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中矛盾的幾種表現形式
一、互相矛盾的判斷
有一個克裏特島的人說:“所有克裏特人說的話都是謊話。”一個擅長辯論的人就問他:“你這話是不是謊話?如果這句話是真的,那就不是所有克裏特人說的話都是謊話,因為你本身就是克裏特人;如果你這句話不是真話,那就是你在那裏扯謊,既然所有克裏特人說的話都是謊話,這句話也是謊話,那就得承認有的克裏特人說的話不是謊話了。”
在這一例中,反駁者的反駁確實非常有力。這是因為反駁者抓住了這個克裏特人的自相矛盾之處:一方麵說所有克裏特人的話都是謊話,另一方麵又要宣揚他自己這個克裏特人說的話是真話。思維敏捷的反駁者發現了他辯論中的矛盾,用子之矛,攻子之盾,指出了他語言中的矛盾之處,駁倒了這個克裏特人。
對手言辭中同時肯定兩個互相矛盾或互相對立的判斷,那必然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抓住這一點進行反擊就能駁倒對方。
二、自相矛盾的思維
辯論中,辯論者的思維和觀點表裏不一、前後不一,就會產生自相矛盾的混亂思維。而如果能夠抓住其混亂的思想,揭露其自相矛盾的地方,就能駁倒辯論者。
三、自相矛盾的概念
概念是思維的細胞。如果概念自相矛盾,那麼,整個思維過程就必然有錯誤之處。
革命導師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時的話就能充分地說明這一道理。(見第十四章“攻擊對方的矛盾”一節)
在案例中,恩格斯指出了杜林的自相矛盾:如果是無限的,那它就是不可以計算的;如果是可以計算的,那它就不是無限的。杜林把“無限序列”和“可以計算”生拉硬扯在一起,隻能創造出如同“方的圓形”、“木製的鐵”一類荒唐的自相矛盾的概念來。在辯論中,如果抓住了對方言辭中自相矛盾的概念,就可以攻擊對方。
◎揭露對方的矛盾
揭露矛盾,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直接揭露出對方前後出現的明顯矛盾,也可以揭露其論點隱含著的矛盾,還可做出一個真實的與論敵觀點相矛盾的命題。這些方法運用於論辯中可發揮批隙導款、摧枯拉朽的戰鬥力,令對方無可奈何。
1983年,美國國務卿舒爾茨訪問我國,鄧小平會見了他。雙方在談到湖廣鐵路債券案時,鄧小平指出,湖廣鐵路債券案糾紛,不過是某些人荷包裏裝著的東西,隨時可以拿出來在中美關係上製造麻煩,美國政府應該製止這種行為。
舒爾茨解釋:美國的司法製度是獨立的,政府無權過問。起訴的幾個美國人,無非是索取一些賠償,並非製造事端。
鄧小平駁斥說:“如此說來,美國實際上有三個政府——國會、內閣、法院。叫人家究竟同哪一個政府打交道才好?如果說美國人有權向我們索取賠償,那麼我們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蒙受了那麼大的損失,難道不可以判你們都來賠償?”
麵對舒爾茨的矛盾觀點,鄧小平從多種層次、多種關係、多種現象進行分析:先指出美國實際上有三個政府,這三個政府究竟誰代表美國,這是作橫截麵的矛盾分析;然後又針對中美關係發展的進程,作縱向的矛盾分析,並將橫向思考和縱向思考綜合起來,從縱橫矛盾的分析中,揭露其實質問題予以反駁。
在古希臘,智者派代表人物克拉底魯常常搞一些詭辯。亞裏士多德在駁斥他時,就使用了反矛盾律技巧。
克拉底魯認為:“我們對任何事物所作的肯定或否定都是假的。”亞裏士多德反駁說:“克拉底魯的命題等於說‘一切命題都是假的’,這一說法在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如果一切命題都是假的,那麼,‘一切命題都是假的’這一命題本身也應當是假的;如果認為‘一切命題都是假的’這個命題並不包括克拉底魯的命題在內,那就承認有了例外,這樣,‘一切命題都是假的’這一命題也就不能成立了。”
亞裏士多德的反駁確實有力,他發現對方詭辯中包含著自相矛盾,用對方的一個判斷去否定另一個判斷,從而推翻了詭辯者的命題。
89小中見大,觸類旁通
小中見大,窺局部而見整體,對事物的批駁也是如此,從對方的小謬誤入手批駁,然後在由小及大,批駁對手的整個論點。
◎小中見大
東漢時有個陳蕃,有一天他父親的好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一屋,屋內雜亂,齷齪不堪,薛勤便問:“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陳蕃罵道:“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掃天下”治國安邦乃堂堂大業,陳蕃有這種雄偉誌向固然是好,但一個連自己屋子都懶於掃的人,他真的能夠去“掃天下”嗎?薛勤的反問,以小中見大術,一針見血地駁斥了陳蕃的狂妄不實。
小中見大,是指論辯者善於從高層次上,以其敏感性和洞幽燭微的觀察力,從要說的事理中抓住某一個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點,觸類旁通,引申擴張,從而達到論證自己觀點正確,反駁論敵論點荒謬之目的的一種論辯方法。
我們在認識客觀事物,進行論辯時,要善於從高層次上,以敏銳和透徹的觀察力,選取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某個點、某個方麵,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小中見大,觸類旁通,進而認識到事物的整體,揭示事物的本質,取得辯論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