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 / 3)

二0七、

有關陶誌剛當上兵的消息,如陣陣秋風很快傳遍了他下放所待在的公社、大隊,及其父母親所在單位,場群內外、、、、、、

尤其是他下放直接待過的那座避靜的小村莊,更是象金秋的陽光顯得又火熱地起來了一把。村裏的社員群眾,都為陶誌剛代表他們村子當上了兵感到起無比自豪和驕傲!因為,據村上老人說,他們這個村子,都連續有十五年沒出一個當兵的了,如今還就數是陶誌剛這個下放知青當上了兵,為他們村子爭了光。

通過幾天報名參軍運作之後,終於被最後錄取了的陶誌剛穿著一身嶄新的軍裝又來到了下放插隊在這座山村的

“五.七班”上,在兩位知青幫忙下,開始收拾起行李物品,向小山村作起最後告別。

獲悉到這一消息,早已為他做好準備送行的社員群眾,頓時都湧來到了他的“五.七班”上。

“陶誌剛,這回還就算你有點出息,當上了兵可為我們小盼村爭了口氣啊。”一位中年生產隊長撫住陶誌剛的肩膀讚賞道。

“咳,算起來,我們村都有連續十五年沒蹦出一個當兵的了。”挨在隊長旁邊的是位生產隊會計也不無感歎地說道,“這下可為我們村填上了一項空白。”

“這有什麼啊,當兵本來就是我們青年人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嘛,我早就有這種願望打算了。”陶誌剛麵對起前來歡送的村民群眾,顯得很平靜地說道。

“不過,小夥子啊,當兵可是個苦差事啊,選擇了走上這條道以後你可不能後悔啊。”此時,一位老大爺走上前來擂了一下陶誌剛胸脯說道。

“噢,老大爺,請你老放心,這是我自己選定的路,我哪能會後悔呢。”陶誌剛充滿自信地向老大爺表示道。

“誌剛啊,以上你來我們生產隊插隊鍛練近三年,為大夥做了不少好事,尤其是在投入生產勞動第一線和防洪排澇中幹得比較出色,另外,還為解決村娃子上學和照顧‘五保戶’老人方麵都做出些貢獻,給村上人留下了美好的的印象、、、、、、”

“隊長,你就別再提起過去的那些事了,那都是我們下放知青應該做的。”陶誌剛帶有謙遜地回敬道。

“好了,不多說了,眼下你要走了,隊裏也沒什麼值錢的東西送你,隻是準備了點禮品給你在路上備用。”說著,隊長便從會計手裏接過一朵大紅花及紅綢緞為陶誌剛佩戴到身上,跟著又拎過一大包吃用東西遞到他的手上。

“噢,隊長,這披紅戴花的我可以接受,至於這大包禮品我不能隨便收下,況且部隊也有紀律規定,在行軍途中除了要帶上必備的軍用行裝,其餘的私下饋贈物品一律禁止帶在身邊。”陶誌剛竭力地加以回避解釋道。

“瞧,這強脾氣又上來了。”隊長朝著身後送行的社員群眾示意地說道,“這可都是我們生產隊社員群眾的一片心意啊。”

“是啊,陶誌剛,這可都是我們生產隊社員群眾的一片心意啊。”隨即,在場的社員群眾的都跟著應起了聲來。

“心意我領了,東西還是給你們留下。”陶誌剛執意不肯地。

此時,前麵的那位老大爺又捧著一對玉壽糕走到陶誌剛身邊:“小陶啊,公家的東西你不收,可我送的這對玉壽糕你得要帶上,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老大爺將糕塞進到陶誌剛肩頭挎包內接上神秘地說道:“以上你常幫我挑水種菜的,如今你要走了,我也想不到送你什麼東西好,就選上這對糕,願它保佑你到部隊上能年年高升,歲歲平安啊。”

老大爺的恢諧話語,隨即博了滿堂喝彩。

隨後,又見一位老大娘抱起一雙新布鞋拄著拐杖走了過來“小剛呢?”

“噢,大娘,我在這”見到是位自己熟悉的村上“五保戶”老大娘,陶誌剛趕忙上前攙扶道。

“小剛啊,你當兵啦,你要走啦?”老大娘帶有不舍地撫摸到陶誌剛的身上問起。

“是的,大娘,我當上兵了,我要走了,但我以後還會回來看你的。”

“可大娘還記得,以上你還曾幫我喂過好多次豬呢、、、、、、”老大娘又想起地說道。

“咳,大娘,你幹嘛提起那事呀。”

“噢,那可是讓大娘一直感到過意不去的,至今還沒撈到還情呢。”

“大娘,那不用還情的呀。”陶誌剛竭力地勸慰起老大娘。

“不管怎麼說,如今你當上兵了是件大好事,來,大娘給你納了雙‘千層底’,帶到部隊上穿,到時保你能足行千裏,多打勝仗。”

