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藝人在與縣官的辯論中使用的就是二難製敵。他列舉了“演戲是真的”與“演戲是假的”兩種情況。如果是真的,則不能下跪;如果是假的,則不能審問他。弄得那個縣官左右為難。
從前有個皇帝向全國宣布說:“如果有人能說出一件十分荒唐的事,使我說出這是謊話,那我就把我的一半江山分給他。”人們聞訊,紛紛來到王宮,說了各種彌天大謊,結果都被皇帝一一駁回。這天,一個農民挾著一個鬥,來到皇帝眼前,說:“萬歲欠我一鬥金子,我是來拿金子的。”皇帝很惱怒,說:“一鬥金子?我什麼時候欠的?撒謊!”農民不慌不忙地說:“既然是謊話,那就給我一半江山吧!”皇帝急忙改口說:“不!不!這不是謊話。”農民笑著說:“那就給我一鬥金子吧!”
這個農民巧用兩難,各路設卡,皇帝說是謊話或不是謊話都感到為難,終於使得皇帝進退兩難。
兩難製敵術是一種神奇的雄辯絕招,有些詭辯者往往用錯誤的兩難來發難,對此要巧妙破解。
正確地運用兩難法要注意:前提中條件命題必須真實;析取命題必須將某個方麵的情況列舉完全;必須遵守條件命題、析取命題的有關推演規則。
◎二難推理的形式
一、簡單構成的二難推理
所謂“簡單”,是因為這一推理的結論是一個簡單判斷(直言判斷);所謂“構成”,是因為在推理過程中運用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由肯定兩個假言前提的前件而到肯定它們的後件。
古希臘有個國王,想把一批囚徒處死。當時流行的處死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砍頭,一種是處絞刑。怎樣處死這批囚徒?他決定讓囚徒自己去挑選一種。挑選的方法是這樣的:囚徒可以任意說出一句話來,而且這句話是馬上可以驗證其真假的。如果囚徒說的是真話,就處絞刑;如果說的是假話,就砍頭。結果,囚徒或者因為說了真話而被絞死,或者因為說了假話而被砍頭,或者是說了一句不能馬上驗證其真假的話,而被視為說假話砍了頭,或者是因為講不出話來而被當成說真話處以絞刑。
在這批囚徒中,有一位是極其聰明的。當輪到他來選擇處死方法時,他說出了一句巧妙的話,結果使得國王既不能將他絞死,又不能將他砍頭,隻得把他放了。
這個聰明的囚徒說:“要對我砍頭。”
這句話使得國王左右為難。如果真的把他砍頭,那麼他說的就是真話,而說真話是應該被絞死的。但如果把他處以絞刑,那麼他說:“要對我砍頭”便成了假話了,而假話又是應該被砍頭的。或者絞死,或者砍頭,都沒有辦法執行國王原來的決定,結果隻得把他放了。
從推理形式看,這個囚徒是在國王麵前構造了一個“簡單構成式”二難推理:如果把他砍頭,那麼,會違背國王原來的決定;如果把他絞死,那麼,也會違背國王原來的決定;或者把他砍頭,或者把他絞死;總之,都要違背國王原來的決定。
二、簡單破壞式的二難推理
所謂“破壞”,是因為在推理過程中運用了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後件式,由否定兩個假言前提的兩個後件而到否定它們的共同前件。
在一次外交場合,原蘇聯霸權主義者曾說:“中國反對緩和世界局勢。”周恩來總理駁斥道:“你那麼想緩和世界局勢,為什麼不做一兩件事情,比如從捷克斯洛伐克或者蒙古撤退軍隊,歸還日本北方四島,來證明你的誠意呢?……”
周恩來總理的駁斥,雄辯地做了這樣的推論:如果蘇聯霸權主義者真想緩和世界局勢,那麼就應該從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軍;如果蘇聯霸權主義者真想緩和世界局勢,那麼就應該歸還日本北方四島;既然蘇聯霸權主義者不肯從捷克斯洛伐克或蒙古撤軍,也不肯歸還日本北方四島,可見蘇聯霸權主義者不是真的想緩和世界局勢,而是在製造世界緊張局勢。
三、複雜構成的二難推理
所謂“複雜”,是與前麵講的“簡單”相對而言的,指的是這一推論的結論是一個複合判斷(選言判斷)。其特點是:選言前提的兩個選言肢分別肯定兩個假言前提的不同前件,結論的兩個選言肢分別肯定兩個假言前提的不同條件。
一次,趙飛燕在漢成帝麵前告班婕妤的狀,誣陷她曾向鬼神詛咒過成帝。成帝聽後大怒,遂傳訊班婕妤,眼看她就要大禍臨頭了。
但聰明伶俐的班婕妤沒有驚惶失措。傳訊中,班婕妤從容地回答說:“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且不能得福,做壞事還能得到什麼呢?假使鬼神有知,它們就不會接受壞人的訴說;假使鬼神無知,向它們詛咒又有什麼好處呢?因此,我是不會那樣做的。”
成帝聞聽,甚感言之成理,遂命班婕妤退處後宮。班婕妤靠著她的如簧之舌,使一場憑空飛來的橫禍,化險為夷。在她巧妙的回答裏,她首先沒有正麵回答自己有沒有向鬼神詛咒,而是把成帝一方的注意力引向另一個有利於她自己的話題——“鬼神天命”。
如果鬼神有知,它們不會接受壞人的訴說;
如果鬼神無知,向它們詛咒沒有什麼用處;
或者鬼神有知,或者鬼神無知;
總之,或者不會接受詛咒,或者詛咒無用。
通過這個二難推理說明,無論鬼神為哪種情況,詛咒成帝都對自己沒有好處,從而雄辯地證明自己沒有向神明詛咒過,非常有利地向成帝澄清了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