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3)

“嗯,不錯啊,是他們倆站的這天亮最後一班崗。”同時在一旁辯認出的韓文書也當即加以肯定道。

“咳!梁青山、張虎這次也真是太難為你們了。”袁指導員凝視著兩具被挖出的烈士遺體,發出同情傷感的肺腑之言。

“擔架隊──快把烈士遺體給抬下去。”負責場地指揮的衛連付趕了過來,對尋找挖掘到的烈士遺體及時布置安排道。

“報告,這邊也發現到了一位烈士遺體。”稍頓,又聽到從二排那邊傳來了呼喚聲、、、、、、在靠近挖掘工地的中間地段又發現挖掘到了另外一位烈士遺體。

隨即,貢連長、袁指導員及韓文書又趕了過去、、、、、、經過仔細清理,結合體貌特征,最後辯認出恰巧是與梁青山、張虎完成了交接班的內地支前戰士陳俊濤。

隨著現場找到了烈士遺體,為挖掘搜尋工作帶來了轉機,二連指戰員頓時感到群情振奮,更增添起了挖掘搜尋出烈士遺體的信心和力量,更加快起了挖掘搜尋的工作進度、、、、、、

“唉,張虎、陳俊濤不是說好了的嗎,等到今年年底有空了我們還要到一塊聚一聚的嗎,你們怎麼就這麼不守信用呢?!”韓文書的回憶講敘,又一次地牽動起了陶誌剛對戰友的深切懷念,他終於忍俊不住地說道。“張虎,你不要有什麼遺憾,你是好樣的!為保衛祖國邊防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死得其所,死得光榮,我們為你感到感到自豪!”

二十六、

至此,當陶誌剛、馬曉川剛聽完韓文書剛回憶講敘的有關二連遭到泥石流蹋方襲擊導致十二名火箭筒炮班戰士不幸遇難犧牲的情況,基本了解到了二連指戰員在投入抗洪救災與泥石流展開博鬥和最終不幸遭遇到泥石流蹋方襲擊事件全部經過時,忽然就聽到從挖掘尋找工地下遊位置傳來了袁指導員的呼喚聲:“韓文書,快帶著陶文書他們一道過來下。”

“噢,聽到了,這就過來。”韓文書隨即回應起了指導員,接著又忙召呼起身邊的陶誌剛、馬曉川“走,快過去看看,可能又有什麼新的情況了。”

“按照團裏下達的‘活著的要見人,死了的要見屍,竭盡全力,不得延誤’命令指示精神,現在已是到了最關鍵決戰階段和進入最後倒計時的時候了,聯係到剩下的最後一位郭雲龍烈士遺體還未找到,我們還得要召集起大家來開個現場會,希望能通過集思廣議,認真分析,再重新擬定出一個切實可行、較為準確的挖掘搜尋方案來。”

聽到貢連長懷起焦慮的心情在向大家闡明地說道和看到現場圍起的各連排幹部,隨韓文書一道趕來的陶誌剛、馬曉川頓時感到現場氣氛格外緊張。

“現在,我們就如何盡快尋找到郭雲龍最後一位烈士遺體展開進一步會戰,正好也讓你們過來一道聽聽,順便也可以提點建設性意見。”見到趕到開會現場的韓文書領著陶誌剛、馬曉川,袁指導員又上前作起了一遍解釋道。

“咳!都挖掘尋找三天了,所有遇難犧牲烈士遺體都已找到了,為什麼就是不見郭班長的身影呢?”

“誰說不是呢,我們雖說沒有全部挖地三尺,但也是搜尋過不少地方了,可就是始終沒見他的蹤影。”

“就是啊,這也奇怪了,不可能說是他被衝出了這個範圍,被掩埋到了別的什麼地方去了吧。”

聯係到以上在挖掘尋找遇難犧牲烈士遺體過程中始終未能發現到郭雲龍蹤影,多數連排幹部都感到了困惑不解地發起議論道,其中有的產生起了畏難情緒,有的已開始失去信心,有的甚至還冒出了想要放棄的念頭。

看到會戰現場一時陷入到了僵局,袁指導員隨即冷靜地走上了前來,持有獨特見解的開始幫著大家作起分析地講解道:“請大家不要恢心,下麵讓我們再來仔細分析一下,根據郭雲龍身為火箭筒炮班長,又是帶隊執勤負責人情況來看,他當晚是不會待在炮班宿舍時間太久的,多半可能還是在營地、彈藥庫附近查哨巡邏。

