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辯論中的邏輯技巧(6)(1 / 3)

五十多年前,美帝國主義的發言人艾奇遜在為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在中國的黑暗統治辯護時,胡說什麼中國革命的發生是由於人口太多的緣故。對此,毛澤東同誌反駁道:

革命的發生是由於人口太多的緣故嗎?古今中外有過很多的革命,都是由於人口太多麼?中國幾千年以來的很多次革命,也是由於人口太多麼?美國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於人口太多麼?艾奇遜的曆史知識等於零,他連美國的獨立宣言也沒有讀過。華盛頓、傑佛遜們之所以舉行反英革命,是因為英國人壓迫和剝削美國人,而不是什麼美國人口過剩。中國人民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為這些封建朝廷壓迫和剝削人民,而不是什麼人口過剩。俄國人之所以舉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為俄皇和俄國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而不是什麼人口過剩,俄國至今還是土地多過人口很遠的。蒙古土地那麼廣大,人口那麼稀少,照艾奇遜的道理是不能設想會發生革命的,但是卻早已發生了。

這裏,毛澤東同誌列舉了大量的曆史事實,對艾奇遜的“中國革命的發生是由於人口太多”的論題進行了徹底的反駁,由於有大量的事實作依據,因而反駁顯得非常有力。這裏使用的正是批駁論據的方法。

實施批駁論據的方法,我們也可以通過實踐來檢驗對手的論點,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它也是檢驗某論題是否真偽的標準。在具體的辯論中,隻要將對方的論題用實踐一檢驗,其虛假性自然就會暴露無遺。

有一個人拜訪一位將軍,這個人拿出自己發明的士兵製服給將軍看,說,這製服是防彈的。

“那好啊,你穿上它!”

將軍說著,按鈴叫來了隨從:

“你去叫上校帶上槍到這兒來。”

將軍回頭一看,防彈衣的發明者已不見蹤影。

防彈衣防不防彈,用槍彈一檢驗便可立見分曉,防彈衣的發明者不敢用子彈來檢驗,足以證明他所謂的發明不過是騙人的把戲而已。

97迂回進攻,破除障礙

說話兜圈子,明知故問,這些都屬於迂回進攻。講話者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時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采用迂回進攻的方法來破除障礙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

◎明知故問,迂回進攻

唐高祖時,國家還未統一,李世民率領將士正在前方浴血奮戰,而唐高祖李淵卻大興土木,修起了極為豪華的披香殿。時任諫議大夫的蘇世長在慶善宮披香殿陪唐高祖進餐,酒喝得正酣暢盡興,蘇世長突然向唐高祖發問:

“這座披香殿是隋煬帝修建的嗎?”

唐高祖非常不滿,對蘇世長說:“你的勸諫好像很直率,但實際上很狡詐。你難道不知道這座殿是我修的,卻故意說是隋煬帝修的?”

蘇世長答道:“我的確不知道是陛下修的,我隻看見披香殿奢侈得就像殷紂王的傾宮和鹿台一樣,就斷定不是興天下的君王所為的,所以誤認為是隋煬帝修的。如果真是陛下修的,那實在是不妥了。我以前在武功舊宅侍奉陛下的那一陣子,看見陛下的住宅僅能遮風擋雨,而陛下已很滿足了。如今續用隋宮留下的宮室已夠奢華了,可又建新的,陛下怎能避免重蹈隋煬帝的覆轍呢?”

唐高祖思考再三,肯定了蘇世長的話。

唐高祖修披香殿,是朝廷的一件大事,蘇世長自然不會不知道,但他明知故問,勸諫得恰到好處。

拿破化和秘書關於永垂不朽的對話中,拿破侖之所以認為自己的秘書問得好,原因就在於自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秘書知道拿破侖肯定不知道亞曆山大的秘書是誰,但卻不好直接指出拿破侖的錯誤,就巧妙地使用了一個問句。

在辯論中,為了說出一些難以說出的話,這時不妨裝作自己不知道的樣子,以發問為借口將問題巧妙地提出來。盡管是十分難說的問題,但這樣一問,卻能夠變得易如反掌,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

使用這種發問方法,關鍵是要明明知道卻又裝作不知道,而且要盡量裝得像,所謂不知者不為罪,這樣有些十分難於說出口的問題也就很好開口了。

◎繞遠路而求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