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般若波羅蜜”就是佛法的總綱:“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句話也被稱為佛法的三法印,是佛教區別其他宗教的唯一特征。
簡單地說,這三句話的意思就是:“(一)無造物主。無物永存,宇宙萬物皆是無常,終歸壞滅。(二)物無自性。萬物皆可再分,都由他物組成。即使人自身也隻是身心現象的不停交織而已。(三)因果相續。因緣所生的一切法,既是生滅無常的,同時又是相續不斷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後後生起,因因果果,沒有間斷,因果相符,果因相順,類別決定,絕無雜亂”。
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發現一個最為根本的問題。
這個最為根本的問題,就是現代社會裏所有問題的症結根源。這個最為根本的問題,就是認為“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一了百了”。既然如此,人們就可以完全不負責任地去做壞事,為了自私自利而去發動戰爭,去傷害他人,去燒殺搶掠,結果常常是害人又害己,得不償失。佛陀把這種認為“現象滅了就不再生起”的主張稱作“斷見”。而這種聲稱“人死如燈滅”的斷見,其實正是造成社會動亂不已的根源所在。事實上,曆史發展到今天,人們越來越發現,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因果的,而絕不是什麼“現象滅了就不再生起”的“人死如燈滅”。“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誰種下仇恨,他自己遭殃”,真是一點都不會錯的。
特別是原子彈出現以後,人們已經確確實實地懂得,世界範圍的戰爭一旦啟動,就已經沒有最後的贏家。即便是原子彈以前的戰爭,其實也是如此。事實上,任何一場戰爭對作戰雙方都是極大的傷害。戰火一起,沒有勝者,都是輸家。
世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和戰爭一樣,爭論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爭論並不能說服任何人,而隻能帶來羞辱和仇恨,最終兩敗俱傷。
按照佛陀的教導,人們生活中的所有煩惱和衝突,其實都是來源於對萬物的分別和執著。然而事實上,萬物其實是統一而連續的。覺悟就是了悟宇宙萬物本是一體,我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單獨的“我”存在著。覺悟既是真我的實現,也是領悟到無物獨存的事實真相,領悟到“一即一切”的宇宙萬有的真相大白:整個宇宙其實是互相依賴的一個整體。
就像一本介紹佛教的書中所講:“佛教認為,世界萬物遵循緣起法則。我們的生存狀態現狀是我們過去身心所造業的報應。因此即使生命的表麵看起來像一條河的流動或四季的變遷一樣,不受任何影響,但是,事實上,我們的未來仍受製於我們現在如何作為。我們愈能看穿貪欲、嗔怒和無明,我們未來的生存會愈光明。
“本世紀有一個禪師這樣說,你的心如明鏡,鏡前萬物都能照清。可是你的心如果一旦去思量、攀緣、願望,你心之明鏡就會蒙上陰影,就會歪曲外物之形象,這是心之妄想,也是人之大障。此障之惡果是它造成分別見,我們開始分別”我”與”非我”。事實上,萬物都是一體,不可分別計度之一體。錯誤地認為自己鬥爭在一個由彼此分離的事物組成的世界中,這是一切敵對、貪欲和不可逃避的痛苦的根源。”
所以,當我們由此嚐試著返觀內心,仔細地觀察著我們的欲望、妄想和各種各樣的猜疑等等。你會發現很多的意識想法其實都是多餘的,你就會覺得既然想了無用,那還不如不去想。慢慢地,漸漸地,當所有的思慮都歸於靜止,一切都開始變得心平氣和,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真實的自己,原來不過是宇宙的某一部分。我們便會開始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實在是依賴於整個宇宙的存在。沒有人能夠獨立於自己的生活之外,獨立於這個社會之外,獨立於這個世界之外,獨立於這個宇宙之外。萬物由他物引起,又引起他物。這就是“因緣生法”的真實含義:宇宙間的普遍緣起性,佛教稱之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