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默誦完了詩詞,陶誌剛又深深地吸上了一口窗外滲進的新鮮空氣,仿佛覺得心境變得開朗了許多。
一一四、
載著陶誌剛與高軍的一路回憶,列車又陸續地駛過萍鄉、新餘、鷹潭,來到了江西上饒市段。
“唉,回想起當年在下到株洲站兵站後發生的那一幕驚險情景,至今還讓人心有餘悸感到後怕。”此時,陶誌剛連著飲進兩口茶水,潤了潤發幹的嗓子感歎地說道。
“是啊,記得那次回去後,我和霍大勇還分別受到了連隊給予的警告處分。”高軍也頗有感受地坦言告訴起陶誌剛。
“啊呀!怎麼和我們處理的是一樣啊,我和郭雲龍、潘躍也都是分別受到了連隊給予的警告處分。”根據高軍所講,陶誌剛驚訝地發現兩邊連隊的處理情況竟然是完全相象,不約而同。
“當時還是好在連隊瞞住了沒讓上麵知道,否則,還要倒更大的黴呢。”緊接著,高軍又補充地說上了一句。
“不過,我倒是覺得也值,幸好還是碰到了那次巧遇機緣才讓我們幾位同鄉戰友見上了一麵。”
“是啊,想起這當兵的人生一趟走過來是多麼的不容易啊。”最後,高軍呷上一口茶水總結道。隨後,高軍看了一眼手表,已是晚上的22點多鍾了:“噢,誌剛,不早了,我們還是睡上一會吧。”
“呃,好,你先睡吧,我想再靜坐一會。”盡管以上連續乘車比較疲勞,但由於麵臨到了當兵退伍轉折關頭,和對當兵人生感到十分眷戀,以及巧遇上了昔日戰友,一路攀談,陶誌剛感到心潮起伏跌蕩,以致使他失去了睡意,留連忘返地沉浸在過去當兵年代,尤其是參加中南反擊戰所踏過的一些不平凡的戰鬥曆程回憶當中、、、、、、
一一五、
在陶誌剛、郭雲龍、潘躍等三人經曆過一場險些掉隊教訓和接受了連隊支部所做出的嚴肅處理後,他們又繼續地隨著奔赴雲南前線大部隊,向著中南邊境進發、、、、、、然而,當他們趕到臨近前線軍事集結地進入待命狀態後,這才察覺到事情果然是象前麵高軍在下到株洲兵站時所分析的那樣:“若這次隻是為了達到能教訓一下南國侵略者之目的,而采取速戰速決,那我們這支上海支前參戰部隊就很可能要攤到靠邊站了。”
結果,除了各省份趕到的部分部隊及滬軍方麵趕來的包括高軍、霍大勇等在內的一小部分支前參戰人員被抽調了上去外,其餘剩下的大部分支前參戰人員均被安排起了實行戰略轉移,後撤北上至中緬邊境一線,(即拉到雲南福貢邊疆地區)以加強西北邊境防禦力量,起到震懾‘北極熊’,緩解對我形成
‘南北夾擊’之壓力。
至此,陶誌剛才弄明白了,雖然,他們是抵近來到了雲南前線,但並非就是能真正被派上去撈到仗打、、、、、、在惱火之餘,陶誌剛反倒覺得鬆了一口氣,處於繃緊打仗的神經總算得到了一點緩解、、、、、、同時,也讓他想到了要盡快地將這一消息轉告給家中的父母弟妹,也好讓他們能暫時盡快地放下點心來、、、、、、然而,戰爭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到達前方參戰期間,任何部隊或個人都不得擅自與外界進行通信聯絡。
一一六、
其實,早在七八年下半年陶誌剛在上海橫沙島部隊投入報名參加‘自衛反擊戰’開始,其父母就已有所察覺到地感到了擔心起來。
常言道:“兒行千裏母擔憂。”更何況是到了戰爭醞釀階段,不斷聽到從報紙、廣播上傳來南國小鬼子在我邊界地區發起挑釁,製造流血事件,導致戰爭升級,形勢加劇惡化,我國政府正式開始宣布起對南實行“自衛還擊”作戰,陶誌剛父母也由此替在部隊上的兒子捏起了一把冷汗。
尤其是陶母除了平常在外麵到處蓬人打聽中南邊境開戰情況,另外還時常在家裏摧促起陶父去單位查看部隊上兒子寄來的信、、、、、、真可謂都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當初,我講他在校學習成績好,讓他去考個大學什麼的,可你倒好,偏要支持他去報名參軍,說這是思想進步表現,這下好了吧,要打仗了回不來了。”這天,性急的陶母再次聽到廣播傳來的有關對南“反擊戰”新聞報道時,終於,又忍不住地跑回家裏與陶父鬥起了氣來。