而根據我們在泥石流塌方中上遊挖掘搜尋中沒有發現到郭雲龍遺體情況來看,他就是被當晚的泥石流塌方滑行帶到了下遊位置,根據當時泥石流推移滑行速度計算和他查班巡邏時所走的線路判定,他的遺體很有可能就是被掩埋在了連隊的中心路的以下的位置。”指導員的一番精辟分析,頓時,贏得了在場的多數連幹部們的支持和讚許。

“還是指導員分析的有道理,不錯,回顧到這兩天我們都是集中兵力在對泥石流塌方中上遊位置展開重點挖掘搜尋,確已找到了除郭雲龍在外的大部分遇難犧牲戰士,但對泥石流塌方下遊位置卻還並未投入足夠兵力來加大力度地挖掘搜尋過、、、、、、”衛連付隨後聯想到以上挖掘搜尋情況,豁然醒悟地總結道。

“還是袁指導員的頭析提醒起了我們,這泥石流在發生塌方、滑坡時,必然是會要產生滑行距離和移動速度的,怎麼先前就沒考慮到呢。”

“咳!這兩天就曉得懷著痛苦悲傷,急著要挖掘搜尋到烈士遺體,卻沒動動腦筋想想,這泥石流不是靜止的,而是帶有滑動的啊。

“對,我非常讚成指導員的分析,下麵就按照他提出的方案幹吧!”

“我也是非常擁護指導員提出的方案,就這樣確定下來幹吧,”

“對,成敗在此一舉,趕快行動吧,不能再拖延時間了。”

、、、、、、、

隨後,又經過一番商討研究,最終,大家意見於都是統一到了袁指導員設想的方案上。

根據袁指導員的判定地點和連幹部們形成的一致意見,二連指戰員們迅速集中起了大部兵力,使用起洋鎬、鐵鍬、鋼釺配合著打鑽機,投入到了泥石流塌方下遊──沿原連隊中心路下行位置,加緊地展開起了一場帶有精準定位性的挖掘搜尋行動、、、、、、

隨著搜尋判定位置不斷向前延伸、、、、、、最終,多數人被吸引圍攏到了中心路最下遊的一處挖掘地點跟前,隻見幾位配合著打鑽機揮舞起洋鎬、鐵鍬的戰士不斷地從坑裏掏出泥土沙漿、、、、、、此時,大家的目光也都被牽引地集中到了深坑裏,盯著打鑽機一步步地向下鑽去,大家的思想也都跟著糾結到了一起、、、、、、1米、2米、3米仍未見到郭雲龍的蹤影。

“唉,是不是判定有誤啊?”

“恐怕是弄錯了位置、、、、、、”

“要不再重調個地方試試。”

此時,從圍觀的人群中傳出了嘰嘰咕咕的議論聲。

跟隨著韓文書一道守在坑沿上的陶誌剛、馬曉川的心都快提到嗓子門尖上了。

“再繼續向下深挖一米!若有問題,回來由我負責向大家作出檢討。”忽然,袁指導員站到前麵,冷靜應對地繼續指揮道。

隨後,在洋鎬、鐵鍬又繼續地向下深挖了一米處時,奇跡終於出現了!郭雲龍開始遺體露出了泥漿土層,隻見還他肩背鋼槍,向上地高舉著一隻手,仿佛還是在呼喊起什麼、、、、、、

然而,在隨後下去兩名戰士欲要抬起遺體時,卻出現起了怎麼也挪動不了的現象,最後還是隻能依靠起打鑽機繼續向下地又鑽進了半米多,才好不容易地將其挖掘了出來、、、、、、

隨即,早已是守在坑沿上盼望著郭雲龍遺體能奇跡般出現的陶誌剛、馬曉川便迅速接過托舉上來的烈士遺體。接著,陶誌剛又頗為熟悉地捋起郭雲龍一隻胳膊,在血肉模糊的大臂上發現地找到了刻有的

“蓮花”字跡,

“啊,正是他,郭雲龍,我的好戰友啊!”見證到戰友遺體的陶誌剛頓時充滿起深切懷念地說起道。

“這‘蓮花’是、、、、、、”此時,跟在一旁的韓文書不禁感到納悶地探問起了一句。

“‘蓮花’即是他遠在家鄉的那位戀人的名字,因當兵這些年,她對他十分賢惠,不僅能耐心地等待著他,而且還能堅持地給他寄來些親手編織的毛衣及他愛吃的土特產,讓他能在部隊安心服役,站好崗、放好哨、、、、、、其戀人也被地方評為了擁軍模範。為此,他總覺得是有點對不住她,但也沒有別的辦法,就隻好想到將其名字刻到了手臂上,以此表達對她的敬意。”

