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3)

十一、

隨著上蒼收起連日雨水,老天爺終於露出了詭秘的笑臉。

乘著天氣放晴之機,已經上路的陶誌剛、馬曉川不敢有私毫地怠慢,隨即展開了一場長途跋涉疾速行軍行動。

為了能爭取時間,盡快地抵達貢山二連目的地,麵對坎坷不平、艱難複雜的行程,陶誌剛、馬曉川二人采取起了相應靈活的行軍策略,即當遇上稍好路麵,就以第一行軍速度加快地向前跑步前行;當遇上損毀嚴重路段,就以第二行軍速度大踏步地向前推進。

同時遇到餓了就嚼上兩口冷饃,遇到渴了就喝上一點壺水、、、、、、就這樣不時地淌過水溪、翻越山崗,飛跨壕塹,通過險關、、、、、、、經過一天十多個小時的連續奔走,終於趕到了約62公裏處的馬吉鄉,完成了頭一天行程務必超過半數以上的原定計劃,且路上沒有遇上太大風險,做到了保障人身安全。

十二、

當晚,在“向導”馬曉川的熟悉引導下,陶誌剛跟著來到馬吉鄉附近山村,臨時找到一塊較平坦的空地,搭起帳篷,就地宿營了下來、、、、、、

經過一夜稍許休整,第二天淩晨,身肩重任的陶誌剛、馬曉川便早早地醒來收拾好行裝,找到一條河溝經過簡單洗漱和盤腿席地地吃過幹糧,就又抓緊地踏上了奔赴貢山二連的新的一天征程。

十三、

然而,令陶誌剛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的道路比起第一天要更為難走,除了要跨過殘垣斷壁似的多處路障,還要經過攀岩走壁越過壕溝天塹,甚至有時還要遇上冒險通過泥石流塌方區域、、、、、、

在又經過了半天多的疾速行軍後,陶誌剛與馬曉川來到了離貢山二連還剩下1/3行程的地方,此時,他們已是感到了精疲力竭口幹舌燥,且所帶幹糧、壺水也都快要消耗殆盡,加之陶誌剛腳上還打起了水泡,幾乎到了快要超越承受極限地步了、、、、、、

可偏在這時,他們卻又遇上了一道更為嚴俊的攔路虎:即一段長約百餘米的泥石流危險地帶,正在不時地落下泥沙石塊,翻滾地衝向怒江,濺起水花四濺、、、、、、嚴重地威脅著行人通過。

此時,一心想著要在天黑之前趕赴到貢山二連的陶誌剛,並未意識到自己已跨入進了泥石流險境,隻顧悶著頭地繼續向前邁進,不料就見有兩塊飛石從高坡上翻滾地直落下來、、、、、、

“不好,陶班付,有危險!”此時,就見發現到險情的馬曉川,猛地衝上前去,抱住陶誌剛後撤了一大步。

瞬間,就見那兩塊飛來橫石從陶誌剛剛要跨前一步的地方呼嘯而下地直衝向江心,激起一陣驚濤駭浪、、、、、、

“哇,好玄啊!”沁出了冷汗的陶誌剛,搖了搖腦袋,望起馬曉川,這才回過神來:“咳!剛才,都怨我隻顧著埋頭趕路,卻沒發現到山上的泥石流險情、、、、、、”

“陶班付,這也不能全怪你自己,總歸你們是從內地來的,對怒江峽穀複雜地形不熟悉,自然是難以予料到泥石流的突發險情了。”馬曉川盡量地安慰道陶誌剛。

“小馬,壺裏還有水了?”驚嚇後的陶誌剛頓時感到了一陣口幹。

“噢,還剩下一點,呐──”馬曉川當即取下水壺遞了過去“就是怕你到了這後麵口渴沒水喝,才幫著你省下了點的。”

“呃,那太感謝了啊!”喝了水的陶誌剛抹起嘴角又深有感觸地說起:“咳!這趟路實在是太難走了,不是溝坎河流、險關要道,就是橋斷路損,殘垣斷壁,還有這該死的泥石流,更是讓人感到驚險、、、、、、”

“是啊,剛才若不是我上前拉得快,你今天可就要

‘光榮’上一回了啊。”馬曉川瞅了一眼陶誌剛逗趣地說道。

“是啊,

多虧為你‘馬向導’啊,能及時發現到了這一險情,讓我化險為夷地躲過了一難。”陶誌剛表示感激地握起了馬曉川的手。隨後,又婉轉地說起道:“不過前些天,在連隊參與福貢大橋泥石流排險中,我也曾救過你一命,這下算是扯平了。”

“是啊,上回若不是你及時發現險情推開了我一把,那我可能也要遭殃了。”經陶誌剛的提醒,馬曉川頓時也感激不已地說道。轉而,他也照著陶誌剛前麵的說法補上了一句:“照這樣說來,我們是都誰都不欠誰的了啊。”

“哈哈、、、、、、”想到彼此都互相救了一命,陶誌剛、馬曉川兩人又都忍俊不住地笑了起來。

通過說笑熱鬧了一會,陶誌剛、馬曉川受到驚駭的心情頓時被衝淡了許多。

稍頓,馬曉川又指起前麵的泥石流滑坡說道:“陶文書,你看到了吧,我們現在已踏入到了泥石流危險地帶,前方的道路全讓泥石流給封住了,實在是不易通過啊!”

