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
針對陶誌剛的回連反常現象,嚴指導員、耿連長等連隊幹部領導都已是看在了眼裏、、、、、
一天,身為黨支部書記的嚴指導員正式代表起連隊支部找到陶誌剛談起話來,“唉,陶誌剛怎麼一個人悶在家裏,沒出去和大家一道聚聚。”跨進偵察班,看到獨自一人心情不愉地躺在室內的陶誌剛,嚴指導員表示關切地問道。
“呃,嚴指導員是你來啦。”聽到是嚴指導員的聲音,陶誌剛勉強地坐起了身來“我這兩天有些頭痛。”
“噢、、、、、、那你可找隊醫看了啊?”嚴指導員表示關切地走上前來又用手試摸了一下陶誌剛的額頭,“不過還好,不像發燒。”
“指導員,你請坐啊。”陶誌剛示意到旁邊的一張橙子。
“嗯。”隨即,嚴指導員便就此坐了下來,“陶誌剛,近來你除了頭痛,還有其他什麼問題嗎?”
“呃,沒、、、、、、沒有其他什麼問題。”陶誌剛矢口否認道。
“是真的沒有什麼其他問題了嗎?我看你自打集訓隊回來就有點不大對勁了,整天無精打采地,顯得情緒低落的很,象是患上了思想包袱樣。”
“呃,沒、、、、、、沒有啊,指導員,我沒有患上什麼思想包袱啊。”陶誌剛竭力地加以掩飾道。
“其實,我們也都曉得,你是因為這次在集訓隊要結束的時為陪送家人去上海耽誤了參賽受到點名批評,回到連隊感到失掉了麵子是吧?”指導員終於搗破地說出了陶誌剛的心事。
“咳,我真是感到有點想不通,窩火的很。”陶誌剛懊惱地說道,“那次會趕得那樣巧合,正好碰上了為送家人而耽誤了歸隊參賽。”
“陶誌剛,你不要總是想到那次在集訓隊要結束時犯下的過錯,據我們所知,其實你在集訓隊前麵大部分階段表現的還是不錯的嘛。不論是在偵察捕俘專項訓練上,還是在水上加強體能輔助練習參與集體學習竟賽活動中,及遵守隊規紀律等方麵都還是做的比較好的。尤其是從你的訓練成績和比賽名次上看你都還是表現的比較突出的嘛。”針對陶誌剛發上偏執地背上思想包袱,嚴指導員帶有鼓勵幫其分析總結道。
“唉,這次我總是覺得有點對不起連隊,對不起大家。”頓了一下,陶誌剛又帶有顧慮的問起:“另外,我還擔心,這次在崇明集訓犯下過錯會不會對我申請加入黨組織願望帶來影響?”
“陶誌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就不要老是再鑽牛腳尖子,表現的這樣恢心喪氣、顧慮重重的樣子不好。現在回到連隊了,最要緊的就是要重新正視起自己,徹底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做到輕裝上陣,不能因為以上出現了一點小的過失,就一厥不振,再耽誤起自已下麵的更大進步。”
說到這時,嚴指導員員終於站起了身來,準備結束起談話“隻要你能汲取這次教訓,打消顧慮,重新振作起精神,繼續努力創作條件,爭取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我想黨組織還是會非常歡迎你的。”
聽了嚴指導員勸慰的一番溫暖話語和望著他那步出門外的偉岸身影,陶誌剛頓受感動地熱淚盈眶,心裏豁然開朗了許多、、、、、、
禦下了思想包袱的陶誌剛,接著便以嶄新的姿態融入進了連隊集體生活一道和戰士們繼續投入到了站崗放哨,勞動訓練、執勤公務等一係列的活動當中、、、、、、
伴隨著日曆的翻動,時間一天天地接近到了年底,這也是陶誌剛來到橫沙島當兵服役將要滿上三年之際。按有關規定,他可以享受到申請探親假了,即可兌現與戀人姚翠萍去民政部門先登記個結婚證明了、、、、、、
二0二、
然而,就在陶誌剛幢幜著美好的明天時,中南邊界也開始由局部地區磨擦發生到了全麵升級緊張局勢,從而牽動起了我國億萬軍民,乃至全軍上下的跳動脈搏,隨著我國政府發出一遍遍警告聲和按照中央布置,各大軍區都已在暗中調兵遣將,全麵進入到了戰備狀態。
