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離休生活和社會活動(1)(1 / 3)

我是1994年離休的。離休後便開始了以家居為主的休閑生活。或許是性格使然,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我卻很難真正閑下來,尤其是在剛離休的最初幾年,為家鄉建設尋求資金、幫助家鄉父老脫貧致富成了我生活的主題。

一、情係桑梓發揮餘熱

作為從平山老區走出來的一名老共產黨員,我對家鄉和家鄉人民的熱愛是始終如一的,為家鄉建設出力也是我的夙願,但工作時報效桑梓的機會並不多。離休後,我有了時間和精力,也正好有幾次機會,使我為家鄉做了幾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為三汲鄉修路我的家鄉訪駕莊村,位於滹沱河北、靈山腳下,距平山縣城13公裏勘察地形地貌路。我小時候就知道縣城離家並不遠,過了三汲鄉就是滹沱河,過了河就離縣城不遠了。但在我的記憶中滹沱河北沒有公路,到縣城如果騎自行車的話,碰上雨天,土路泥濘,軲轆根本轉不動,連村都出不去。同時,泥水包圍了村莊,外麵的人也進不來。等到天晴了,那泥疙瘩幹了變得比石頭還硬,還是沒法走。這路不僅影響出行,就是當地的百姓下地趕大車都沒法走。這是我小時候的樣子,那情景到現在還曆曆在目。

在外上班後,有了車,但回家時卻開不進村,司機每次都要停在離村幾裏外的地方等著,我隻能步行走回去看父母。還有,一到夏天,滹沱河的水大,從南至北都是水,擺渡隻有一條小木船,汙濁的水麵漂浮著羊糞、雜草和垃圾,船在上麵很不穩,非常危險。

印象深刻的是在冀縣搞"四清"那年,我一年沒回家,搞複查才放了幾天假回家探親。從冀縣到衡水到石家莊到平山,再到滹沱河邊天色就已經很晚了,路過的老百姓問我去哪兒,我說得過河回訪駕莊村,他們讓我沿河往上繞道走。後來又碰上幾個鄉親,他們領我繞了很遠的路才回了家,到家後媳婦已經抱著孩子睡了。這趟家回得很艱苦,這一天一夜,為趕路我也基本沒吃什麼飯。從那時起我就想平山滹沱河以北沒路怎麼行。

這以前沒有路的痛苦一直在我心裏積壓著,感到鄉親們要擺脫貧窮落後,過上發家致富的好日子,沒有一條像樣的路可不行。離休之前,我的工作熱情一直很高,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沒有管過家裏,更無暇顧及家鄉的事情。但退下來了,我的工作熱情依然沒有減退,而且我的身體狀況也還好。黨培養教育多年,積攢的力量在機關還沒用完,感覺一輩子的勁兒還沒完全使出來,很想再為大家做點事情。正好趁這個時間和機會為家鄉辦點事情,也算了卻一樁心願。

終於有一天,在一次聚會上我碰上了石家莊市交通局的局長,我跟他說了我家鄉的困難,看他能否幫忙。他欣然答應了。我就趕緊與縣裏聯係,讓他們打報告,但報告七八個月後才送來(我後來才知道遲在修路現場來的原因),事情有些耽誤,但是我覺得耽誤了也得想辦法辦,這事不能拖。於是連續不停地找省市有關部門,最後終於辦成了,大家都很高興。修路款撥到了縣交通局,由局長指揮並負責修路。這些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雖然是我找來的,可我一分錢都不能占。每次回老家我都去親戚家吃飯,從不去縣裏和鄉裏吃飯。修路期間,我回去過幾次,主要是為了告訴他們,哪個路段容易積水,哪個地方土疙瘩硬,哪兒更方便群眾走路,因為這些都是我多年的觀察和親身體驗。我給修路的人一一說清,這樣避免出現浪費和返工。圍著三汲鄉的一條環鄉路終於修成了,這回從靈山到縣城終於有了一條像樣的公路。

路修好了,了卻了我多年的一樁心願。為家鄉做了點事情,我也很高興,隻是沒想到周圍十幾個村的百姓為我立了功德碑。我開始也不知道,後來老家來人說起來我才知道這件事。

平坦的靈平路附:靈平路王傑平功德碑碑文中山故地,山丘連亙,溝壑縱橫,崎嶇不平,道路羊腸,逢雨泥濘,遇風飛塵,車馬人等行之難矣。開拓通途,世代宏願。然民窮物乏,望之空談。今七旬賢達,王公傑平,思籍愛鄉,報父老養育之恩。為鄉眾致富小康,勞苦奔波於縣市省,籌資三佰伍拾萬元。曆時一年,遷戶七十,填溝五條,鑿梁三道,動土石廿萬方,工成三十餘公裏長、寬六米之環鄉油路一條,取名"靈平路"。西起李家坡,北至靈山寺,路經十五村莊。祖輩夙願,終得實現,通達貫暢,往來無阻。實乃惠及今人,造福子孫。為念傑平公之豐功厚德,並育今啟後,特樹此碑。

中共平山縣三汲鄉委員會平山縣三汲鄉人民政府暨訪駕莊村中七汲村川坊村南七汲村寺溝村北白家岸村北七汲村黨支部村委會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立釋文王傑平,河北省平山縣訪駕莊村人。早年參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國人民銀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長、高級經濟師。在五十年來的工作中,無日不在渴盼改變家鄉麵貌。昔日三汲鄉山、嶺、溝、穀,羊腸小道,祖祖輩輩受著交通阻塞之苦,整日在泥濘、坎坷中跋涉。欲致富,先修路。其自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八年,不分寒暑,不辭辛苦,無私奉獻,到縣、市、省主管領導部門屈尊求助,終爭取資金三佰伍拾萬元。三汲鄉父老無不為之歡欣鼓舞。在縣、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有關部門積極支持,大力組織發動群眾,齊心協力,大幹築路工程,共搬遷七十餘戶,填平五條溝,鑿開三道山梁,動土石二十萬方,修成長三十餘裏、寬六米環鄉柏油路,取名靈平路。路經訪駕莊、川坊、寺溝、北七汲、中七汲、南七汲、北白家岸、上三汲、下三汲、穆家莊、劉揚、單揚、東廟頭、張揚、胡村等十五村並與中山陵墓、靈山寺相接,一改交通閉塞之舊貌,改革開放、經濟繁榮之新顏,惠及今人,造福子孫,特立碑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