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序什麼是“般若波羅蜜”?(3 / 3)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佛教中的“空”,並非是無所有。比如說,這裏有一把椅子,通過現代的科技手段,我們知道,一把椅子其實是可以分解成無數的元素。當椅子哪一天被損壞後,而這些元素其實並沒有被損壞,隻是換了一個形態重新存在而已。這些元素的存在狀態,就是“空”的本義:你看不見,或者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但它們確實存在著。

換句話說,人,並非死了就什麼都結束了。就像白天過去了,黑夜接著來臨。就像你睡著之後,醒來是清晨。就像人們的身體和容貌會隨著歲月漸漸改變,而人生的記憶卻無從抹煞,哪怕一絲一毫,直到回光返照。

更確切的例子,來自於“水”。水的形態是最為常見的多種多樣:雨、雪、霧、雲、水蒸汽、冰等等,雖然形態各異,卻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對雨、雪、霧、雲、水蒸汽、冰這些物體來說,水分子就是它們的“法”,就是它們的“般若波羅蜜”。

就像找到了水分子,就等於找到了雨、雪、霧、雲、水蒸汽、冰一樣。找到了“般若波羅蜜”,也就找到了宇宙的終極真理。

換句話說,當我們一旦找到了“般若波羅蜜”,也就找到了打開幸福大門的金鑰匙。找到了般若波羅蜜,當然也就可以直達幸福而快樂的彼岸。

說白了,“般若波羅蜜”其實就是能讓我們心想事成的無上法寶。就像在生活中,比如我們要去某一個城市。我們知道最好能先找到一個交通工具,然後最好能有一張地圖,再準備好適當的錢糧,最後我們就可以上路了。

這其中,交通工具不是“般若波羅蜜”,地圖也不是,錢糧更不是。那麼,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呢?就是那能夠幫我們找到交通工具的,能夠讓我們找到地圖的,能夠為我們準備好錢糧的,能夠讓我們決定上路而終究上路了的,能夠讓我們認準了方向而不會走錯路的,正是那能夠最終讓我們安然無恙地到達目的地的,正是這些不可捉摸的看不見卻能感覺到的,正是這不可思議的微妙神奇,這才是真真正正的“般若波羅蜜”。

再說得明白一些,其實啊,“般若波羅蜜”就是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

怎麼?還不明白?再想想,是什麼會讓你繼續看下去的呢?再想想吧,讓我也想想。

對了,看過動畫片《一休和尚》的朋友們,你們一定記得,當聰明的一休和尚一遇到難題的時候,他就會去找個地方,嘴裏念念有詞的那句:“格的格的……”

其實啊,一休和尚這裏所念的,正是《心經》最後的那個般若波羅蜜咒:“噶帝噶帝,波羅噶帝,波羅僧噶帝,菩提僧薩嗬!”那麼,這個般若波羅蜜咒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嗬嗬,您為什麼老要問是什麼意思呢?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您為什麼不試著像一休和尚那樣,一遍遍地念念不忘呢?或許當你試著去做的時候,你就已經恍然大悟了呢。

不過,還是讓我試著說一下我的理解吧。不過,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我這裏所說的,隻是我個人的親身體驗。這種來自個人的體驗,未必適合其他人,也未必適合於您。對其他人來說,對於您來說,我的這些經驗僅有參考價值,而並非標準答案,事實上並不存在什麼標準答案,不是嗎?

當然,如果能對您有所啟發,有所幫助的話,那真是我的榮幸之至了。照我的親身經驗來講,般若波羅蜜咒其實就是《努力努力歌》:

努力努力,快快努力,大家齊努力,速到彼岸去!努力努力,快快努力,大家齊努力,速到彼岸去!努力努力,快快努力,大家齊努力,速到彼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