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 軍旅小 說:
《神聖的紅 豆杉》
作者:星星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題記
引子
世上有這麼一種樹,名叫“紅豆杉”。
她係常綠喬木,小枝秋天變成黃綠色或淡紅褐色,葉條形,雌雄異株。
據我國科學家考證:東北的紅豆杉,為第四紀冰川遺留下的古老樹種,不畏嚴寒酷暑,經得起風吹雨打,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頑強的生命力使之在地球上已生活了250多萬年。它不但側根發達、枝葉繁茂、萌發力強、且適應氣候範圍廣、對土質要求寬,還耐修剪、耐寒、耐病蟲害。而且可以長成高大的喬木、有的單株甚至可以生長上千年不衰,即可以用做藥用品種,還可以用做綠化品種,紅豆杉在東北民間傳說中,素有“風水神樹”之稱。
而生長在雲南境內張家村後山的一棵鮮為人知的“紅豆杉王”直徑竟然超過5米,估計其生長年齡達到了令人咋舌的二千年以上,有專家則認為這是華南地區生長的最古老紅豆杉!被村民稱作“神樹”的“紅豆杉王”腰係著群眾掛上的大紅布條聳立於兩座山頭之間,樹幹需要5個成年人才能環抱過來,筆直而碩大的身軀足有□□層樓高。
鑒於紫杉紅豆杉的藥物價值、同時又被確認為了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集觀賞和藥用於一身的珍貴樹種,從植株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公認的抗癌藥,價格昂貴。因而,紅豆杉也具有“生物黃金”之稱。甚至於近年還被國家立為了科研項目選為四大樹種之一帶入太空培育遨翔、、、、、、
其次,紅豆杉還是園林、庭院綠化、美化的佳品,也是目前最珍貴稀有的高檔綠化樹種。具有獨特的盆景觀賞價值是東北紅豆杉的又一大特色,應用矮化技術處理的東北紅豆杉盆景造型古樸典雅,枝葉緊湊而不密集,舒展而不鬆散,紅莖、紅枝、綠葉、紅豆使其具有觀莖、觀枝、觀葉、觀果的多重觀賞價值。
光滑的紅莖代表坦蕩與高貴,常綠的針葉表達堅毅與永恒,酷似“相思豆”的紅豆彰現了愛心與思念。整株造型含而不露,超凡脫俗,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文化底蘊。紅豆杉因其資源稀少,被列為我國一級珍稀樹種加以保護。
有關對紅豆杉的讚譽,正如同安徽黃山景區內的一首《黃山石鬆詩》中所曰樣:“黃山秋晚泛菊香,夢海紫杉生寶光。剔透晶瑩紅似火,相思粒粒寄衷腸。”
世上也有這麼一群人,名叫“當兵的人”。
他們所樹立起的形象也就如同“紅豆杉”的形象一樣,無比高尚。
他們所所培育出來的性格也就如同“紅豆杉”的性格一樣,堅硬剛強。
他們所具有的氣質也就如同“紅豆杉”的氣質一樣,贏得崇敬。
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精神也就如同“紅豆杉”的精神一樣,千年不朽。
一、
從地圖上查看,福貢縣位於東經98°41′~99°02′,北緯26°28′~27°32′之間。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4000多米碧羅雪山和5000多米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峽穀。南北最大縱距112公裏,東西最大橫距23公裏。全縣總麵積2756.44平方公裏。
全縣屬高山峽穀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境內河流有怒江和從碧羅雪山、高黎貢山山澗注入怒江的木古甲、施底、亞母、利沙底、木克吉,木加甲等30條天然河,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形成一個從北向南狹長的“V”字型穀地。縣內最高點在碧羅雪山的嘎拉拍山峰,海拔4379米,最低點在與瀘水縣交界處的怒江江麵,海拔1010米,相對高差達3369米。