陶誌剛所在的海島部隊也同全軍部隊一樣,開始投入到了一場空前的“積極開展支前動員,湧躍報名參戰”的活動熱潮中,陶誌剛正好趁此機會,也想奮發努力地拚博一把,以雪恨以上在崇明島集訓隊因延誤歸隊參賽受到點名批評的缺撼,從而來再重振雄風,重寫人生新的篇章、、、、、、
隨之,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當初答應過爭取到年底探親回去與戀人姚翠萍辦理好結婚登記手續的事情終將要化成了泡影,也正如前麵她所預料的那樣,“等到今年過春節那時還不知我們將要會發生什麼樣變化呢。”
接下來,便是衛排長、陶誌剛、郭雲龍、潘躍、陳俊濤、張虎等人被上級批準參與者“中南反擊戰”成為“中國新一代最可愛的人”,開赴到雲南前線後所發生的一係列人生戲劇性變化,即是由陶誌剛先前從雲南一路乘車回來時所回憶的那樣、、、、、、
二0三、
“喔──-”列車又一次地停站地發出吼叫聲,引起注意的陶誌剛也由此結束了自己當兵以來的大部分回憶。令他感到深深歎息的是,他和戰友們所走過的這條人生從軍路,真可謂是曆經了艱苦磨難,生死考驗,浴血奮戰、、、、、、這也是常人不曾能體味到的。
此時,暮□□臨,天色已經轉晚。
陶誌剛探頭望起窗外,一塊“江城站”站牌豁然映入到了他的眼簾前,頓時提醒起陶誌剛,此時已是到達了江城市,下麵該要改乘長途公交汽車了、、、、、、
他趕緊地推醒起高軍:“高軍,醒醒啊,到了江城站了,快準備下車。”
“啊,江城站都已到啦?”引起警覺注意的高軍趕忙揉起惺鬆的眼睛望道外麵感到驚訝道,“唉,誌剛,不是你及時推醒,我可能還要睡過了呢。”
“是的,我看你旅途辛勞睡得怪香的,也就沒忍心提前叫醒你。”陶誌剛一邊從架位上取下行李,一邊摧促起高軍“快,帶上東西,準備去改乘長途公交汽車了。”
“現在都這麼晚了,哪裏還能乘得上長途公交車呀。”高軍隨陶誌剛提起行李來到接頭車廂,透過車窗望起漸晚的天氣說道。
“呃,是的,我剛才還沒想到呢,這麼晚了,可能是沒有加班車了。”陶誌剛一下恍悟了過來“咳!我隻顧著一心要趕回家裏,卻忘了天已晚了會沒有班車了。”
“哈哈,我看你就是一路歸心似箭,急的就象昏了頭似的。”高軍乘機馬上譏言起了一句。
“光我急,你不急啊?”
“是的,我也急啊,可是路途有這麼遠,乘車是得要經過幾番轉折,光急有什麼用啊。”
“哈哈,怪不得,我看你能沉得住氣呢,在車上睡覺跟睡昏了頭似的,差點要誤了下車。”此時,陶誌剛也乘機地譏言起了高軍一句
“哈哈哈,是啊,看來我們倆都是一樣啊,象是一路乘車被乘昏了頭似的。”
說著、笑著,高軍與陶誌剛隨人流下到了江城車站。
“那下麵我們該要去找旅社了。”陶誌剛首先提起道。
“嗯,找家旅社,吃頓飯,痛痛快快地洗把澡,好好地睡上一晚覺。”高軍顯示出悠閑自得的樣子。
“待明天再起來乘個早班車,就可以閑閑地到家了啊。”陶誌剛又迅速接上話茬充滿喜悅地應上道。
二0四、
轉而,下了列車的陶誌剛、高軍又緊接地乘上公交來到江城長途汽車站附近找到一家小型旅社住了下來、、、、、、
夜間,陶誌剛不免又聯想到了五、六年前與自己談起戀愛的姚翠萍就曾在市內的江城外國語學院念過書,隨著事過境遷,姚翠萍卻已是嫁人生子了,而自己竟然還是孑然一身地剛回來,真可謂是“桃花依舊人非麵”,一切都已成為了過去。
陶誌剛雖然感到了心中有一絲涼意,但他更多地還是為自己能實現人生執著追求和報孝祖國而感到無悔。
、、、、、、、
二0五、
翌日淩晨,經過一夜短暫休整,稍許得到緩解疲勞的陶誌剛、高軍,接著又打上車票,繼續乘上了開往南宣的長途公共汽車。
挨坐在車窗前的陶誌剛和高軍,望著踏上家鄉的土地上的田野山水,及一草一木無不是倍感格外親切、、、、、、
“唉,誌剛,再有2、3個小時,我們就可真的到家了啊。”高軍不無感歎地說起“這一闊別就是十來年了啊!”
