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附錄(2)(1 / 2)

老兵氣急敗壞的回家後,每每端起酒杯,便憤憤不已,因為艾瑞克森不光扔了他心愛的勳章,而且還踩了幾腳,簡直是對他人格的侮辱:“讓我祝福他健康長壽,門都沒有!”於是老兵便將酒杯扔了。三個月之後,老兵成功的戒酒了。

為了擺脫內心的痛苦,這位老兵試圖借酒消愁,豈知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更愁。喝酒—消愁—消不了愁—喝酒—消愁—愁更愁—喝酒……於是他每天不斷地喝酒,這樣的重複喝酒的動作變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動作,當這樣習慣性的動作進入潛意識之後,人們就更加控製不住自己了。

所有的不良習慣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開始的某種行為不斷地被強化,成了習慣性的動作,而變得讓我們難以控製。

酒的誘因不斷地刺激著老兵的神經係統,久而久之,在他心裏形成了心錨。他一喝酒就和不平衡的憤怒情緒聯結上,喝醉就大肆發泄。艾瑞克森之所以能夠治好他,就是排除這顆不好的“心錨”。那麼怎樣來排除它呢?或者說,怎樣用新的“心錨”來取代舊的“心錨”呢?艾瑞克森的辦法是為舊“心錨”安裝一個引起更加憤怒情緒的聯結:摔碎他的酒瓶、扯掉他的勳章,把酒說成馬尿,還揚言讓他在喝馬尿的時候祝福自己。在老兵端起酒杯想喝酒的時候,自然就會想起這一些令他更憤怒的事情,所以憤怒地扔了酒杯。久而久之這個新的“心錨”不斷受到刺激,就形成了新習慣,三個月後,老兵終於把酒戒了。

其實所謂心錨,也就是一種條件反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經用狗做了這方麵的研究:他每次在同一時間搖響鈴,同一時間給狗吃最愛吃的食物。當這個過程重複數次後,巴甫洛夫發現每次當他搖響鈴聲的時候,縱然沒有送上食物,狗依然會自動分泌唾液。研究表明了“搖響鈴”和“給食物”已經在狗的大腦內製造了一條聯結鈴聲與食物的神經通道。鈴的響聲就是一種心錨。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環境中,均有各種不同的心錨在影響我們的身心狀態。正確地、有意識地在自己身邊環境選擇或體驗合適的心錨會對人們的行為表現有很大影響。有效的心錨能營造出一種資源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能更有效地達到預期目標。我們亦可以運用心錨改變未來要麵對某一事情時的內心狀態,亦即改寫該件事情在大腦內的神經網絡連接。當人們在真正麵對該件事情時,人們的內心狀態及行為表現將會有更加理想的效果。

自控專家辣評

心錨(Anchor)是一種身心狀態調控技術。它就像是心中所放的書簽一樣,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取用心錨設置時的心理狀態。破除舊習慣的束縛,養成有利於人生的好習慣,一個很關鍵的做法就是運用“心錨”設定術。

人生目標淩亂不堪

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狄恩·海伯特赫基斯曾說過:“混亂是產生憂鬱的主要原因。”混亂不僅是憂鬱的主要原因,而且還是自控力的最大阻礙。因此,如果你想有一個不失控的人生,你所做的就是激勵自己找到生命的重心,製定生活的目標,從而獲得人生的成功。

在雪地裏行走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極容易使人患上雪盲症,看不見路線以致迷失行進方向。很多人認為雪盲症是雪地反射的陽光過於強烈而導致,其實不然,強烈的光線隻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雪盲症並非由此引起,所以戴上墨鏡同樣會出現雪盲症。

美國的一個權威部門研究證實,引發雪盲症的主要因素是雪地裏空無一物。科學家曾驗證過,人的眼睛其實總是在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圍的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要是長時間連續搜索不到任何一個落點,人就會因為緊張而失明。

根據這一研究結果,美國陸軍製定出了杜絕和減少雪盲症發生的方法,就是每當大部隊出發之前,先由先遣隊負責搖落常青灌木上的積雪,或者由先遣隊提前在行軍路線上插上顏色較深的旗幟。這樣,白茫茫一片的雪地上便出現了一叢叢、一簇簇的綠色植物,或者是一麵麵鮮豔的各色旗幟。這樣,在一望無垠的白雪中,便出現了一個個醒目的標誌,人搜索的目光就有了落點,就不會因為長時間的空白引起視神經緊張,而導致失明了。於是,這些搖落了雪的常青灌木或者鮮豔的旗幟也就成了美國軍人眼睛的救星。

人生的路程中會經過很多這樣的雪地,我們必須自己插上導航的旗幟,否則,會像患上雪盲症一樣迷失在人生的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