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糙米加濕調質參數對碾米品質的影響(1 / 2)

稻穀的商品形態有稻穀、糙米和精米三種:幹淨的稻穀全部脫去穀殼後所得到的產物稱為糙米;糙米經過碾磨加工脫去米皮,留在直徑1.0mm圓孔篩上的米粒稱為精米;其中長度仍達到完整精米粒平均長度的4/5以上(含4/5)的米粒稱為整精米 (GB 1350—1999)。

碾米品質是指稻穀在碾磨後所保持的狀態,主要由糙米率(BR)、精米率(MR)、和整精米率(HRY)三個指標組成。糙米率是糙米質量占稻穀質量的百分比,精米率是指精米質量占稻穀質量的百分率,整精米率是指整精米質量占稻穀質量的百分率。稻穀的穀殼通常約占到粒重的18%~28%,米糠約占糙米質量的10%左右,精米約占稻穀質量的70%,整精米約占稻穀質量的50%左右,低時可降低至25%,高時可達到65%左右。目前,對稻米品質的評價以整精米率為主要指標。

本研究通過對糙米加濕調質來提高稻穀的加工品質,其貢獻主要在碾米階段,故不影響糙米率這一指標。整精米率為整精米質量與稻穀質量的比值,反映碾米後整精米質量的多少。精米率為精米質量與稻穀質量的比值,主要反映碾米後碎米產生的多少。研究中引入了整米率指標,為整精米質量與全部精米質量的比值,反映調質處理對整精米粒數的影響。

一、試驗方案

(一)試驗因素與指標

以整精米率H、精米率M、整米率P為考核指標進行試驗研究,因素水平編碼。

(二)試驗方案的確定

根據以上試驗因素,采用二次正交旋轉組合試驗設計方法,試驗安排。

二、調質試驗參數與整精米率的關係

(一)回歸方程與方差分析

經計算,得到整精米率變化的回歸方程為:

將上述方程經值類轉換後,得到變量實際值方程如下:

回歸方程方差分析:F1=2.1610

F0.05(9,13)=2.71,說明方程在0.05水平是顯著的,即試驗數據與所采用的二次數學模型相符合。因子貢獻率:含水率2.023,加濕量1.577,潤糙時間1.356。

(二)單因素分析

1.初始含水率對整精米率的影響

(1)是初始含水率對整精米率指標的影響。潤糙時間固定在0水平,加濕量分別固定在-1,0,+1水平。圖中顯示,初始含水率對整精米率的影響曲線均為開口向下的拋物線。在試驗參數範圍內,有整精米率極大值存在。隨加濕量的改變,初始含水率對整精米率的影響也發生變化,二者存在交互作用。由此可知,初始含水率過低或者過高都不利於提高整精米率。這是因為,含水率過高的糙米籽粒強度低,在碾米過程中易受到破壞生成碎米;而若含水率過低,雖然糙米強度大但是所需的碾磨時間長,碾米壓力大,也不利於整精米率的提高。

2.加濕量對整精米率的影響

(2)是加濕量對整精米率指標的影響。潤糙時間固定在0水平,初始含水率分別固定在-1,0,+1水平。圖中顯示,加濕量對整精米率的影響曲線均為開口向下的拋物線,說明在試驗參數範圍內,有整精米率極大值存在,如圖三條曲線均在(-1,+1)之間。隨初始含水率的改變,加濕量對整精米率的影響規律也發生變化,極大值點發生改變。總之,加濕量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於提高整精米率。這是因為加濕量過高,糙米籽粒強度過低,勢必增加碾米過程碎米產生,整精米粒數下降反而降低整精米率;加濕量過低,則達不到調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