順著馬曉川手指方向望去,挨在前麵通道一側的山坡上還在不斷地傾泄著泥石流,接連製造出險象環生,唯一的一段公路通道全讓泥石流滑坡給呑沒了,形成的是一麵凹凸不平的斜坡,直至延伸到洶湧的江水下邊、、、、、、

麵對上有山體垮踏的泥石流威脅,下有奔騰洶湧的江洪水阻攔,肩負重任的陶誌剛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開始急切地問起了身邊熟悉邊疆情況的馬曉川:“‘馬向導’,除了這條通道,附近還有別的路徑嗎?”

“別的路徑嗎、、、、、、

好象沒走過。”馬曉川搔起後腦勺,努力地思索道:“據我所知去貢山數這條公路通道是最為捷近的了。”

“現在我們距離貢山二連還有多遠?”

“大概還有十四、五公裏。”

此時,陶誌剛迅速抬起腕表察看起鍾點,時間已接近到了2點時分,離上級預定到達目的地時間剩下不多了,加之處在深山峽穀,遮光避日,天色黑的漸快,他不由地感到了焦慮起來、、、、、、

“陶班付,不要再猶豫了!幹脆就從這裏衝過去算了。”此時,馬曉川已忍不住地衝著陶誌剛建議道。

“嗯,時間已剩下不多了,我也正在這麼考慮,但我又擔心采取這樣冒險行動,會不會給人身安全帶來隱患。”

“咳!陶班付,即然來了就不許貪生怕死。”

“這不是貪生怕死的事,要明確我們來的目的是為了要能完成執行上級任務的,而不隻是為了要表現勇敢前來冒險送死的。”

“這倒是。陶班付,其實,我的意思也不是想要來白白送死的,我是怕磨到天黑了看不清道路那就更要難以通行了。”

“我心裏又何嚐不是跟你一樣著急,可臨來時,連隊還提出在行進當中要多加注意人身安全,何況,路上就我們兩個人,一旦出了事故那還怎麼完成任務啊。”陶誌剛耐心地勸解起馬曉川,“象我前麵遇到的險情,若不是你及時地拉了我一把,我不就要給泥石流飛石砸中啦,那接下來你又該怎樣對我施救?怎樣再去執行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呢?因此,我們要汲取教訓,越是到了這後麵快要完成任務了,我們越是要報著沉著鎮定的態度,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輕心。”

“嗯,陶班付,你說的非常在理,這下我總算是聽明白了。”聽了陶誌剛一番開導,馬曉川冷靜了下來,轉而,他又探詢道陶誌剛“可眼下確實也是想不到更好的通行辦法呀、、、、、、”

“是啊,針對眼下沒有別的更好途徑選擇,且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就隻能還是選擇從這段泥石流危險地帶,結合安全防範措施實設施通過。”轉而,陶誌剛又望了一眼前麵被泥石流封鎖的路段,拍起馬曉川的肩膀鼓勵地說道:“以上,你不是我們連裏箸稱的馬向導嗎,且又是貢山獨龍族的當地人,對這一帶泥石流情況要比我熟悉,所以這回還是要多聽從一下你的意見。”

“嗯,那好,按我與泥石流打交道經驗來看,是得要象你前麵所講到的那樣,在強行通過這段泥石流時首先要做好安全防範措施,切不可橫衝直撞。”隨即,馬曉川便對陶誌剛叮囑了起來:“陶班付,下麵你就聽從我的安排,跟在我身後,適當拉開3─5米距離,沿著我帶領的行進路線,向前循序漸進,同時,還要注意做到多聽多看,察顏觀色、遇有險情,及時躲閃,防止被飛落下來的泥沙石塊擊中、、、、、、”

話音未落,隻見前麵的山坡地上又發生了一起新的塌方。

“你看,這多危險,在通行中一定要多注意觀察到山上動靜,掌握好泥石流節奏,乘著間隙巧妙通過,隻有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望到新的泥石流塌方,馬曉川又接上地補充道。

