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思想不能改變別人就改變自己(1)(3 / 3)

“一紙書來隻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裏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閱罷,明白了其中意思,便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了,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六尺的巷子。於是,便有了今天著名的六尺巷。兩家禮讓之舉和張家不仗勢壓人的做法傳為美談。

主動溝通,就是主動尋求與人溝通的機會,這是順利溝通的重要契機。正是由於張英能夠主動溝通,才化解了一場口水官司。這條六尺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

不要指望別人會主動和你溝通,被動地等待隻能讓你失去溝通的機會。沒有人願意和自己不了解的人做朋友,要想拉近和別人的關係,就要通過主動溝通,讓別人了解你,然後才能接納你。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樣,不要總是等著對方主動開口,隻要你主動一點,先開口和別人打個招呼,捅破那層窗戶紙,你就會知道其實溝通沒有你想的那麼困難。

向自己討厭的人學習,由討厭模式轉向學習模式

失敗者說:“小王討厭死了,他一張嘴,一抬手,都讓我非常討厭,我真恨不得他立刻在我麵前永遠消失。”

成功者說:“你再怎麼討厭別人也沒用,他不會因為你的討厭少根頭發,或者生一場大病,反而會把你自己氣個半死。其實你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做,他未必就真的像你想象的那樣罪大惡極,說不定反而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在豆瓣網上,有人建立了一個小組,成立了一個“討厭者聯盟”,名字叫“我討厭×××”,小組的介紹很有意思:“把你討厭的生物/事物說出來,我們一起唾棄他/她/它。”創建者還幽默地補充一句:“為了擴大陰暗麵,聚集怨氣。”在這個小組裏,人們抒發著對明星、電視台、殺毒軟件、聚會、商場活動、堵車、星座等日常事件及話題的討厭情緒。這個小小的聯盟,成了大家發泄負麵能量的窗口。

不管你討厭的是哪種類型,是因為什麼,對象是誰,放到工作與生活之中,都會成為一種負麵情緒。它就像一個惡性腫瘤一樣,不會提升你的幸福指數,隻會降低我們對生活的滿意度,為你工作上樹敵,在人際交往中製造障礙。

一家銷售企業,同時招進了兩名業務員。李成為人耿直,見到看不慣的事情,就會說出來,從來不掖著藏著。劉新做起事來從來都是不溫不火,總是低著頭幹自己的,辦公室的是是非非似乎完全與他無關。

負責銷售部的除了主管,還有兩位副主管,其中一位姓趙。這個人是公司的三朝元老,能力一般,也沒有什麼高學曆,隻是因為進公司時間比較早而已,可是他總有些倚老賣老,飛揚跋扈,對於李成這樣的年輕小夥,自然是不放在眼裏。這讓李成非常看不慣,因為他數一數二的業績在那裏擺著呢。他總是在背後損老趙,說什麼都是自己在養著他們那些沒用的中層。甚至有時候,他竟然公然跟老趙對著幹。

這些風言風語很快就傳到了老趙耳朵裏。他竟然沒有在意什麼,不過沒過多久,他就上調到了行政部做主管。

銷售副主管的位子空了,公司決定從內部選撥。李成覺得自己業績突出,能力也強,當個副主管綽綽有餘。可最後讓他失望的是,任命通知公布了,得到升遷的竟然是劉新。原來公司總經理在決定人選,向老趙谘詢的時候,他一下就把李成否掉了,說這個人氣量小,沒有大局觀念,不足以委以重任。結果,本可能屬於自己的崗位,就這樣因為自己的年輕氣盛丟掉了。

討厭是人們對違背自己心願的客觀刺激的惡性情緒反應,也就是說,討厭是人的一種非常正常和常見的心理表達,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生活方式、行為模式,並且會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

但是,我們應該控製好這種不良情緒,不能讓它影響工作與生活。上麵這個故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它告訴我們,如果放縱這種不良情緒,表現得過於明顯,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實際上,討厭隻是一種感性的說法,帶有十足的個人色彩。如果我們能夠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別人,就算是你最討厭的人,身上也有我們不如他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們把我們的思維從討厭模式切換到學習模式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所討厭的人,原來是那麼的讓人喜歡。

有一位哲學家曾經自詡為太陽,他就是尼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狂妄自大的自我比喻,都是不招人待見的事情。因此,他也成了很多人討厭的對象,就連哲學家伯特蘭·羅素也把他列為了討厭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