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辯論中的邏輯技巧(4)(1 / 3)

雖然指桑罵槐是人們遇到不平和不快之事時的常有的事,但我們還是要盡量放寬胸懷,開寬眼界,努力避免使用這一“方法”。

三、虛構“罵”的對象

有個人在朋友家做客,天天喝酒,住了很久還沒有啟程之意,主人實在感到討厭,但又不好當麵驅逐。

一次兩人麵對麵坐著喝酒,主人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在偏僻的路上,常有老虎出來傷人。有個商人販賣瓷器,忽然遇見一隻猛虎,張著血盆大口,撲了過來。說時遲,那時快,商人慌忙拿起一個瓷瓶投了過去,老虎不離開,又拿一瓶投了過去。老虎依然不動。一擔瓷瓶快投完了,隻留下一隻,於是他手指老虎高聲罵道:‘畜生畜生!你走也隻有這一瓶,你不走也隻有這一瓶!’”

客人一聽,拔腿就走了。

論辯中,我們可以虛構一個與對方有相似性的東西為罵的對象,來達到譴責論敵的目的。

四、用“指桑罵槐”對付“指桑罵槐”

年輕的湯姆嘴尖舌薄,常常以愚弄他人來取樂;傑克遜大爺厚道得很。一天早晨,湯姆站在門口啃著麵包,忽然看見傑克遜大爺騎著毛驢哼哼呀呀地走了過來,於是喊道:“喂,吃塊麵包吧?”

大爺連忙從驢背上跳下來說:“謝謝您的好意。我已經吃過早飯了。”

湯姆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問你呀,我問的是毛驢。”說完,他得意地一笑。

大爺非常氣憤,可是又難以責罵這個無賴,於是猛然轉過身子,照準驢臉就是兩巴掌,罵道:“出門時我問你城裏有沒有朋友,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沒有朋友為什麼人家會請你吃麵包呢?”對準驢屁股又是兩鞭子,說:“看你以後還敢不敢說謊。”

說完,大爺翻身上驢,揚長而去。

你指桑罵槐,我也指桑罵槐。這樣罵起來,也算不失精彩。

92層層遞進,步步展開

層層遞進,形如剝筍,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可步步進逼,最終破的。這是人們經常用到的一種邏輯方法。

◎層層遞進,攻擊對手

戰國時期,齊威王有個怪癖——長夜喝酒放歌。每當夜幕降臨,星月爭輝的時候,他都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混混沌沌地過日子,朝政一片昏亂。淳於髡總想找個機會,勸說國王徹底轉過彎來。

這天,齊威王大擺宴席,席間邀淳於髡陪酒。淳於髡認為機會來了。

席間,齊威王端起酒杯問他:“先生能喝多少酒才醉?”

淳於髡說:“臣喝一鬥也醉,喝一石也醉。”

齊威王不解地問:“喝一鬥就醉的酒量,怎能喝上一石?”

淳於髡說:“您在前麵賜我佳肴美酒,卻命法官緊緊盯住我。我哆哆嗦嗦地在那裏趴著喝酒,頂多喝一鬥就成爛泥了。可是如果碰上尊敬的客人,我捋起袖子,笑吟吟地給客人敬酒,我能喝上它二鬥;如果老友重逢,話題如絲,我能喝五六鬥;如果鄉裏鄉親地聚集在一席,男女傾談,喝酒行令,我即使喝上八鬥,可能也不過醉個二三分,如果喝到傍晚,酒快喝光了,大家又把剩餘的酒聚到一起,助興讓我喝,我那時就會喝得酩酊大醉,也就會失禮了——搞得杯盤狼藉,語言混亂,甚至男女互相踩著對方的腳,這就叫做酒極生亂,樂極生悲啊……而世間的萬事萬物,也都是一樣的道理啊!”

淳於髡從小到大,由物及人,層層比喻,步步進逼,最終破的,使齊威王很受教益。

在說辯中,由於對方思維的複雜性,對某一事物不理解,想不通,往往疑慮重重,非一點即通,而需層層遞進,窮追不舍,把理說透。說辯藝術中的這種循循善誘、絲絲入扣的方法,也就是遞進的方法。

使用層層遞進法應根據論辯的需要而定:若開門見山難以奏效,可考慮采用此法,若單刀直入可以取勝,就不必使用此術,免得繞來繞去,使人半天不得要領。

層層遞進作為論辯技巧是指論辯要有層次性。不管論或辯、攻或防,都要像剝竹筍一樣,一層又一層,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層層遞進,步步深入。

孟子在批評齊宣王不會治國時,有這麼一段對話:

孟子說:“假如你有一個臣子把妻子、兒子托付給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去了。等他回來時,他的妻子、兒女卻在挨餓、受凍,對這樣的朋友該怎麼辦呢?”

王答:“和他絕交!”

孟子說:“假若管刑罰的長官不能管理他的部下,那該怎麼辦?”

王答:“撤掉他!”

孟子又問:“假如一個國家政治搞得不好,那又該怎麼辦呢?”

王這時隻好“顧左右而言他”了。

對國王進諫,直來直去效果不會太好,孟子由小至大、由遠至近,由輕至重,逐漸觸及論題本質,結果使得齊王無言以對,隻好岔開話題。

層層遞進必須準確掌握對方心理,主動出擊,從對方比較容易接受的觀點著手,因勢利導,層層深入展開論辯。

在隋朝侯白的《啟顏錄》中有個“官學狗叫”的故事。

侯白在沒有做官前,住在家鄉,無甚名聲,但鋒芒已初露。當地的地方官剛到任時,侯白便去拜見。回來後他對幾個朋友說:“我能讓新來的官學狗叫。”朋友說:“哪有官老爺聽別人的擺布學狗叫的?你若真能做到,我們請你喝酒;若不能,你就請客。”侯白答應了。

於是,他們一起到衙門去,侯白進去見官,朋友們在門外看著。官說:“你又來見我,有什麼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