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聽了,左右為難,隻好收回前令,魏醜夫方免一死。
庸芮對太後的這番話,就是一個典型的兩難推理:
如果死者無知,那麼為什麼白白地將自己生前所愛的人用來給死人陪葬呢?故不應讓魏醜夫陪葬;如果死者有知,太後照顧先王還來不及,哪有功夫去私愛魏醜夫呢?也不應讓魏醜夫陪葬。
因此太後死後或有知,或無知,都不應讓魏醜夫陪葬。
“二難推理”是一種極為有力的辯論工具,善於使用的人可以使對方逃不出他的結論而陷入兩難境地。古今中外,辯論大師們都極善於使用“二難術”,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用“二難推理”令對方進退維穀的生動例子。
相傳,文成公主既聰明又美麗,熟讀經、史、詩、文,通曉古卜,是一個極有見識的女子。當時有許多人向她求婚。對眾多的求婚者,文成公主提出了一個條件:誰能提出一個難倒她的問題,她就嫁給誰。眾多的求婚者都提出了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問題,但文成公主對此均能對答如流,使他們高興而來,敗興而歸。
鬆讚幹布知道後,思考了好幾天,決定用“二難術”逼其就範。於是鬆讚幹布去見文成公主,他坦然懇切地對文成公主說:“請問公主,為了使您成為我的妻子,我應提什麼問題才能難倒您?”聰慧的文成公主聽後,什麼話也沒有說,就應下了婚事。
文成公主之所以沒說話就答應了婚事,是因為鬆讚幹布的問話裏已經設下了“陷阱”,不論她怎樣回答,都將陷入兩難的境地。
如果公主能告訴鬆讚幹布一個可以難倒她的問題,那麼,鬆讚幹布就可以用這個問題難倒文成公主,使文成公主成為鬆讚幹布的妻子;
如果公主不能告訴鬆讚幹布那個可以難倒她的問題,那麼,鬆讚幹布的這個問題就難倒了公主,文成公主就得成為鬆讚幹布的妻子;
公主或者能告訴鬆讚幹布,或者不能告訴鬆讚幹布;
總之,文成公主都要成為鬆讚幹布的妻子。
鬆讚幹布的妙問,使文成公主左右為難,無法躲避,隻得以身相許。
二難引申法通常是將對方的二難法中兩個條件命題後件的位置互換,然後分別予以否定。
有一位旅客住進某旅館,旅館的設施看上去還可以。但是,當天夜裏突然下了一場大雨,旅客發現衛生間漏水特別厲害,無法進去使用。於是,客人便打電話給經理,要求派人來維修。經理在電話中答道:
“對不起,先生。現在天下雨,我們無法修理;天晴後,就又不需要修理了。天氣不是下雨就是天晴,所以不是無法修理,就是不需要修理。”
而那位旅客當即針鋒相對地反駁道:
“經理先生,你說得不對。現在天下雨,就有修理的必要,如果天晴,就有修理的可能。天或者是下雨或者是天晴,所以或者是有修理的必要,或者是有修理的可能。”
這位聰明的旅客將經理兩難推論中兩個條件命題後件的位置互換了一下,並分別予以否定,這樣就得出了與經理截然相反的結論,有力地駁斥了經理的謬論。
清代大學者紀曉嵐自幼勤奮好學,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跑到書攤上去看書。掌櫃見他光看不買,就不耐煩了,對他說:
“小孩子,我們是靠賣書吃飯的,要看,就買回去看好了。”
紀曉嵐說:“買書就得先看,不看,怎麼知道哪本書好?”
“你看了多少書,難道就沒有一本好的?”
“你這書攤上好書倒是不少,不過我看完後就能背了,還買它何用?”
掌櫃想他是在瞎說,於是隨手拿起一本紀曉嵐剛看過的書說道:“要是你當著我的麵把這本書背下來,我就把它白送你;要是背不下來,就永遠別再來白看我的書了!”
“好,一言為定!”紀曉嵐當即把兩隻小手一背,仰頭望天,果然把那本書背下來。
掌櫃大吃一驚,讚歎這孩子他日必成大器,就把這本書送給了紀曉嵐。
紀曉嵐在與掌櫃的辯論中,列舉“看書”與“不看書”這兩種情況,看書,看過就背下了所以不買;不看,不知道書好不好也不買,總之就是不買。這充分顯示了作為一個孩子的紀曉嵐的辯才。這裏使用的方法就是二難製敵法。
要想用二難製敵術製服對方,就必須注意各路設卡,使對方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都感到為難,這樣才能使對方無法逃遁,束手待擒。
從前,有個縣官非常可惡,凡來縣衙打官司的百姓如果不給錢,就會被他打得死去活來。當地有個藝人編了出戲,叫《沒錢就要命》。演出那天,縣官也去了看戲,一看演的是他自己,當時就火了,沒等戲演完,就回到縣衙,命令衙役把這個藝人傳來審問。那個藝人聽說縣官傳他,就穿了龍袍,大搖大擺地跟著去了。縣官一見藝人帶到,便把驚堂木一拍,喝道:
“大膽刁民,見了本官為何不跪?”
藝人指了指身上的龍袍說:“我是皇帝,怎能給你下跪?”
“你在演戲,分明是假的!”
“既然你知道演戲是假的,為什麼還要把我傳來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