縣城境內有境風峽穀、雪山、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河流、壁耕等奇觀,還有神秘的“東方大峽穀”、雄奇險峻的高黎貢山、巍峨壯美的碧羅雪山、及鬼斧神工的石月亮、如詩如畫的亞坪自然生態、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飛瀉奔騰的江河瀑布、萬紫千紅的高山草甸、迷人的原始森林、竹海、變幻莫測的峽穀雲海、驚險刺激的峽穀溜索飛渡、、、、、、
縣城駐地設在上帕鎮海拔1190.9米,是個不起眼的山穀小鎮,坐落在碧羅雪山老窩山下的怒江大峽穀中,兩邊高山俊嶺長年積雪複蓋,就是到了盛夏仍然能隱隱看到海拔4000多米的老窩山上的白雪、、、、、、境內河穀區域屬亞熱帶,半山坡屬溫帶,高山屬寒帶。
福貢縣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宗教、貧困、高山峽穀、直過區(解放初期由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六位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處於雲南129個縣市縣域經濟發展的末端。
雖說這兒處於偏遠地區,卻是中國西部的重要邊陲,她東與蘭坪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交界,南與瀘水縣相連,北與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相鄰,西與緬甸接壤,邊境線長142.218公裏、、、、、、怒江境內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僳僳、怒、獨龍、普米、白、景頗、傣,茶山等十多個少數民族,民族文化和環境很濃烈。人口最多傈僳族,怒族是世居民族,福貢的傈僳族、怒族、服飾略同。
一年到頭,過往邊民司空見慣,貿易經商習以為常,甚至還會出現緬旬地方武裝人員前來避難,發生國內少數不良分子結夥叛逃等情況、、、、、、因此,無論是對防範外來入侵,還是禁止混雜人員偷越國境、打擊不法分子走私毒販,都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和不可輕視的邊關要塞。
而分配在怒江州褔貢縣城這一重鎮,長年擔負巡邏邊關,守護國界的便是駐守在雲南怒江福貢邊防某部連隊,其營地就駐紮在縣城附近的半山坡上,向下能府瞰到整個褔貢縣城,向上能連接往上屬營部機關。
身處邊疆,的確是環境艱苦,條件有限,但連隊的官兵指戰員們卻不甘寂寞,艱苦奮鬥,頑強拚搏,硬是把一個簡陋的營區建設的井井有條。
連隊營房全是利用就地取材,從山上找來的石塊樹幹壘砌而成的,雖然,比較低矮窄小,但寢室內務布置的卻還是十分幹淨利落、整齊化一。床上被褥疊放的就好似塊一塊塊豆腐塊,桌上的牙缸、牆上的挎包排放的就好似是一道道風景線,尤其是槍架上的武器彈藥擺放的就又象似一把把整裝待發的利箭、、、、、、無不突顯出了平時部隊保持的軍事常態化作風。真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營房前後台階石搭上擺滿了培育的盆景,營房周圍均裁種上果品樹木,周圍還開避出了一些荒地種上了蔬菜,在挖掘改造水塘裏也養起了家魚,在利用簡易材料搭建的圈落裏,還喂養起了豬子和羊群、、、、、、讓人感到一片溫磬,無不顯示出部隊革命大家庭的樂觀主義精神風貌。
隨著進入到公元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全軍上下迎來了一場規模聲勢浩大的“百萬大裁軍”行動,這也是自‘中南’反擊戰後,又一次不同尋常的裁軍行動,也是中國軍隊裁減數量達到有史以來的一項最高記錄,引爆全球,震驚中外!