“唉,你不要太緊張了嘛,這‘反擊戰’不是才打起來嗎,你怎麼就能斷定他已經被派上去回不來了呢?”生得性情憨厚的陶父也因陶母連日來的嘮叨而感到窩火地詰問道。
“都好些天數沒有收到他的來信了,我怕他十有八九是被派上去了、、、、、、”
“縱然就是被派上去了,也不是說後麵就回不來了。況且,孩子參加‘自衛反擊戰’也是在替我們父母爭光,在為國家敬獻一份力量啊。”針對陶母患有思想不安情緒,陶父轉而又詳裝沉住氣地加以引導勸慰道。
“我雖然思想沒你那麼先進,但我也並非是要反對他去參加‘自衛反擊戰’,為國家敬獻力量。另外,我也曉得孩子他上進心強,上到前建功立業是為我們父母爭光,可他畢竟是我們家的長子啊。聯係到我倆現在身體都不大好,尤其是我又得上了冠心病,不能幹重活,還要經常要去醫院醫治,加上家裏還有兩個小的在讀書,僅靠你那幾十元錢,實在是負擔太重了啊。
所以想指望他能早點回幫著家裏一把,這下好了,讓他上了前線,豈不是打破了我的心願讓我感到心都要碎了啊。”稍頓,感到十分糾結為難的陶母揉起潮紅的眼睛又接上道:“再說了,他與姚家姑娘都已發展到談婚論價的時候了,要在年底回來辦理婚姻登記手續的,這下若是他真得上前線了,那到時叫我們怎樣跟人家作起交待啊。”
“暫時不要這麼太著急了嘛,說不定他們還沒真正派上去呢,再等等看吧。”見到陶母說難過地溢出了眼淚,想不出更好辦法的陶父也隻好撿著好聽的說起安慰她。
“還等等看,都這些天數了,也沒得到一點消息。”說著,陶母又性子急起地推搡了陶父一把:“不行,反正你還得要給我去場裏找下組織領導,再向他們打聽打聽兒子在部隊上的情況,順便再去收發室查看下可有兒子的來信了。”
“以上不都已找過場裏了嗎,怎麼還要去再找啊?”顯得有點不耐煩的陶父反詰了陶母一句。
“怎麼,兒子這大事你不管,還怕礙麵子啊?”陶母緊接地又推搡起了陶父:“去呀,你給我快去呀。”
“好好好,我去,我去。”經過陶母的再三摧促,作出妥協讓步的陶父隻好又起身地去了場部、、、、、、
一一七、
說來這回還真湊巧,當陶父攆到場部收發室時,隨即便就接到了一封蓋有著公戳的部隊來信。端佯起上麵熟悉的“上海警區橫沙島守備五團特務連”落款地址,陶父這才終於相信起是兒子從部隊上寫來的信件。
然而,他卻不知這是兒子在被選派上去雲南支前參戰臨行前寫好的一封交於連隊待發信件,由於是涉及到當時參戰期間部隊軍事行動機密,暫不允許和家人通信,以致拖到這後來,方才寄來的一封遲到的家信。
盡管陶父收到的是兒子的一封遲到的家信,且還不知是封兒子臨戰前的告別信,但對盼望了已久的陶父、陶家人來說,卻是一件極為重要的值得慶幸的事。
此時,陶父想起了家中焦慮的陶母,恨不能立即就將這封兒子的來信遞交到她的手上,讓一直處於焦慮不安的陶母能平息一下心境、、、、、、於是,他又顧不上休息地趕緊揣起信件興衝衝地攆回了家去、、、、、、
一一八、
“來信啦,兒子來信啦!”還沒跨進家門的陶父,老遠地就開始氣喘籲籲地嚷了起來──
“是真的啊,兒子他真的來信啦?”此時,一直盼等在家裏聽到回來的陶父嚷道兒子來信的的陶母,頓時感到喜出望外地拖著孱弱的身子趕忙迎了出來“在哪?快拿來給我看看。”
望著陶母驚喜萬分的樣子,陶父遞過信件。
接過信件的陶母仔細地端佯著、打量著,似兒子來到了她的身邊,撫摸著信件舍不得鬆手,好一會才回過神來地摧促起陶父:“剛子他爸,快念給我聽聽啊!”
“噢,好!”
此時,進到堂前坐下的陶父,直到這時才小心翼翼地拆開起信件,然後,對著陶母開始認真地念了起來、、、、、、隨著陶父念起起信上的語言,仿佛就如同兒子的話音又回響到了他們父母耳旁:
“親愛的爸、媽、弟妹:”
想必前些日子,你們也都從廣播、報紙上都已獲悉到了吧,南國小霸在我廣西、雲南邊界進行不斷挑釁,侵略我境內,埋設地雷炸死炸傷我邊民、牲畜,甚至還開槍開炮摧毀我村莊、校舍和打死我邊防執勤人員製造起流血事件,視可忍熟不可忍!
