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米吸水率是指調質後糙米經過碾米加工後,精米吸收水分占精米質量的百分比。對精米吸水率的研究主要出於以下目的:
(1)通過對精米吸水率的研究進一步了解糙米的吸水特點,為掌控精米含水率提供依據;
(2)為碾米加工試驗確定糙出白率,保證在考察碾米指標過程中,不同調質條件下的碾米加工過程采用相同的碾白程度。
一、放射性同位素示蹤試驗方法
(1)同位素示蹤方法見本章第一節。
(2)精米吸水率測定方法:用配製好的氚水溶液對糙米樣品噴霧加濕,然後按試驗方案進行碾米試驗,稱取100mg左右精米樣品,測定其放射性,重複5次。將cpm值轉換為水分值,確定不同試驗條件下精米的吸水率(精米吸水率=精米吸水質量/精米質量)。
二、試驗方案
(一)試驗因素的選擇
在預備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兼顧調質參數以及後續試驗的需要,確定糙米的初始含水率m(%),加濕量a(%),潤糙時間t(min),糙出白率w(%)為試驗因素,以精米吸水率θ(%)為考核指標進行試驗研究。
(二)試驗方案的確定
根據以上試驗因素,采用二次旋轉正交組合試驗設計方法。
三、試驗結果與分析
(一)回歸方程與方差分析
通過Reda軟件(徐仲儒,1988)進行分析處理,得到如下精米吸水率與試驗參數回歸方程:
將上述方程經值類轉換後,得到吸水率與變量實際值關係方程如下:
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F檢驗結果分析:F1=3.83
F0.05(14,21)=2.20,說明方程在α=0.05水平是顯著的,即試驗數據與所采用的二次數學模型相符合。
(二)降維分析
通過Reda軟件(徐仲儒,1988)處理可知,試驗因素影響精米吸水率的重要度分別為:加濕量a(因子貢獻率:2.222),潤糙時間t(因子貢獻率:1.561),初始含水率m(因子貢獻率:1.154),糙出白率w(因子貢獻率:1.133)。下麵分別固定四個因素中的三個因素,討論另一因素對精米吸水率θ的影響。
1.初始含水率對精米吸水率的影響
固定潤糙時間60min,糙出白率90%,加濕量分別固定在1%,1.5%,2%。隨加濕量的變化,精米的吸水率與初始含水率的關係也發生變化:低加濕量時,曲線基本呈下降趨勢;高加濕量呈現先下降後上升的趨勢,但曲線總體比低加濕量時平緩。結論:在試驗參數範圍內,低加濕量階段,低水分糙米具有更強的水分滲透能力,這種差異隨著加濕量的增加逐漸變小。其原因是因為雖然低水分糙米吸水力強,但在高加濕量情況下糙米迅速大量吸水,這樣使含水率不同造成的滲透水分能力的差異表現得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