無趣的時候,常去農戶家購些穀物魚蝦置於林間,引來白鶴爭食。久而久之,人鶴難分難舍,情誼深厚,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山民們常見李大人站在廬前撮嘴長嘯,那些遠遠近近的白鶴必定翩然而至,盤繞廬前戶後歡鳴不已,清音悅耳動聽。
清明節前兩天的午後,山外的盜鶴者持火銃進入林中,擊傷一鶴,那鶴負傷後呀呀掙紮著飛到鶴廬,墜落門前。
群鶴憐其同伴遇難,悲鳴三天三夜後,集體悄然遠遁。
李映枝見漫山遍野的白鶴,一夜之間沒有了蹤影,急得捶胸頓足大聲號啕,滿臉老淚縱橫如喪考妣。他將傷鶴置於茅廬中,以精細的食物喂它,鶴垂著長長的頸項不食不飲,氣若遊絲,奄奄待斃。農家耆老中有通岐黃之術的人告訴他,鶴失血過多,需補血方能活命。
李映枝聽了醫者的話,不管是否有效,毅然破指放血,喂養白鶴。月餘,鶴果然傷口愈合如初。
孤鶴返回山林中,不見了昔時的夥伴,沒日沒夜地哀鳴,聲音淒慘惻然。
李映枝抬頭望空,止不住老淚縱橫,他大聲地對鶴說道:“爾欲去,有天可飛,有林可棲,世間豈止望川一處可戀?”
鶴似乎聽懂了老人的話,振翅高飛,又數次回旋到他的麵前,似三叩九拜謝恩,終不忍去。
李映枝狠心躲進茅廬中,閉門不出。
鶴長鳴三聲,呀呀乃去。
鶴去山空,萬林寂靜。
李映枝終日失魂落魄,踉蹌於山林之間。他將買來的穀物魚蝦遍置在澗旁溪畔,期盼著群鶴歸來。然而任由他百般呼喚,始終不見一鶴返回。
李映枝心裏甚為悲苦,思鶴之念越來越強烈。數月之間,老人便已枯瘦如柴。家人見了,紛紛勸他返回城裏居住,待明年春上再來鶴廬看看,那時鶴或已返矣。
老人甚是頑固,堅持不肯離去,終於病臥鶴廬。
晚秋蕭索,草枯葉黃。
李映枝側臥病榻上,望門前的桃花江靜靜東流,水也一天一天地瘦下去,自知來日不多,不覺悲從中來。兩眼裏飽含著淚水,定定地看著窗外。
忽有鶴盤空,鳴聲淒涼。
李映枝聞聲而泣:“吾之鶴乎?果爾,當即下!”
鶴竟徑投老人懷中,以喙牽衣,旋舞於榻前。
李映枝輕輕地撫摸著鶴曾經受過傷的翅膀,悲切地流著淚說:“自汝去,吾思之甚苦。今已病入膏肓,來日不多矣。”
鶴聞聽此言,呀呀而鳴,似心有不忍。
果如自己所言,李映枝三日後病逝於茅廬中。
鶴嘶啞長鳴,淩空而去。午後,竟引來數萬隻白鶴繞廬悲鳴,漫山遍野一片素白,望之如白幡飄飄。
有解鶴者,謂之鶴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