從而也牽動起福貢駐軍指戰員麵臨到了一場部隊改製新形勢考驗、、、、、、為了響應起□□發布的“百萬大裁軍”號召,駐守在福貢邊防某部連隊按上級布置規定,雷厲風行地展開連隊改製裁軍計劃行動,經過反複研究擬定人員名單,到上報團裏批複下來,才最後正式落定,從而完成了本連隊編製減員任務。
為了能如期地完成上級下達的“百萬大載軍”統一步署行動任務,十一月金秋中下旬一天,駐守在雲南怒江福貢邊防某部連隊的全體指戰員整隊集合地來到了連隊中央的一塊蘭球場地上,就要準備正式宣布起團裏批複下來的有關人員退伍、轉業名單、、、、、、
望著操場周圍戰士們自己親手培育的果木結出的水淋的柚子、金黃的桔子、滋潤的山梨、晶瑩剔透的棗子、及殷紅好看的紅豆、、、、、、此時此刻,大家都充滿了一種緊張的壓抑氣氛、、、、、、
站立在操場前麵的幾位連幹有:一位是三十七八歲的穀指導員,,來自雲南大理白族族人,生得瘦削幹練,氣質文雅;一位是三十五、六歲的蔣連長,來自雲南德宏景頗族人,生得體魄健壯、性情坦率;另外一位是剛三十歲出頭的邵付連長,是來自雲南怒江普米族人,生得小巧精幹,純樸老實。
另外,還有從山上營部下來的兩位領導,一位是四十開外的關營長,來自雲南德宏傣族人,生得矮墩結實,麵膚呈古銅色;一位是三十八、九歲的宋教導員,來自浙江金華漢族人,生得高大魁梧,麵膚白皙。
為配合□□發起的“百萬大裁軍”行動和開展落實本連隊裁減人員工作,就上級批複下達的一營一連退伍、轉業人員名單組織展開起了正式宣讀儀式。
陪同站在後麵的還有一些其他連排幹部,包括一位三十五歲左右的陳司務長,是來自內地的上海漢族人,生得個條均勻,皮膚細膩;及一位三十來歲的才被提拔不久的付指導員陶誌剛,來自內地皖南漢族人,生著一米七朝上的個條,濃眉大眼,鼻梁挺拔,透著一種英俊氣質,都在靜靜地等待著聽從上麵轉達下來的有關一連退伍、轉業人員名單公布確定。
場上是由邵付連長擔任起主持,他首先就這次召集行動向大家作起了說明:“今天由連隊和營部共同組織召集起大家,主要是為了要向大家正式宣布一下團黨委研究批複下達到我連的退伍、轉業人員名單,並就這次連隊改製、人員裁減方麵情況結合‘百萬大裁軍’行動也一道在此作以說明講解。”
轉而,邵連付又加以闡明道“不過,在沒正式宣布之前,我想先說明一下,我們連裏的這次改製和裁員具體實施也是按照□□有關的由上而下的,壓縮非戰鬥人員和保障部隊,對部分部隊實行簡編,將一部分部隊移交給地方軍隊的精簡整編方案進行的。因此,結合這次中央下達的‘百萬大裁軍’行動,希望大家對這次連隊的改製做法要能有清醒的認識,對連隊、和上級所做出的裁員決定,要能給予理解,不論裁減到誰,都要正確對待,毫無怨言,堅決服從。”
隨後,邵連付便鄭重宣布道:“下麵就請蔣連長來向大家正式宣讀一下上級批複下達到我連的退伍戰士人員名單。“好,下麵我就來代表連隊,向大家正式宣讀一下上級批複下達到我連的退伍戰士人員名單。”隨即,蔣連長拿起上麵下達的批文開始照章宣讀了起來,“經報上級研究批準我連的退伍戰士人員是:孫偉、趙國強、張大鵬、薜財富、蔡建華、龔明亮,夏光輝、徐良、王春生、孫小虎、黃躍新、楊波、餘平安、、、、、、、”蔣連長捧著上級批複下達的紅頭文件,幾乎是一口氣地念完了退伍戰士名單。然而,蔣連長話音剛一落下,隊伍裏就已發出了一片噓籲聲,大家對宣讀到的退伍戰士名單,感到有些是在預料之中,有些卻是出乎意料之外、、、、、、