如今我國政府已正式宣布起了對南國實行自衛還擊作戰,興慰的是我這次也被挑選上了、、、、、、”
“唉,你等等,剛才你念到的是孩子他也被挑選上了啊?”讀到這裏時,陶母突然打斷了陶父,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充滿神情緊張地問起道
“這次他、、、、、、他也被挑選上參加自衛反擊戰了。”同時感到了有些震驚地陶父又帶有些吞吐地告訴起陶母。
“唉!這是真的啊,我的孩子呀,上了前線可是隨時都會有流血犧牲的啊,這回你可是要付出身命代價了。”陶母不不禁感到十分擔憂地念道。
“就你膽小,你總不能叫他貪生怕死,臨陣退縮,為我們陶家人丟臉吧。”此時,對兒子被挑選上參加自衛還擊戰,陶父也顯得情緒激動的難以自控。
“我膽小,我叫他貪生怕死,臨陣退縮啦?”聽到陶父的譏言,陶母感到不服氣地辯解道“我又不比你們男人,畢竟是個女人,又是他的母親,難道就能沒有一點擔憂牽掛啊?常言還說‘母子連腸’呢。”
“是的,你說的這些我都能理解,但也得要等我把孩子的來信給你讀完了再說吧。”聽到陶母說的挺委屈的,陶父也隻好報以同情地說道。接著,他便又繼續地朝下地給陶母念了起來,頓時,就如同兒子的話音又重新回響到他們父母耳旁:
“爸媽,對於孩兒被挑選上參加自衛反擊戰,想必你們知道了也是能夠給予理解和支持的吧!?常言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了保衛祖國領土不被侵犯,人民財產不受損失,作為我們是個當兵的,就應該要首當其衝地站出來讓祖國和人民挑選,奮不顧身地衝殺戰場,不惜流血犧牲,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這才是我們當兵的真正涵意,況且,上到前線,也是我接受組織考驗,努力創造條件,爭取火線入黨,實現其人生崇高理想的一次最佳機遇。
爸、媽:請你們放心吧,在我們的上麵有黨和國家在坐陣指揮,在我們的背後有億萬軍民在全力支援,在我們的前麵有來自全軍上下的各大部隊配合協同作戰,相信我們是一定能夠打敗南國侵略者的!
假如我這回要真的犧牲在戰場上了,那就請部隊組織將我的屍首帶回到祖國安葬,到時請你們也不要過分傷心,家裏不是還有弟妹能陪伴在你們身邊嗎;假如我以後還能活著回到家鄉,那我將會再為你們擦去淚花,好好敬孝你們一身、、、、、、”
“這大孩子寫來的哪象封是家信呀,倒是象封絕筆信啊,聽了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都碎了、、、、、、”聽到此時的陶母,已是淚流瑩瑩,泣不成聲。
雖然,陶父在心裏也是感到了很不好受,但他仍是在堅持地要將全信讀完地念道,仿佛陶誌剛的話音還是繼續回響在他們父母耳旁:
“請原諒兒子的不孝,在你們有生之年離開了你們來到千裏之外,但兒子這樣做卻是想在為你們長臉,想在為你們爭光啊、、、、、、
好了,夜深了,天亮就要出發了,臨行前已來不及與你們打上招呼了,隻能以信來代向你們二老跪別了。最後,請接受孩兒引用的一首時下最流行的《再見吧!媽媽》歌曲來作為我的辭行話別吧:
‘再見吧!媽媽,
軍號已吹響,鋼槍已擦亮,
行裝已背好,部隊要出發。
你不要悄悄地流淚,
你不要把兒牽掛。
當我從戰場上凱旋歸來,
再來看望親愛的媽媽。
當我從戰場上凱旋歸來,
再來看望幸福的媽媽。
啊,啊,我為媽媽擦去淚花。
再見吧!媽媽,
看山茶含苞欲放,
怎能讓豺狼踐踏。
假如我在戰鬥中光榮犧牲,
你會看到盛開的茶花;
假如我在戰鬥中光榮犧牲,
你會看到美麗的茶花。
啊,啊,山茶花會陪伴著媽媽。
啊!啊!軍號已吹響,
鋼槍已擦亮,行裝已背好,
部隊已出發。
再見吧!媽媽!
再見吧!媽媽!’”
聽完了兒子來信,不停地抹起眼水的陶母,似乎還是不願相信地向陶父再一次地探問道:“這是真的嗎?孩子他真的是被派上前線去啦?”
