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2)

序一:低調為人,高調治學

提起錢鍾書,世人勢必會想到《圍城》,想到那句"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而在錢鍾書的創作生涯中,貢獻至偉的並非此書,而是那些束之高閣、眾人仰頸卻高不可及的學術著作。藝術專著、人生散文、世情小說,各種文體的涉獵充盈了錢鍾書的一生,即使在那個大師雲集的年代,錢先生也算得上是屈指可數的翹楚之一。此外,他與楊絳先生相守相依、白首偕老的伉儷情緣也讓世人欽羨樂道。

錢鍾書先生自離開我們至今已有十六個年頭,在此期間,關於他的個人傳記可謂層出不窮,因為其著書立作之豐厚,人生經曆之曲折,其給後人作傳提供的逸聞趣事堪稱浩如煙海。看似有據可依、有料可挖,卻也給傳記作者們製造了不少難言之隱--常常為了將人物了解、剖析得深刻透徹,不惜耗時費力去翻閱大部頭的學術著作,結果殫精竭慮寫就的傳記,卻異常艱澀難閱。讀者原本隻想覓得一片林間空地以供休憩,你卻帶給他廣袤無垠的大森林,徒然教其迷路。

此書雖算不得厚重,亦不屬於對錢先生的著作和人生進行條分縷析的鑽研,卻有著一波三折、沁人心脾的閱讀之樂。書中按時間順序展現了錢鍾書先生不同時期的剪影寫照,他所出身的書香世家,他輾轉就學的國內外高等學府,以及他任教、著書、幹校學習等一係列階梯式人生狀態,抓住了很多轉折或重要時期的人物變化的關鍵鏡頭,並將這些"鏡頭"通過有序而刻意柔化的蒙太奇拚接,使人物寫照有疏有密,既帶有藝術化的簡略,又不失人物本身的精神風貌,使讀者得以窺一斑而知全豹。

寫傳記書貴在"真、信、活",真,真實;信,客觀;活,生動。而這三點很難做到的原因在於傳記書作者的自以為是,常將個人觀點和不作係統考證的評價或猜測強加給讀者,引導他們對人物產生錯誤的判讀。而這三點,本書作者都嚴守謹記。真,錢先生的真性情、真品格,作為學者的那股傲態,以及偶或閃現的書人呆氣、知恩圖報、浪漫情懷都有提及,或通過書信、文章的引用,或是家人朋友的談論,並不是空穴來風;信,客觀得體地展現了錢先生在那個時代大背景下的生存際遇,因為才學驕人,受到的優厚待遇、同行嫉妒、政治牽連等,無不涉筆成趣;活,細膩的文風,不同側麵地刻畫將錢先生亦嗔亦樂的模樣描摹得纖毫畢現且情真意切,敘述風格清新文藝。

另外,本書作者獨特的現代意識帶動和豐富了此書的閱讀觀感,這種手法在當今很多"借古喻今"式的影視作品中並不鮮見:將一些適合現代人觀賞和理解的詞彙、意象、段子融入其中,使影像或文本的讀解更顯輕鬆。因此,當你在本書中讀到當今熱門影片的一些個台詞、暢銷作家的一些個話語或某本通俗小說的一句趣話,請不要訝異,代表人類普遍性的情感和意識,總會在某個時刻交彙、融合,以"語境錯置"的方式迸發出一道道炫目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