“請下麵安靜點,安靜點。”隻見擔任主持的邵付連長揮舞起手勢地向大家示意道。接著,他又宣布道:“下麵由關營長代表營部繼續向大家宣布上級批複下達到我連的在職轉業人員名單。”
“好,下麵我就來接著宣布一下上級對我營一連批複下達的在職轉業人員名單,經你連討論上報和上級黨委研究決定,最後給予批準的一連在職轉業人員是:付指導員陶誌剛、司務長陳凱、誌願兵湯遠軍。”
宣布過轉業人員名單,為了使大家對這次‘百萬大載軍’行動能有更好的了解,關營長又接上講起道:“在此,為了能使得大家對這次‘百萬大載軍’行動能報有正確理解和認識,我想有必要再向大家強調地講解一下這次‘百萬大載軍’行動的背景和它的目的。這次□□發布的‘百萬大裁軍’行動,是經過分析了世界大戰一時打不起來的新的國際形勢和國內想要爭取更多的和平安全環境時間搞經濟建設,才使得中央下定了決心,再次實行‘百萬大裁軍’行動的,這是中國單方麵做出的一個大手筆動作,也是在向全世界公開宣布中國是有著實現裁軍的真正決心的,是不同於世界兩人個超級大國的那種表麵化叫喊削減軍隊,而實際上是想達到控製別國的虛假行為。
對在國內而言,也是為了起到消腫龐大軍隊,改革部隊臃腫機構,壓縮非戰鬥型的機關、勤雜人員和保障部隊,將部分部隊實行簡編和一部分部隊移交地方。加強部隊科技化、信息化等戰鬥性能,以實現我軍現代化建設目標。尤其是為了將中國的注意力重心,從時該準備打仗上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麵,壓縮軍費開支,減少資源浪費,用以支援我國現代化經濟建設。”
稍頓了一下,關營長又低沉地說道:“另據上麵有關消息透露,這次部隊通過‘撤、並、降、交、改、理’,人民解放軍總部機關的人員編製將要被精簡掉一半;11個大軍區合並成7個;並要減少一些軍級以上單位和師、團級單位;合並部分高級指揮院校;以及各級領導班子都要減少了副職幹部,算起來,可能有5、60萬之多。包括我們昆明軍區也將要被合到成都軍區一塊,我們邊防部隊可能也要被納入地方武警部隊統一管理。
所以,這次裁軍規模大,任務重,裁員多,難度也不小,聯係到我們團及各營連這次都裁減掉了不少人,因此,對這次中央下達的‘百萬大裁軍’行動,希望大家能有個足夠的清醒認識,要做到識大體,顧大局,始終能與中央保持一致。”
此時,陪同在連長、指導員身後的陶誌剛,聽到關營長正式宣讀到了自己名單,原先繃緊的神筋終於放鬆了下來,如釋重負地在心底裏歎出了一口氣,
“咳!是走是留,總算是有了定局”。
其實,做為連隊付指導員的陶誌剛,對這次□□布置下達的“百萬大裁軍”行動和所在軍區將要改製實行“成昆合並”及自己所屬邊防部隊,也將要被編入地方武警部隊之消息,先前就已有所耳聞,再聯係到自已所在營團部隊隨之開展裁減人員計劃,落實擬定的退伍、轉業人員名單,包括自己在內的消息事先也有獲悉到了一些,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終於親耳聽見宣讀到了自己名單,從而更加證實到自己轉業離隊已成為了事實。
然而,當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當兵從戎十年生涯即已宣告結束,投身部隊軍營生活將要告一段落,尤其是在被提任為連隊付指導員不到一年時間,接著就要打包回家,解甲歸田、、、、、、心裏同時又感到了好不是滋味,他強撐地扛起腦袋,佯裝打起精神,昂首望起天空,心裏湧起起百感交加──
