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的醫生聽完她的話,笑著說:“我知道你會來的。你放心好了,你的婆婆不會啞的。我給你開的‘酸泥丸’其實是一道可口的點心。因為你經常麵帶笑容給婆婆吃那麼可口的點心,婆婆覺得你對她非常孝順,自然就改變了對你的態度,開始善待你。要知道,你要人家怎樣對你,首先應該學會怎樣對人家。”
別人怎樣對待我們,並不能成為我們同樣對待別人的理由。要想別人怎樣對待你,先要怎樣對待別人,這才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黃金法則!一個不懂得對別人好的人,是絕對得不到別人對他的好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友愛和受尊重的欲望。而且這些欲望是非常強烈的。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都希望能夠平等地同他人溝通。俗話說“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如果我們能夠改變那種高人一等的高姿態,不是那麼盛氣淩人地對待別人,不讓對方感覺受到了傷害,而是平等地對待別人,滿足對方的友愛感與受尊重的欲望,對方一定會樂於和我們和平相處,友好交往。
溝通要主動,才有良好的工作環境
失敗者說:“真不知道老板天天都在想些什麼,真是個名副其實的老板,老是板著臉,一副神秘莫測的樣子。”
成功者說:“這還不簡單,想知道的話,問問他不就行了,要知道老板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沒有溝通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關係再好的人也會變得陌生。在工作中,不管是出於單純的工作需要,還是出於生存需要,我們都必須和別人交流,都必須和別人溝通。
在和上司、同事和下屬溝通的時候,“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態度是要不得的,我們應該離開自己的座位,不要坐在那裏等著別人來找你溝通,那樣你就會陷入被動,失去溝通的主動權,尤其是對於上司,更是如此。多請示,多溝通,有百利而無一害。能夠主動溝通,出現了問題,大家才不會都等在那裏,任由事態惡化。
某位老總在出國前對公司的營銷總監說:“這個月我們要與C代理商簽訂華中區的獨家代理合同,對於我們原來在華中的老代理商,你要說服他們和新的總代合作。這樣我們隻對總代做好服務就可以了。這不僅會降低管理成本,還會增加業績。你立即著手去辦吧。”
當這位老總出國歸來之後一問此事,竟然沒有任何結果,原來營銷總監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行動,一問之下,才知道其中原由。營銷總監是這麼回答的:“我想我需要與副總溝通一下,因為他主管銷售。可是我找他商量以後,他不同意這麼幹,理由是這樣做會損害我們和原來代理商的感情,他的意見是等您回來商量一下再說,所以我就沒有行動。”
老總一聽火就上來了,大聲地問:“副總有意見,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呢!我們可以一起商量啊!你不能不吭氣啊,你不知道這樣會耽誤大事麼?我已經和人家說好了,你隻要去談判,這個月把它搞定,就行了。現在可好,我們失約了,你讓我怎麼和他們說!你要知道這個代理商別人也在爭取。我們是在和別人搶市場,哪裏有那麼多的時間再討論啊!”
溝通滯後,影響的不單單是我們自己的工作。如果我們像這個故事中的營銷總監一樣,沒有能夠及時、主動地把溝通做到位,勢必會影響整個組織的運營效率,甚至給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
永遠不要埋怨自己時運不濟,不要埋怨自己人緣不好,不要埋怨沒受重用,這些統統都是借口,如果你能夠主動溝通,這些事情都不會發生。尤其是對於你的上司來說,有什麼方法能夠吸引他注意,讓他知道你在什麼地方,事情做到了什麼程度?隻有主動溝通,主動向上司報告你的工作進度,主動和上司探討問題,主動向上司提出改進建議,這樣不僅便於拉近和上司的關係,成為上司的心腹,還能在發現偏差的時候有機會修正。
任何問題,隻要能相互溝通,沒有不能解決的道理,關鍵就在於主動邁出溝通的第一步。做到了這一點,在建立廣泛而和諧的人際關係方麵,就相對容易多了,因為你把握住了溝通的主動權,在溝通中就能處於主導地位,如果再能夠調節自己的溝通方式,就能很好地完成溝通過程。
據《桐城縣誌》記載,清代康熙年間,在安徽桐城有一個著名的家族,父子兩代為相,權勢顯赫,這就是張英、張廷玉父子。
張英在朝為官,時任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老家桐城的老宅與吳家為鄰,兩家府邸之間有個空地,供雙方來往交通使用。後來吳家建房,要占用這個通道,張家不同意,便起了爭執,誰也不肯相讓一毫,於是將官司打到了縣衙。縣官考慮到雙方的身份與地位,不敢輕斷。
張家人寫信,把這件事告訴了在北京的張英,要求張英出麵“擺平”此事。沒想到,張英收到信件後,隻是一笑,隨後大筆一揮,寫了一首詩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家人一見有書信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會有一條錦囊妙計,但打開一看就傻了眼,隻見裏麵寫了一首打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