“怎麼,你還不相信啊?這是孩子寫來的親筆信啊,那還能有假。”陶父再一次將信件捧到陶母麵前加以證實道。
“那上了前線,不就有可能要獻出生命啊?誌剛他爸、、、、、、”陶母擔心地撈住陶父的手說道。
“那怕什麼呢?也不隻是我們一家孩子,其他人家的孩子都能上,我們家的孩子又怎麼能裝孬種呢!況且,誌剛在信上不也說了請我們放心嗎,在他們上麵有黨和國家在坐陣指揮,在他們的背後有億萬軍民在全力支持,在他們的前麵有來自全軍上下的各大部隊配合協同作戰,相信他們上去了是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的,最後是一定能夠打贏這一仗而凱旋歸來的。”
通過陶父的一番有力的說服、勸導,陶母最終得到了一些安慰和感到心裏好受了不少
。通過讀到了兒子的來信,陶父、陶母總算是弄清了兒子在部隊上的情況。隨後,他們便在心底裏為兒子做起了暗暗祈禱和默默祝福。
一一九、
列車自駛入到華東平原路段後,仿佛就進入到了一種快車道,比其前麵穿梭在雲貴川崇山俊嶺之間又有了提速、、、、、、
此時,乘坐在車上的高軍經過一夜休整早已醒來地守候在睡眠較遲陶誌剛身邊,望著他疲勞的樣子,高軍不忍心地提前叫醒他,想讓他再盡量多睡上一會。可看到列車員從過道中推來了午餐盒飯,他又隻好一邊推醒起陶誌剛,一邊為其買上盒飯:“誌剛,醒醒啊,到中午啦,該吃飯了!”
“呃,昨晚睡遲了,睡得都不曉的醒了。”聽到高軍的喚聲,陶誌剛趕緊揉起惺忪眼睛感到不好意思地說道。
“是啊,都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了,不然我是不會叫醒你的。旅途中也要按時吃飯啊,否則會餓壞腸胃的。”說著,高軍將買好的盒飯遞到了陶誌剛麵前的茶幾上:“呐,這是給你訂好的盒飯,快去先洗漱一下回來抓緊吃吧。”
“噢,謝謝!”隨後,就見陶誌剛迅速地去了洗臉間洗漱好回來,再與高軍一道吃完了盒飯,最後又分別為高軍和自己衝來了兩杯茶水坐定下來。
隨著列車朝著上海方向行駛裏程越來越近,陶誌剛不由地又回憶起了當年身在上海所屬部隊開始掀起
“自衛還擊作戰”
報名參戰熱潮時所經曆到的一場嚴俊的考驗過程、、、、、、
一二0、
時值公元一九七八年下半年度,也是身在上海橫沙島守備五團特務連的陶誌剛服兵役快要滿到三年的時候,隨連隊偵察班從崇明島集訓大隊集訓回來不久的他,便已開始獲悉到了有關中南邊境地區發生起磨擦爭端。
南國小霸在我國廣西、雲南邊境地區不斷進行騷擾、挑釁,由偷偷埋設地雷,炸死炸傷我邊民、牲畜,到公然對我村莊、學校開槍開炮,甚至還打死我巡邏執勤人員,製造流血事件,促使邊境軍民異常憤慨和全國各界民眾義憤填膺!及全軍上下指戰員怒火滿腔!以致我國政府由一忍再忍,到熟不可忍等消息、、、、、、
麵對中南邊境現起硝煙彌漫和中南戰爭醞釀氣浪不斷襲來,陶誌剛開始敏感到他們即將又要麵臨到一場新的人生挑戰和考驗。同時,又讓他意識到年底兵役屆滿三年時,他曾答應過戀人姚翠萍,可利用請探親假機會與之辦理好婚煙登記手續,也將要化為泡影,終難實現了。
隨著廣西、雲南邊境地區不斷吃緊,中南戰爭氣氛越來越濃,接下來,陶誌剛和特務連全體指戰員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戰前了解關注中南邊界形勢的氛圍當中,對以上南國小霸的猖獗挑釁和罪惡行徑,陶誌剛和戰士們一個個都已是氣的在摩拳擦掌,咬牙切齒,恨不能立即衝到南國境內,將這些小鬼子狠狠地捧上一頓!可就是不見中央下達起命令,對此,戰士們深感憂慮和難以理解,及束手無策。
為了引導廣大指戰員對以上形勢能報起正確態度和保持冷靜頭腦,海島部隊團黨委及首長領導,也積極地布置起了一係列的組織學習、討論活動,及通過各連隊開展起閱讀報刊、收聽廣播等辦法來進一步統一起大家思想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