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糙米加濕後水分滲透規律(1 / 2)

標定和跟蹤糙米加濕調質後加入水分的滲透規律是糙米加濕調質技術應用的基礎,如何標定和跟蹤糙米加濕調質過程中加入的水分,是揭示糙米加濕調質技術原理的關鍵。本章介紹應用同位素示蹤技術,用氚水(3H2O)為同位素示蹤劑對所加水分標記,通過放射性測量(cpm值)確定樣品吸收水分百分含量,對其滲透過程進行試驗分析,揭示糙米加濕調質後加入水分的滲透規律。

一、參數及範圍的確定

在確定總體試驗方案時,控製各次碾米試驗中碾磨程度的一致,重點探討物料原始含水率、加濕量、潤糙時間等對水分滲透過程的影響規律。在預備試驗時主要分析上述因素的範圍。

1.物料含水率範圍的確定

物料含水率的確定主要以試驗時物料的儲存自然水分(13.3%)為基數,同時為了研究含水率的影響,確定糙米含水率範圍為13.3%~17.5%。

2.加濕量範圍的確定

加濕量=噴霧總質量/糙米總質量(噴霧總質量=單位時間噴量×噴霧時間)。加濕量過大時,碾米後碎米增加、整精米率下降,甚至低於未調質情況。同時,加濕量過大的糙米,糠層水分過大,擦離後糠粉黏性增加,給碾白室排糠造成困難。依此確定加濕量範圍為0.5%~2.5%。

3.潤糙時間範圍的確定

以各加濕量將糙米加濕後,在潤糙開始後每間隔一定時間取樣做碾米試驗。按國家標準檢測加工後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及碾米功耗,由此確定潤糙時間範圍為10~480min。

4.糙出白率範圍的確定

在研究不同試驗條件下精米吸水率試驗中,為了給碾米加工試驗做準備,將糙出白率作為試驗參數。糙出白率過高,則脫糠過多,碾米損失大,並且碎米增多,過低則達不到碾白標準,結合以往文獻記載及國家碾米精度標準,確定糙出白率範圍為88%~92%。

二、放射性同位素示蹤試驗

放射性同位素示蹤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穩定性核素)及它們的化合物,與自然界存在的相應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化學性質和生物學性質是相同的,隻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質。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為一種標記,製成含有同位素的標記化合物(如標記食物,藥物和代謝物質等)代替相應的非標記化合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斷地放出特征射線的核物理性質,就可以用核探測器隨時追蹤它在體內或體外的位置、數量及其轉變等,具有靈敏度高,測量方法簡便易行,準確定量等優點。

本試驗中應用同位素示蹤技術,用氚水(3H2O)為同位素示蹤劑對所加水分標記,通過放射性測量(cpm值)確定樣品吸收的水分含量,對其滲透過程及精米吸水率進行試驗研究。放射性測量方法:稱取100mg左右樣品,立即加入含有0.4mL的雙氧水和0.5mL的高氯酸的閃爍杯中封閉,放置在80℃烘箱中消化3h。冷卻後加入10mL閃爍液(0.4% PPO,6mL二甲苯+4mL乙二醇乙醚),於暗處存放12h以上。然後用貝克曼公司生產的LS5801型液體閃爍計數器測量放射性(cpm值)。

糙米加濕後水分均勻過程試驗方法按一定比例配製氚水和純水溶液,采用此氚水溶液產生水霧對試樣糙米進行加濕,通過擦離方法將糙米籽粒由外至內分為若幹層(試驗中試樣按質量百分比分為3層——5%以外,5%~10%,90%以內)。隨即稱取各層樣品各100mg左右,測量放射性,試驗重複5次取平均值。

三、糙米加濕後水分滲透過程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