“咳!可不是嘛,真是到了特別想家的時候了,也不知家裏父母弟妹盼望了我多少回了,尤其是家中的老母親也不知為我流過多少眼水、、、、、、”陶誌剛帶有酸楚地說道。
“唉,誌剛,馬上要到家了,你就別提起過去這些難過的事了,真是讓人感到心醉地又要掉淚了、、、、、、”高軍不禁也感到酸楚地帶有些哽咽地說道:“說些想些到家歡快的事吧,省得到時讓家人看到我們帶有一張哭喪臉回來,不是會覺得心裏更難過的嗎。”
“嗯,高軍,你說得有道理,我們快要到家了,是要以一幅勝利園滿,凱旋而歸的樣子,再現給他們看,以此來慰藉親人的心靈創傷。”聽了高軍說的富有親情感人話語,陶誌剛忽然恍悟過來。
隨著長途公交車巔箥不定的行駛和看到沿途熟悉的道路幹線,陶誌剛不由地又想起了當年他報名參軍和與高軍、霍大勇、劉鐵柱、潘躍等同鄉一道穿上綠色的軍裝,登上開往上海警備區當兵火車時的情形、、、、、、
二0六、
回想到當兵,陶誌剛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他與當兵早先就有著不解之緣,那還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下半頁時,陶誌剛作為知識青年下放在皖南一年較偏避的小山村的“五.七班”時,就開始鼓起了勇氣,下定決心想要實現自己從小做夢都想到部隊上當兵的理想。
那是在頭一年下半年,陶誌剛得到了秋季招兵的消息時,他作為唯一一名知青,就毅然地向所在大隊遞交上了申請,要求積極報名參軍,可就在他被上報到公社準備參與體檢時,卻因當時分配招兵名額有限,被以一條下放不滿上兩年不予參軍的不成文條款給刷了下來。
當時,陶誌剛是感到有些窩火,但他並未氣餒,一邊安心地堅守農村埋頭苦幹,一邊繼續地創造良好表現,直到等到了第二年下半年秋季招兵工作又已開始,他再次滿懷信心地前往大隊報上了名,接著又一路過關斬將較順利地通過體檢、政審,而在將要被正式錄取時,卻又因當時公社、大隊分配名額受限,而硬是被說服動員地發揚其風格,無奈地將名額讓出給了同屬一個大隊的幹部家親眷。
然而,陶誌剛還是沒有恢心,仍報著執著的信念,繼續選擇走當兵這條路,直堅持等到了第三年下半年,終於又迎來了一次新的報名參軍機會。
而這時也正是趕到了國家政治風雲突變,新的中央領導層取代了老一幫的體製,隨之而來的各條戰線都掀起了改革浪潮,教育方麵也即刻恢複起了高考製度,以及下放在農村的各個“五.七班”知識青年也都麵臨著將要享受到上調分配工作了、、、、、、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了美好前途的時候和大好機會的背景下,陶誌剛卻與眾不同地仍是執著地選擇上了當兵的這條艱苦的人生道路。
由於以上下放農村鍛練了近三年時間,此時他已達到20歲掛邊的年齡,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閃失,他又動起腦筋地找一了大隊領導,央求起他們將其年齡瞞小了一歲,隨後,與往年一樣又重新地經過了一遍體檢、政審、、、、、、最後,還是如願以嚐地被錄取上了,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然而,對於陶誌剛在麵臨到了能夠報考大學、或上調工作,前景一片看好的時候,還要選擇起當兵,一些熟悉他的老師同學、知青朋友都感到了不可理解,甚至還認為其傻。
確實也是,陶誌剛本身就已在農村下放熬過了三年,經受了不少酷暑嚴寒,風吹雨打,披星戴月的勞動鍛練、、、、、、如今還要再去部隊當上幾年兵,再經曆一番更加嚴俊的赴湯蹈火,衝鋒陷陣,艱苦磨礪的生死考驗。且往下還會拖大自己年歲,耽誤掉個人今後成家。
對此,尤其是陶誌剛母親更是為兒子感到了惋惜,眼看著兒子就要輪到上調安排工作和趕上報考大學機會了,哪舍得再讓他去報名當兵呢。她不由地感到了心疼,想來竭力勸說其兒子,都已下放三年了,在農村受不了那麼多罪,何必還要到部隊上再吃二遍苦呢,即耽誤了青春年華,又會影響到今後的個人婚姻。
特別是陶母早已看好了兒子的學習成績,打小學時考試在班上就都是名列前茅了,到了中學也一直都是保持在班上前三名位置,聯想到如今教育戰線又已恢複了高考製度,隻要讓兒子再抓緊複習一下,爭取考上所大學,獲得個文憑還是有把握的。
包括其戀人、同學也都無不為他以上做出的當兵選擇而感到惋惜,都想勸其放棄報名當兵選擇,而改為填寫報考大學誌願,因為他們也都非常了解其過去在校學習情況,根據他以往的各門學科成績,在如今恢複了高考製度形勢下,隻要稍加複習就很可能有望地再繼續考上大學。
然而,他們誰也勸說不動陶誌剛當兵決心。他生來是個性情比較倔強的人,一旦是被他認準了的路,你就是派上十頭老黃牛你也別想能把他拉得回來、、、、、、
這也是與他小時候就愛看上那些當兵打仗的故事片受到的影響和後來到上中學時,與喜歡閱讀蘇聯奧夫.托洛夫欺基創作的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帶來的熏陶有關,逐漸地對當兵形成了情有獨鍾,讓當兵的思想牢固地紮下了根。
雖然,大多數人都在為他放棄了即將可以走上工作崗位,尤其是放棄了能夠有望報考大學而感到十分惋惜。
但都因拗不過陶誌剛強性,隻好放棄與其爭執,保留起個人意見。
在這其中,陶母是帶頭做起讓步的,為成全其兒子理想,她不但不再繼續地扯住兒子後腿,反而還陪其一道去公社參與報名、體檢、政審,直到最後被正式錄取當上了兵。
隨後,包括陶誌剛的戀人、同學也都放棄了勸說,妥協地向他表示起了祝賀、勉勵,為他做起送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