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們麵對的現實就是,隨著城市機動化的快速發展,機動車的擁有量會直線上升,由此所產生的對城市道路和停車場用地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以北京為例,按每年增加20萬輛機動車、每輛車按30平方米停車麵積估算,每年光是新增的停車麵積就達600萬平方米。這還沒考慮到新增的這些車輛上路行駛所需新建的道路麵積。正是認識到土地資源的寶貴,溫家寶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節約集約用地,不僅關係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關係國家長遠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曆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
(2)機動車的使用過程就是一個能源消耗的過程。近幾年,汽車能源消耗增長呈現加速趨勢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機動車燃油消耗量約占全國總油耗的1/3,而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估計,到2010年中國石油消耗的61%要依賴進口,而汽車的石油消耗將占國內石油總需求的43%,到2020年上述比率將分別增至76%和57%新能源汽車:“路”好才能跑得起來。鑒於能源資源的緊缺性,這種對能源持續不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際市場能源供應的緊張和油價的上漲,並對我國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城市交通的機動化發展過程會對環境造成廣泛的汙染,並威脅到人的生存。目前,由交通所導致的汙染主要表現為空氣汙染和噪聲汙染,並嚴重威脅著人的生命健康。在充分認識到交通汙染的危害以後,人們開始考慮使用生物燃料,如使用玉米等作物生產乙醇汽油,雖然這種做法在工藝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以糧食作物作為燃料生產生物汽油的做法顯然對糧食的供應產生了很大影響,由此也要求我們在減少交通環境汙染方麵能有更好的思路和方法。
交通機動化的發展給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並要求我們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城市交通,以減少城市交通的物質、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以使人們的交通行為能夠符合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環保的要求。
綜上所述,由於交通行為的個體、群體和整體性存在,人的交通行為也表現出不同層麵的需求特征,由此可以形成基於不同行為需求層次的交通發展目標體係。
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土地利用結構決定了城市交通需求量強度與時空分布以及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應達到的建設水平和服務水平。一般來說,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質和不同的土地利用強度對應著不同的交通需求。因此,從交通的角度看,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根本手段之一。但城市交通係統對於城市土地利用並不總是被動的,城市交通係統實際的供給能力和供給模式對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土地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引導和製約作用。
在城市用地形態的集中與分散、集聚與擴散的演化中,交通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交通工具的每一次革新在給使用者帶來方便、快捷和舒適感的同時,也在對城市的空間擴展產生著深刻影響。可以這樣說,城市的發展和擴張是以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為基礎的,是城市用地形態的主要決定因素。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建成區麵積不斷擴大,城市生產的原料、燃料、產品和生活物資的供應量和運距隨之增加,居民出行次數和距離也隨之增加,這就不斷對城市交通工具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