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序:享受生命裏的無上美妙(1)(1 / 2)

一天下午,好友張楠來訪。

一壺清香四溢的鐵觀音茶,當然事先就已準備好。

寒喧間,張楠忽然說道:“請教一個問題:什麼是‘南無阿彌陀佛’?”

她知道我是學佛的,所以這樣問我。

“什麼是‘南無阿彌陀佛’?”

簡單地說,“南無”正確的讀音應為“那摩”,是印度梵語Namo的音譯。“南無”是“皈依、禮敬”的意思。那麼,“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也是音譯,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命”的意思,“佛”也稱“佛陀”,是無上覺悟者的意思。連起來,“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皈依禮敬有著無量光明和無量壽命的無上覺悟者。

不過,以上所說的這些,還隻是世俗意義上的解釋。確切地講,“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至少有三種含義:世俗義、功德無量義和不可說義。一是世俗義,如上所說。二是功德無量義,意思是說,“若人恭敬心,入於塔廟中;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就是說,如果有這麼一個人,他一心恭敬地口誦“南無佛”,就已經種下成佛的種子,成佛就隻是早晚的事情了。三是不可說義,既然不可說,當然也就無法說了,意思就是讓人各自參究證悟了。

按照通常的說法,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裏的佛。在佛教經典《阿彌陀經》裏是這樣描述的:

那時,釋迦牟尼佛告訴他的大弟子舍利弗說:“從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越過十萬億佛國淨土,有一個世界名叫”極樂世界”,這塊土地上也有位佛陀,佛號名稱”阿彌陀”,如今正在那裏演說佛法。舍利弗啊,那塊土地什麼原因名叫”極樂”呢?因為啊,那個佛國的眾生們啊,沒有眾多的苦惱,隻有享受不盡的歡樂,所以就叫”極樂世界”。”

在佛教裏,向來有著“三千大千世界”的說法。也就是說,由太陽和月亮所照的範圍為一個世界。一千個世界合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稱為大千世界,總合起來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娑婆”是“堪忍”和“缺憾”的意思。就是說“娑婆世界”是一個難堪忍受的地方,一個充滿了缺陷、遺憾、煩惱和痛苦的地方。

位於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西方呢,有一個世界叫作“極樂世界”。與苦難遍布的“娑婆世界”相反,“極樂世界”則是一個“沒有眾多的苦惱,隻有享受不盡的歡樂”的地方。根據佛經所說,一個世界裏隻能有一位佛陀。阿彌陀佛就是極樂世界裏的佛陀。

位於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東方呢,有一個世界叫作“淨琉璃世界”。這裏的“琉璃”,又稱“天青寶”,是一種能夠發出蔚藍色光芒的寶物,寓意“淨琉璃世界”是一個光明遍照而無病無災的康樂世界。這個世界裏的佛陀就是“藥師佛”,全稱“藥師琉璃光王佛”。如果說人們禮敬阿彌陀佛的目的,是為了超度亡靈或臨終往生極樂世界的話,那麼,人們禮敬供養藥師佛,則是為了祈求能夠消除現世的一切災難、愁苦和疾病。換句話說,信佛的人們不光祈求來世的極樂,同樣地也祈求著現世的健康安樂。

公元2003年的春天,我在河北省趙縣的柏林禪寺裏住過一段時間。在那裏,寺廟裏的人們,包括出家的僧人,準備出家的行者,以及做義工的在家人,每天除了日常的生活雜務外,就是要進行早晚各一次的集體誦經。

這早晚各一次的誦經活動,是僧人們每天所必須要做的功課,通常被稱為“早課”和“晚課”。一般來說,在早課結束時,人們就會齊聲誦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以祈求現世活著的人們都能夠健康長壽。而在晚課結束時,則會誦念“南無阿彌陀佛”,以超度亡靈並祈求臨終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

公元2003年春天的柏林禪寺,和那些虔誠的人們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是我終生都會難忘的一段美好回憶。

公元2003年春天的柏林禪寺,在可容納一千多人的莊嚴雄偉的萬佛樓裏,在寺院方丈明海法師的主持下,我與數百人一道參加了皈依三寶的儀式。我和其中的一些人並受持五戒。從那一天起,我就正式地成為一名佛教信徒,一種清淨安詳的生活就此拉開了帷幕。

記得當時,我還特地寫信給北京的朋友們,讓他們一同分享我的喜悅。我在信中,還向他們介紹了“三寶”和“五戒”的內容。

什麼是“三寶”呢?簡單地說,三寶就是指“佛、法、僧”。具體一些說,三寶有“化相三寶、住持三寶和自性三寶”之分。化相三寶裏的佛寶專指佛陀,法寶是佛陀演說的正法,僧寶是專指佛陀在世時的弟子們。住持三寶裏的佛寶是指用各種材料製成的佛像,法寶是指各種材料製成的佛經,僧寶是現在出家專事修行的僧團。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按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說法,“三寶”其實就是“自性三寶”的意思。也就是說,“佛”即是“覺”,“法”即是“正”,“僧”即是“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