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辯論中的邏輯技巧(2)(2 / 3)

運用小中見大術,一定要選準突破口,集中兵力攻其最要害、最敏感而又最易擊破的一點,繼而擴大戰果。重要的是,小中見大術,其中的“小”必須與“大”有必然的聯係,不然就會犯以偏概全或推理不當的錯誤。

在一次辯論“對外開放與走私販私關係”這一論題時,一方認為走私販私都是對外開放造成的,另一方對此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反駁:

如果你的說法能成立的話,那我的感冒就是開了窗的緣故。那麼為什麼開了窗以後,有些人感冒,更多的人卻身體健康地領略著大好春光?問題隻能從自身去找了。同樣,三中全會以後,經濟上對外開放了,其目的就在於利用當前國際有利條件,借外國財力之水,灌溉我國現代化之花。我們一是主權在握,二是開放有度。問題是國內有些不法分子,看見金燦燦的洋錢洋貨眼花繚亂,猶如蠅之趨腥,營營追逐。這能怪罪於誰呢?對外開放之後,麵對海外花花世界的影響,從中央到地方,曾不斷發表過堅定而清醒的告誡,以期引起警惕,希望人們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因此有逐臭者,也有潔身自好者,有沉溺者,更有新形勢下的“南京路上好八連”……

上則辯詞中,反駁者就是以小中見大戰術,抓住“感冒”和“開窗”這種生活中的小事,來形象地比喻開放與走私的關係,給人以啟發,有很強的說服力。

◎以小放大,歸謬反駁

歸謬反駁是一種邏輯方法,在邏輯學中叫歸謬法,也就是從對方論題出發,引出一個非常荒謬的結果,從而證明對方的論題虛假。使用這種方法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把隱藏在深處的、不明顯的、難判斷的荒謬“顯微擴大”,從而使其荒唐的結論暴露無遺。因此,有人把這種方法稱為邏輯學上的“顯微鏡”。這種方法在辯論中被廣泛使用。

在辯論的過程中,很多辯論者都能夠自然地運用歸謬反駁這種推理方法,將對方論點中充當條件的部分,進行擴展與引申,找出一個比較特殊的條例,使這條例與對方的結論相悖,從而駁倒對方的觀點。

◎選擇有代表性的小事

運用小中見大法,關鍵是要注意造的“小”須有代表性、典型性,要小則實,短則精,細則宏,博則深,片言以居要,一目能傳神。隻有選中有代表性的“小”,才能“見一葉落而知歲將暮。”

春秋時期,管仲輔佐齊桓公完成霸業。管仲病危時,齊桓公前往看望。齊桓公說:“你的病看來已經很嚴重了,你有什麼話要吩咐我嗎?”

管仲說:“我希望你能疏遠易牙、豎刁、公子開方、堂巫四人,他們將來對您對國家都很不利。”

桓公說:“易牙是我的廚師。有一次我信口說,什麼山珍海味你都給我嚐過了,就是還沒有吃過蒸嬰兒的味道,結果易牙就把他剛出生不久的第一個兒子蒸給我吃了。他對我這麼好,我怎麼還要疏遠他呢?”

管仲反駁說:“從人的感情來說,沒有哪個人不愛自己的親生骨肉,而易牙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不愛,蒸給別人吃,他對你有什麼用呢?”

桓公又說:“豎刁身為貴族,知道我喜愛宮中生活,他就自己閹割自己來侍奉我。他如此愛我,我怎麼還要疏遠他呢?”

管仲反駁道:“人沒有哪個不愛惜自己身體的,他竟然自己毀壞自己的身體,他對自己的身體都不愛,他怎能真的對你好呢?”

桓公又說:“公子開方是衛國人。衛國並不遠,可他侍奉我有15年沒回去看望自己的雙親,他還不好嗎?”

管仲反駁說:“公子開方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怎能真正對你好呢?他們都是包藏著不可告人的狼子野心啊!”

桓公終於有所悔悟,答曰:“善!”

管仲以其忠臣賢相的敏銳洞察力,通過對易牙、豎刁、公子開方等人的幾個生活片斷的精辟分析,剝開了他們的偽裝,識破了他們的韜晦之計,預測了事物的必然發展趨勢,做了一番精彩的論辯,具有一定的說服力量。

90布設兩難,進退不能

兩難法是一種奇特的雄辯絕招,論辯中使用頻率很高,運用兩難法,常令對手進退不能,寸步難行。

◎二難推理的應用

兩難法,是指窮盡所有可能(通常是兩種可能),令對手無論承認哪一種可能都必然失敗的論辯方法。運用兩難法,常常令對手進退不得。兩難法在日常論辯實踐中使用的頻率很高,但很多人在運用此法時沒有達到自覺的程度,故而不嚴密、不規範,易遭反駁。正確地運用這種方法要盡可能多地把握介入論辯中的各種信息以及對方較為全麵的思想觀點,憑借高強快速的綜合能力,抓住要害布置好嚴密的埋伏圈。

《戰國策·秦策》中,有一則庸芮營救魏醜夫的故事。秦國宣太後非常喜愛魏醜夫,太後患了重病,臨死前下令:“我死了以後,魏醜夫必須為我殉葬!”

魏醜夫知道後非常恐慌,就求庸芮救他。庸芮於是對太後說:“死者有知乎?”太後曰:“無知也!”庸芮又說:“若以太後神靈,明知死者之無知,為什麼白白地將自己生前所熱愛的人用來為沒有知覺的死人陪葬呢?如果死者真有知覺,那先王一定已經長期積怒在心了,太後連補救過失的時間都不夠,哪裏還有閑暇去私愛魏醜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