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言 網絡時代的形勢與領導(1 / 3)

21世紀已經過去十年。這十年我們最深刻的體驗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長,財富以10的倍數在變化,而人的壽命隻以小數點級在增加。這是一個信息爆炸可以給我們帶來無限機會,同時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時代;這是一個可以快速致富,同時又是一個可以快速貶值的時代;這還是一個人類用有限的壽命創造無限的生命意義的時代,同時又是一個壽命微不足道的增長遠遠跟不上變化的時代。

正是這個工業時代從未有過的深刻變化,讓新的整合勞動創造價值的模式煥發生機,讓工業時代少數人用管理與控製“擠出”效率、“擠出”利潤的模式逐步退出舞台,讓政府通過權力的強製力控製社會機能弱化。權力與財富的獲取和喪失的規則發生了快速的變化,利益和資源的占有者如果離開了整合腦力的能力將迅速喪失自己的優勢。反之,占有腦力整合能力的人將獲得利益和資源整合的優勢。他們將打破上下高低的界限,可以迅速地在某一個時間點、某一個平台、某一種角色成為引導者與資源整合的中心點。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是領導的時代,這是一個領導行為創造價值的時代。站在時代轉折的節點,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權力的強製力的效用,重新審視領導創造價值的行為,重新體驗領導行為的智慧。

“網絡時代”、“信息爆炸”、“網絡革命”這些耳熟能詳的詞彙已經由專家告訴我們的概念,變成一種浸潤在我們工作與生活中的現實。

計算機硬盤的存儲量呈幾何級數擴張,每年存儲在全世界計算機硬盤中的信息增長量幾乎是過去人類社會所有信息積累量的總和。過去奔走於圖書館、資料室甚至托關係軟磨硬泡才能獲取的信息,現在隻要從Google搜索欄中輸入關鍵詞,不過零點幾秒的時間就可以搜索到數以萬計的相關資料。過去,打電話、看書、看電視或玩遊戲是生活的不同分支,現在一部IPhone手機就可以兼容這些活動、彙集所有信息。“網絡自有黃金屋,網絡自有顏如玉。”當今無數“宅男、宅女”似乎戰國時代的張良一樣,操控一部電腦就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互聯網確實為網絡“草根”提供了創造價值的平台與條件。網絡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信息和機遇,目前牽涉到實際利益的經濟活動已然在網絡世界縱橫交織,即使無法確定透過互聯網與你交涉的對方是“阿貓”還是“阿狗”,在馬雲的“支付寶”第三方信用保障平台,信任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信任在網絡平台生根發芽,大幅降低了創造價值的成本,並且讓價值創造活動實現簡單化、全球化、瞬時化。這是網絡時代實現領導創造價值的典範。現在就連地方政府也意識到並紛紛跟上網絡時代的步伐,通過網絡媒介包裝並傳播當地的稟賦條件、生動故事和執政服務理念,像姑娘打扮自己一樣來吸引資本家的追求。網絡時代引導創造價值已有很多成功的經驗,我們怎樣由不自覺到自覺把握價值創造的新規律與新特點,跨越空間和層級整合資源擁有者和利益相關者,實現領導力新的革命,這是當前領導麵臨的重要課題。

財富是價值積澱的重要象征。如今,財富累積的速度正以10的倍數在變化。近10年來,我們的財富像過山車一樣經曆了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在資本市場,我們經曆了股市一年上漲百分之六七十,一年跌去百分之六七十的讓人心驚肉跳的跌宕。這10年來並不少見許多人財富膨脹起來一夜暴富,縮水下去一眨眼就成了“負翁”。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在互聯網時代可以讓我們在一年之內獲得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也可以在幾天之間把家族曆史積累的所有財富貶值殆盡。以往億萬富豪不無炫耀地說“財富對我隻是一個符號,錢對我來說就是一張紙。”今天股市裏資產不到萬元的散戶也能深刻地體驗到財富就是一個符號,錢就是一張紙。

房地產作為財富穩定的典型物化象征,也隨著時代的變化開起了過山車。當人們發現金融和紙幣的價值是相對的,甚至是很不可靠的時候,就覺得不管怎麼變化還是土地財富來得實在。現在,土地財富就是房子,就是住家。所以,新世紀以來,十年之間中國的房地產市值增長了不止三倍,某些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越來越依賴於土地的拍賣,房地產業成為對政府財政、稅收貢獻最大的行業之一。樓市從溫和到瘋狂的增長似乎為我們描繪了一場資產永遠增值的神話。可是,曆史告訴我們情況是會變化的。二戰中,占有大量房產的人因為房產拖累而跳樓自殺;香港在上個世紀末,樓市曾經在一年內就跌去百分之七十;在兩年前的金融危機中,大量的“美國老太”哭著喊著希望免除房產債務,“以前交的錢我都不要了,銀行你行行好,把我的房子收回去吧……”

財富以10的倍數在變化成為一個我們今天要認真體驗的價值點。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家發現“要發展,傍大款”,國土資源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也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利益。在這塊上哪怕占有一些麵包屑,增值的概率都是可靠的。豐厚的利潤吸引了大量的民間資本,溫州人由做製造業發家到把財富投於房地產,溫州炒房團至今“風靡”全國,這反映了追逐財富的一種模式。可是也許哪一天,溫州炒房團在全國買的房子可能會導致他們資本原始積累的大大縮水。

由於全球財富的這種變化趨勢,人類對利益的追逐從經濟到政治以及軍事都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有了核彈以後,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都可以把地球打回到蠻荒狀態。在製衡的原理下,各國都在博弈中不輕舉妄動。軍事作為利益博弈的最高形式受到了根本的製限。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之所以沒有再發生世界大戰,原因正在於此。當博弈的敏感性被核武器放大到極處,動作稍大就可能讓基礎喪失,導致人類社會覆滅的時候,對利益的追逐方式自然也就不一樣了。它已經由戰爭贏得利益悄然轉變為在和平發展的條件下獲得利益。今天,全球最主要國家之間哪怕矛盾再深,哪怕立場再對立,在麵對全球傳媒的時候都高度一致地高唱“共享、雙贏、和諧”的頌歌。俗話說“台上握手,台下踢腳”。但是,全球在公眾場合協調的結果,起碼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在公眾場合上,體現“求同存異”的“台上握手”已經成為當今國家政治的主旋律,即使相互有矛盾,必須進行博弈,這樣的“踢腳”較量也都盡量是在“台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