回想起在參軍入伍踏上軍旅征程幾度春秋歲月裏,他和同鄉戰友們都是對當兵抱有著崇敬美好心願和光榮自豪感,努力樹立起為國當兵,為民扛槍的思想,將一生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全都獻給了祖國的邊防事業,從祖國的東大門到祖國的西部邊陲,踏遍了中國的大片江山,真可謂是嚐試了人生瀟灑走一回的當兵滋味,體會到了
“八千裏路雲和月”的軍營酸甜苦辣、、、、、、
再回想起他和戰友們入伍到了上海警備區,先後在橫沙、崇明島嶼所經曆到的緊張軍事訓練和艱苦勞動作業,隨後又被派往支前參戰,開赴雲南前線,轉而,再經受戰略轉移到怒江福貢,鄭守邊關,看守中緬邊界、、、、、、用
“轉戰千裏”、“馳騁疆場”、
“衝鋒陷陣”、
“赴湯蹈火”、
“無私奉獻”等詞彙來形容,都是不覺為過的。
再算起一道前來當兵的戰友同鄉,到如今剩下來也是為數不多了,不是在衝上前線浴血奮戰中壯烈犧牲,就是在投身到邊疆搶險救災中光榮獻身,確是一場悲歡離合,讓陶誌剛感到無不是深感痛心疾首!
正是因為親眼所見和親身體驗到了當兵人的殘酷現實和嚴俊的生死考驗、、、、、、從而才使得陶誌剛對當兵人產生起了更加深厚感情和無限崇尚的思想,也更加肯定起了自己當兵以來所實現的人生價值和感到一種無尚光榮自豪感。
然而,就在他完全適應了山區軍營生活,與邊疆連隊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在被提任為連隊付指導員,將要贏得更加美好前途時,沒料到卻又趕上了□□發布的“百萬大裁軍”行動,團、營組織領導又將他列為到邊防部隊裁員行列當中,這讓他感到了始料不及,一時陷入兩難境地,讓他是著實地想不通、、、、、、
從軍十年之久,走過了那麼多坎坷道路,經曆了那麼多嚴俊考驗,好不容易才在部隊裏取得了一點進步,迊來了一點光明前途,可是現在卻要麵臨著離開部隊,確是讓人感到於心不忍。
但轉念再一想,目前
“百萬大載軍”行動,正在全軍上下推廣執行,聲勢浩大,來勢迅猛,誰也不敢懈怠,誰也不能抵觸、、、、、、況且部隊曆來又都是一個執行“命令如山倒”的地方,服從命令又都是軍人的天職,誰又敢能不執行呢。
因此,聯係到身為連職幹部、又是具有黨員身份的陶誌剛來說,自然是要責無旁貸地起好帶頭作用,自覺遵守部隊紀律,維護營團、連隊決定,盡量做到恪盡職守,從大局出發,毫無條件聽從組織安排,叫到哪裏就到哪裏,服從整體利益,與中央保持一致,絕不能在這個時候暴露出思想問題,更不能產生起抵觸情緒,即使有什麼想不通的,也要暫時保留起個人意見。或許這將是他在部隊裏遇到的最後一場終極考驗了,對此,他不得不慎重考慮,嚴肅對待、、、、、、
在陶誌剛陷入了一會沉思時,邵付連長又接上主持地宣布到了第三項議程:“現在穀指導員代表連隊向宣布到的服役退伍、在職轉業人員祝以致詞,請大家鼓掌。”
隨後,在戰士們拍起的一陣稀蔬的鼓掌聲中,穀指導員捧起手稿地走向台前地,撐起飽滿的熱情向著在場宣布到的退伍、轉業人員祝起了賀詞: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連隊向在今天被宣布到的退伍、轉業人員表示最熱烈祝賀和崇高的敬意!你們的退伍、轉業即是標誌著我們連隊又一批優秀學員從部隊□□思想這所大學校畢業出來了,並將走向社會,這是你們的光榮,也是我們連隊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