“嗯,馬向導,你講得很有道理!我都記住了,那下麵就按你講的方法開始抓緊實施吧——”陶誌剛又瞅了一下腕表開始督促道。

隨即,就見馬曉川領起陶誌剛冒著生命危險,拉開距離,踩著亂石,擇路艱難地展開起了一場強行通過泥石流的緊張戰鬥、、、、、、

他們一邊抬頭觀察起山上泥石流險情,一邊掌握著時機巧妙穿行於傾泄而下的泥石流中,順利地躲過了被飛沙走石擊中的危險,經過一番頑強拚搏,馬曉川帶領著陶誌剛終於闖過了這段泥石流封鎖地帶,又重新踏上了稍許平坦了點的沿途通道,繼續履行起上級所交付的去往二連的任務。

“咳!該死的泥石流可給我們帶來了不少麻煩。總算是安全地闖過來了啊。”越過泥石流危險路段的陶誌剛重重地舒出了一口氣。

“是的,不容易啊,在我與泥石流打交道這些年裏,數這次遇到的風險最大”馬曉川也不由地深有體味地發起了感歎。

“嗯,先頭在我們通行剛到一半時,忽然就見山上傾泄下的泥石流夾起一塊飛石正要朝你頭頂上砸下,當時,我的心都已快提到嗓門尖上正要準備要喊你了,沒想到你竟然還出人意料地向前衝出了一大步,就見那塊飛石恰巧落在了你身後,真是好玄乎啊!”陶誌剛似乎仍在帶有心有餘悸地說道。

“其實,我那會早已察覺到了,這才心裏有數地向前衝了一大步,避讓開了那股泥石流風險。”對於陶誌剛的擔心,馬曉川卻顯得心有沉著地說道。

望到馬曉川那副純樸的樣子,陶誌剛翹起了大母指誇讚道:“咳!確是經驗老道啊,真不愧是我們連裏的‘馬向導’啊。”轉而,他又看起鍾表地趕緊摧促起馬曉川:“好了,時間不早了,下麵我們得要抓緊趕路了啊。”

此時,馬曉川也意識到地趕緊響應道:“嗯,是得要抓緊趕路了,不然捱到天色黑下來了就要更加麻煩了。”轉而,他又與陶誌剛逗趣地說道:“這下不會再要出現什麼險情,能讓我們順暢地到達目的地了吧。”

“哈哈,但願如此啊。”

伴隨著說笑,陶誌剛和馬曉川又重新地踏上了去貢山二連的山路、、、、、、、

又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疾速行軍,陶誌剛與馬曉川終於按上級規定的時間趕到了貢山二連所在地。

至此,趕來執行任務的陶誌剛、馬曉川,望著來到二連所在地,感到完成了福貢至貢山的全程跋涉,這才重重地舒緩出了一口氣,堵著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是落下了地。

十四、

此時,沉浸在回味中的陶誌剛,也正巧地喘過一口氣來,他再次惜別地撫摸了一遍梁青山烈士的碑文,接著,又沉痛地來到了曾與自己一道報名前來參戰的內地戰友、火箭筒炮班班長郭雲龍陵墓前,感到心碎地抹起眼淚。

隨後,他為郭雲龍點燃起了生平愛抽的香煙,望著升起的縷縷青煙,陶誌剛眼前仿佛又繼續地浮現出郭雲龍、梁青山等戰友在投身於緊張的救援邊民群眾和營地搬遷中不幸遭遇到泥石流塌方襲擊而壯烈犧牲場麵和自己隨後被緊急派往貢山連隊執行送信聯絡任務,及親眼目睹到了貢山連隊指戰員展開挖掘搜救行動的震撼場麵、、、、、、

十五、

黃昏籠罩著整個深山峽穀,處在泥石流危難中的貢山災區,顯得格外讓人揪心。

此時,趕到目的地的陶誌剛與馬曉川沿貢山腳下的公路一側,找到了貢山二連遷移所在地,然而,在踏進臨時帳篷營區內卻沒看到一個班排裏指戰員們的身影。最後,還是在看到一處冒著煙霧的帳篷裏發現到了兩位在忙碌做飯的炊事員,後經打聽才得知,整個二連指戰員們都還在發生過的泥石流塌方山崗上,即老二連過去的遺址地上正投入一場挖掘尋找著被掩埋了的十多名遇難烈士遺體的緊張戰鬥。

十六、

巡著二連指戰員們的去向,急於要完成轉達信函命令任務的陶誌剛、馬曉川隨即又找來了二連挖掘尋找烈士遺體工地上。

“報告連長,福貢一連陶誌剛、馬曉川,奉命前來轉達上級指示!”向二連貢連長示以過軍禮報到後,陶誌剛便掏出了隨身攜帶的那封團部信件及時交到了他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