說到傷心處的陶誌剛越發替戰友感到了難過起來,他不禁又俯下身去擁抱了一下郭雲龍的遺體哀歎道:“咳!大炮啊,記得在臨來時你還說過,等打完戰了回去要好好地補償下她的、、、、、、可如今你為保衛祖國邊防,不惜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卻再也撈不到機會能與她重蓬相見了啊、、、、、、”

聽到陶誌剛一番講敘,在場的指戰員們無不是深受感動,淚水滿眶、、、、、、

“咳,指導員還是你判定的對啊,他可能就是走在巡邏查班路上被泥石流衝到了這裏的。”伴隨著戰士們一道來到跟前的衛連付打量起郭雲龍遺容深感欽佩地讚歎道:“嘖嘖,多麼了不起的戰士,我們一道來的勇士啊!白天連續參與搶險搬遷,晚上還要繼續堅持看守營地。”隨即,他又感到非常痛恨地說道:“你看這該死的泥石流把他毀成了什麼樣子了。”

“是啊,損毀的太嚴重,幾乎都看不出來是他了。”袁指導員也帶有心疼地用手輕輕拂去郭雲龍臉龐上的泥漿說起道。

由於郭雲龍臉上創傷嚴重,幾乎是達到毀容,難以還原其本來麵目,以至讓在場的許多戰士都感到了目瞪口呆。

“咳!這該死的泥石流,你為什麼要這樣無情地奪去我們這些可愛的戰士身命啊。”貢連長一時難以自控地捶起自己的腦袋發起怒吼聲。

“連長、指導員你們看,這是從郭雲龍身上找到的遺物。”此時,在幫著郭雲龍遺體做起清理的韓文書忽然從其衣口袋裏發現到地掏出了一個殷紅的小本子,遞到了連長、指導員手上。

袁指導員急切地一把接過小本子,小心冀冀地翻開映紅了血跡的頁麵。

接著與湊上來的貢連長一道看了起來:

“本人連隊欠單:

借梁班付煙錢:50元

借潘躍煙錢:50元

借張虎煙錢:30元

借陳俊濤煙錢:30元

借衛付連長手表錢:80元

借餘司務長手表錢加煙錢:100元

、、、、、、”

“唉,原來這是他身上的一個賬本,上麵記的大部分都是他跟別人欠下的煙錢。”經過翻閱袁指導員發現到地與貢連長議論了起。

“不錯,平時我就發現他總喜歡悶悶地抽上那幾口。”貢連長隨即也聯想地分析了起來,“這不,在前兩天突擊搬遷中,他還問我討要過幾回香煙抽呢。”

“是的,他自當兵來時對抽煙就已上了隱,由於他家境困難,手頭又很拮據,因此,他平時要想買煙抽就隻好硬起頭皮地來向別人借錢。”此時,沉浸在痛苦中的陶誌剛也加以證實地說道。

“連長、指導員你們看,他手腕上戴的這塊表,可能就是他賬單上記起的借錢買來的那塊手表,聽說這是他今年在被宣布了代理排長後為工作方便期間才狠下心來買的。”蹲在遺體旁繼續查找著遺物的韓文書又發現地補充道。

貢連長、袁指導員又迅速地將注視的目光投了過去。

“不錯,這就是他借錢買來的那塊手表。”貢連長說著揉起了通紅的眼睛。

於此同時,袁指導員也在掩麵落淚,戰士們也在不停地拭著淚水。

陶誌剛更是戰友連心,傷心欲絕地與馬曉川蹲在了地上。

望著被挖掘到的郭雲龍血肉模糊遺體和充滿著悲壯殘烈壓抑緊張氣氛的現場,此時,負責現場搜救指揮的衛連付,趕忙上前帶有蔬導緩和地安排了起來。

“擔架隊,快把郭雲龍抬下山去。”

“是!”聽到衛連付的招呼聲,連衛生員帶上了幾名戰士,小心翼翼地將火箭筒炮班班長郭雲龍遺體移上了擔架。

“韓文書,另外,把一連前來送信的兩位同誌也一道送下山去,安頓讓他們早點休息,他們連日來也夠辛苦的了,況且明天還要啟程趕回福貢。”

看到陶誌剛思想像是快要崩潰和馬曉川疲勞不堪的樣子,袁指導員又趕緊地吩咐起韓文書交待道,“同時把連隊寫好的那份《有關二連遭遇泥石流突發襲擊事件報告》交給他們帶回遞到團部去。”

“是”韓文書隨即跑了過來,一邊勸慰起蹲在地上的陶誌剛、馬曉川,一邊朝著山下搬遷的帳蓬營地走去、、、、、、

二十七、

在又經過了一夜宿營的陶誌剛、馬曉川,在執行完成了送信任務和了解到了二連遭遇泥石流突發事件全部經過後,於第三天帶上幹糧,罐滿水壺,開始離開二連所在地,又重新踏上了歸途、、、、、、由於經過連日陽光蒸曬和護路人員進行搶險,比起前些天來時,山道要顯得好走多了。

