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辯論中的邏輯技巧(5)(1 / 3)

這一組對抗中,辯論雙方都選取了權威言論作為例證。權威能製造不容置疑、無以反駁的特殊效應。正方在不可能正麵向權威發起攻勢的情況下,突然反問:

“……如果治愚不比治貧更重要,為什麼中國人說“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笑聲,掌聲)

俗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產物,它具有言簡意賅、說理透徹、通俗易懂等特點。正方在這裏引用俗語再次證明己方觀點是十分明智的。其力之勁猛,一步到位,收到了相當直觀的反對抗效果。

談話中對方若故設“陷阱”,以謬論相刁難,其用意無非是企圖造成一種進退兩難的局麵;答則顯示無知,不答則表明無能,這種情況用“以謬製謬”最為恰當。

以謬製謬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對對方的邏輯和結論不做正麵反駁,而是把它作為前提加以演繹和引用,引到一個顯而易見的荒謬的結論上去,再由結論的荒唐從反麵證明對方的荒唐。第二便是模仿對方的推理方法,使荒謬升級,從而達到製服對方的效果,例如:

高玉寶的小說《高玉寶》裏有這樣一則故事,說的是惡霸地主周扒皮在長工們辛辛苦苦地為其幹了一年之後,要想得到工錢,就必須回答三道題。三道題答對了發給工錢,答不對,按數扣除。其實,他是無理取鬧,故意刁難。其一是讓長工到牆頭上去種地,如不能種就扣除三分之一工錢,其二是把屋裏的地搬出去曬一曬,辦不到扣三分之一工錢,而其三更為荒謬,問問他的腦有多重?答不上來也要扣除三分之一工錢。就這樣,他多年來不知算計了多少老實巴交的窮苦人。

然而,這一年又新來了一位長工,他照樣為周扒皮辛辛苦苦地幹了一年,過年了,想要領工錢回家,這時周扒皮又故伎重演,照樣提出了以上三個問題,這長工爽快地答應了。然後對周扒皮說:“好吧,上牆頭種地可以,不過你得先把牛給我牽上去,你若牽上去我就能種。”周扒皮聽了後,張了張嘴沒說出什麼。接著他又拎起鎬頭爬上了房,上房後就扒房子,周扒皮急了:“我讓你把屋裏的地搬出來曬一曬,你為什麼扒我的房子?”長工說:“不扒房子怎麼能曬地,你能搬的話給我做一做,讓我看看。”說著繼續扒房子。周扒皮急忙阻止:“算你對,算你對。”長工才停止扒房子。然而周扒皮還不甘心,馬上又搬出他的第三道題對長工說:“那你說我的頭有多重,說對了給你錢,若說不對,要錢,沒門。”這長工不慌不忙地說:“三斤六兩。”周扒皮狡猾地一笑說:“這你可錯了,明明是四斤二兩嘛,你怎麼說三斤六兩,這工錢不給了。”說罷洋洋得意地要走。這時,隻見長工拿把菜刀,一下子把周扒皮拉過來說:“我說三斤六兩,老爺說四斤二兩,老爺不相信,割下來稱一稱。”說罷就要動手,這時周扒皮就像被捆宰的豬似地嚎叫起來:“算你對,算你對,給你工錢不就得了嗎。”於是,長工拿著工錢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年了。

◎抓住邏輯錯誤,窮追猛打

在一個黑暗的夏夜,一個衣服濕透的人跑到刑警大隊,向偵察員報案:

“剛才我走到一座橋上,被一樣東西絆了一下,跌到了河裏,幸好我會遊泳,一會兒就爬上了岸。走到橋上仔細一瞧,那東西原來是個人,脖子上有兩條傷口,渾身是血。我摸摸他的身子,還有點微溫,估計他被害不久,我就趕來報案了。”

“你怎麼知道他脖子上有兩處傷口?”偵察員接著問。

“我從衣袋裏摸出火柴劃亮一瞧……”

“別說了,殺人凶手就是你!”偵察員厲聲說。

這個案例中,罪犯使用賊喊捉賊的伎倆,企圖嫁禍於人,為自己開脫罪責。但他還是露出了狐狸尾巴。這是因為,他先說跌入河中(口袋裏的火柴就會濕透劃不著),後來他又說劃亮了火柴看見兩道傷口,這是互相矛盾的。由此可見報案人就是凶手,偵察員抓住對方的破綻,主動出擊,一舉便置對方於死地。

論辯場上,唇槍舌劍,你來我往,難免會犯一些錯誤,存在一些紕漏,產生一些破綻,機智者常常可及時捕捉住對方的破綻,給以有力的回擊,這是展示言辯者知識水平、理論功底、邏輯能力與語言技巧的最佳時機。

在北大首屆辯論賽中,國政係與曆史係就“倉稟實而知禮節”展開辯論。正方曆史係在論證物質與文化的關係時,提出:“在德國這樣經濟發達的國家,產生了巴赫、貝多芬、門德爾鬆等偉大的音樂家……”

反方國政係立即抓住正方論據中出現的“貝多芬”發出反擊:“正方錯了,貝多芬恰恰是在貧困交迫的情況下才寫出《命運交響曲》這樣輝煌的作品的!”

正方錯上加錯:“那他也必須在吃飽飯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創作呀!”

反方步步緊追:“那麼請問貝多芬是在哪一頓吃飽了之後才寫出《命運交響曲》的?”

上例中,反方抓住正方口誤,及時予以回擊,贏得了觀眾的掌聲,直逼對手落荒而走。

在辯論中,一方麵要守住陣地,穩紮穩打,不能貪圖一時之利口不擇言,言語出錯,給對方以可乘之機;另一方麵又要洗耳恭聽,捕捉對方的言語、邏輯錯誤,一有機會,立即盯住,窮追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