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意誌力與習慣的博弈
自控力,顧名思義即自我控製的能力,指對一個人自身的衝動、情緒、欲望施加的正確控製。它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意誌力的一部分) ,也是一種能力。它能夠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如果駕馭的好,你就能在它的引導下,享受幸福、自由和成功。
人啊,拯救你自己吧!
——貝多芬
三種力量的駕馭者
自控力是一個人在意誌行動中抵製各種誘惑、控製情緒、排除幹擾、激勵自己、采取行動、完成目標、營造良好人際關係的最有用的力量和技能之一。
神經生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的行為既受理性指導,又受當時情緒狀態、外來幹擾和誘惑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程度上也有強有弱。如果沒有自控力,完全聽命於人的本能和情緒,自我行為管理則是不可能的。隻有增強自控力,才能迫使自己去執行已經采取的決定,戰勝對抗的幹擾,如恐懼、懶惰,抑製感情的激動,使人具備忍耐、克己自律的品質。
自控力對人走向成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書式科學家亞裏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學家們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製的基礎上。”
自控的反麵是失控。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差,自己常常被想法、情緒和欲望支配。
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發時裝備精良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有著過人的天資,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一切本該使他們有所成就。但是,這些人往往一個接一個地落在了後麵,被那些先天條件遠不如他們的人所超越了。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個人自控力的差異解釋了這一切。沒有強大的自控力,即使有著最過人的智力、最優良的教育和最有利的機會也無法讓你脫穎而出。
人們都知道意誌力對於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意誌力本身沒有感知能力,也不會對某種選擇產生喜歡或厭惡,更不會判斷目標的本質或者價值,也不會對道德進行衡量。它隻是會利用你內心深處的一切精神力量來實現你的目標,不管你的想法是好還是壞。它隻對你的信心或有意識的思維結果做出反應。如同你上了一輛出租車,花了五分鍾時間跟司機講了好多地方,他會感到困惑,甚至拒絕為你服務。同樣,你的意誌力也是如此。你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一種最終的決定,知道從哪裏出發,哪裏是目的地。所以說,“我要做”和“我不要”這兩種力量顯得如此重要,但是僅有它們是不夠的,你的大腦和身體中必須還有一種力量:那就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種力量能夠控製我們去關注什麼、想些什麼,甚至能影響人們的感覺。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遊刃有餘地控製自己的行為了。
自控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的力量和能力。如果駕馭得好,你就能在它的引導下,享受自由和安寧。
每個人的自控力都是與生俱來的,這也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但是強弱卻不同,有些人的自控力很強,無論從哪個方麵,都能夠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注意力、情緒、欲望和行為,都能夠生活得更快樂、身體更健康、人際關係更和諧、事業也更成功,他們能夠很好地應對壓力、化解矛盾、戰勝困難和挫折,更具有人格魅力和領導能力。
自控專家辣評
自控力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能力,雖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可以在後天的鍛煉中提升的。所以說,你想讓你的生活變美好,那就從自控力入手吧。要增強自己的自控力,就要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加強磨煉。
你的意誌力比你的習慣更強大
習慣是什麼?在傑克霍吉的著作《習慣的力量》中有這樣一段話,最能形象而貼切地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的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我會推著你前進,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敗。我完全聽命於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會有一半要交給我,因為,我總是能快速而正確地完成任務。我很容易管理——隻要你嚴加管教。請準確地告訴我你希望如何去做,幾次實習之後,我便會自動完成任務。我是所有偉大人們的奴仆,我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凶。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於我的鼎立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我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我不是機器,除了像機器那樣精確工作外,我還具備人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獲取財富,也可能由於我而遭到毀滅。抓住我吧,訓練我吧,對我嚴格管教吧,我將把整個世界呈現在你的腳下,千萬別放縱我,那樣,我會將你毀滅。我是誰?我就是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