最後,在堅持繼續發揚起“不休息,接連打幾仗”頑強努力下,陶誌剛、馬曉川終於完成了又一次地長途跋涉,返回到了福貢連隊,將帶回的二連《有關二連遭遇泥石流突發襲擊事件報告》和所了解到的二連投入抗洪救災和與泥石流展開殊死博鬥直至十二位火箭筒炮班戰士不幸光榮獻身的全部情況一並轉交彙報給了上級領導。

二十八、

事後,在清理起十二位烈士遺物時發現到他們有的堅守的《戰士日記》還沒來得及寫完,有的謄好的《入黨申請書》還沒及時地遞交給組織上,有的收藏著親人照片,還沒能撈到探親見上一麵、、、、、、

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發現到他們留下有更多的值錢的遺物了。也許這就是那個年代裏所造就出來的一代青年思想境界,也許這就是那個年代裏所培育出來的一代戰士精神風貌。也許這就是在那個年代裏培養出來的一代合格的義務兵的人生價值觀。

結合十二位烈士們的生前表現情況,經連隊黨支部討論上報團黨委研究決定:對其中的郭雲龍、魯守疆、李光榮、潘躍等四位烈士給予了追認為□□正式黨員的決定,卻未提及到梁青山、張虎兩人追認事項;對劉春、丁雪峰等兩位烈士給予了批準加入中國共青團組織決定;對郭雲龍、李光榮、魯守疆、陳俊濤等十二位獻身戰士給予追認為革命烈士榮譽稱號。

同時,為了表彰整個火箭筒炮班集體主義精神,經上級研究決定:命名該班為“邊防勇士班”,並對其中郭雲龍、魯守疆等十位烈士分別給予了記功,卻唯獨沒有提到梁青山和張虎兩人記功情況。

對此,多數連隊指戰員都是感到了難以理解和心中不平及抱以起同情、、、、、、

但據上級有關部門堪查發現:在發生泥石流塌方的那天下半夜裏,擔任最後一班崗的付班長梁青山與內地戰士張虎,由於對營地山坡的隱患情況沒能及時發現上報連隊,結果導致在遭遇到泥石流突發襲擊時,全班已無法脫離險境,釀成重大人員傷亡。

然而,陶誌剛還是感到不能理解,大自然現象是很難預測,不是人為所能的,這實屬上級評判過嚴,不勉為遭遇泥石流塌方襲擊獻身,卻未能被追認加入組織和評上記功的戰友深感委屈。

二十九、

於此同時,在經曆過了福貢縣的一係列搶險救災、抗擊山洪泥石流的福貢一連,也於連隊飯堂,隆重地召開起了參予邊疆救災總結大會。

對表現出舍生忘死,無私奉獻精神,受到地方政府及邊民群眾一致好評的先進集體、個人分別給予了上報未嘉獎表彰,其中包括陶誌剛、馬曉川兩人被授予了團裏

“搶險救災先進個人”稱號,趙爽、唐小強、李國柱、孫怒江、羅保疆等五人被授予了連隊嘉獎,方小勇、徐操、楊振國等三人被授予了通報表彰。

隨後,陶誌剛又被推舉代表受獎表彰人員,向連隊指戰員們作了獲獎發言。

接著,再由許指導員

代表黨支部向全連指戰員作了關於“開展向受獎表彰人員學習,爭當合格義務兵活動”的講話。

最後,各班排代表又紛紛上前表起了決心和發起了挑應戰書。從而,在連隊掀起了一個“學先進、趕先進”的熱潮,為連隊營造出了一個“爭當合格義務兵”的氛圍。

總結到以上的邊防連隊投入參加搶險救災、抗擊山洪泥石流,可以看出,來到邊疆部隊戰士,平常不僅是要擔負起巡邏執勤,守衛邊防等履行職責,同時還要承擔起投入地方搶險救災,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支援少數民族建設等義務,即要麵對邊境地區安全形勢的頑強考驗,還要應對自然災害頻發的嚴俊挑戰!

如果說是身在前方戰場上的戰士要麵臨著生死抉擇,那麼生於後方的邊疆戰士卻要經受著另一種磨礪考驗。從不同的角度上講,在和平環境下作出崇高奉獻的戰士和在戰爭期間作出英勇犧牲的戰士,同樣都是新中國一代最可愛的人,都是為共和國的旗幟灑下了血染的風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