緊接地,一位中年婦女攙著自家孩子也走上了前來:“誌剛,還有以上你為給我們家小孩上學提供方便,來回背起接送,也費了不少心,現在趕上你要走了,我們家為表示點心意,也就煮上了這點紅雞蛋給你帶在路上吃,保你到時在部隊上能多多立功受獎,接到喜報寄回家鄉。”

以上兩位老人、婦女說出的帶有些趣味直樸話語,引起了在場送行的父同鄉親發出一陣陣歡笑、、、、、、

稍頓,兩位幫忙打理行李物品的知青走過來開始提醒到陶誌剛:

“噢,小陶,你的行李物品都已打包好了。”

“誌剛,時間不早了,該要抓緊上路了。”

“呃、、、、、、”應接不暇的陶誌剛這才回過神來,忙轉向送行的社員群眾作起最後告別:

“父老鄉親們,你們的心意我領了,下麵請回吧,我這就要上路了。”

二0八、

隨後,隊長、會計和村上鄉親們堅持地簇擁著陶誌剛及其兩位隨行知青一道直送到了村口、、、、、、

麵對眷念不舍的場景,陶誌剛再一次地轉身回敬道大家:“好了,鄉親們,請留步吧,‘千裏相送,終有一別’啊。”

至此,隊長、會計才終於向送行的社員群眾們發起話來:

“那好吧,就送到這裏了。”

“下麵大家請回吧。”

接著,他們不得不再與陶誌剛作起最後話別,

“小陶,希望你到了部隊上要好好幹,能不斷取得進步啊。”

“那下麵我們就不再送你了啊,路上走好,祝你一路順風。”

“嗯。”陶誌剛點起頭地應聲道。突然,他又想起了關係到自己一生政治前途的大事情來,“唉,隊長,我想起來了,以上我先後向大隊遞交過兩份《入黨申請書》,對加入黨組織報有強烈願望,不知大隊支部可討論過了?”

“嗯,記得前麵在接到你遞交上來的《入黨申請書》和了解到你對加入黨組織報有的強烈願望後,大隊黨支部結合你插隊下鄉的良好表現和對黨組織的充分認識,最後經過反複討論和研究,決定將你已具備入黨條件材料上報給了公社黨委、、、、、、

但沒想到就在等待這批複下來時,你又突然提出了要報名參軍,並都已離開要出發了,這在我看來已是來不及沒辦法再落實了。”隊長顯得無奈地回應道陶誌剛,“咳,經受組織考察了兩三年,真是來之不易啊,太可惜了。”

“隊長,那能不能把我這一情況如實地反映給部隊黨組織啊?”陶誌剛又向隊長懇求地征詢道。

“嗯,這倒是個辦法。”此時,會計望起隊長點起頭地認同道。

“嗯,那行,明天我就去找大隊黨支部商議下,讓他們把你以上遞交過的《入學申請書》和大隊支部討論通過你加入黨組織的意見及上報到鄉黨委待批等證明材料整理成一份檔案,隨後就寄到你們部隊黨組織上去。”隊長當場表態地安慰起陶誌剛,“就這樣吧,陶誌剛,你放心地去吧,不要有太多的顧慮啊,這件事就交給我來辦了。”

“那好吧,謝謝組織、領導對我的關懷了。”最後,陶誌剛帶著委屈和傷感,隨著兩位陪伴送行的知青一道終於離開了這座讓他經受了痛苦磨練三年的小山村。

二0九、

離開了插隊農村

“五.七”班的陶誌剛,接著便乘車回到了父母親所在的□□單位家中。

按倒計時,離帶兵定好的出發時間已剩下不多了,於是,他又抓緊地整理起家裏確實需要帶上的物品和入伍配發的軍用行裝。

陶誌剛的上人家庭原是個“三八”式的老幹部家庭。屋內除了幾樣老式家具和牆上貼起的幾張獎狀榮譽外,便就再也沒有什麼可值錢的東西了。

然而,陶誌剛生在這個家中,平時總是感到非常溫磬,尤其是在與家人麵臨將要分離時,他感到了格外地依戀不舍、、、、、、

正當陶誌剛沉浸在一片酸楚當中時,昔日的一幫同學老師又趕來了他的家中,向他表示起道喜祝賀和作起最後話別。

為此,陶誌剛夥同母親又忙著應酬起客人來、、、、、、

“唉,陶誌剛,這回當上兵要去大上海了,都不通知起我們一聲,還想保密啊?”一位架著眼睛中年朝上的方老師帶有幽默地首先詰問道。

“方老師,看你說的,主要還不是因為時間太倉促了,來不及通知你們嗎。另外,也考慮到你們工作忙,怕占用了你們的寶貴時間啊。”陶誌剛一邊安排起老師同學們坐下,倒上茶水,一邊憑借實情婉轉地解釋道。

“其實,早就猜到你還是要去當兵的。”挨坐在方老師身旁的一位女生瞥了一眼陶誌剛含畜地說道。

“那為什麼?”陶誌剛聽了感到有點新鮮,忙跟後地問起。

“因為你那強脾氣人家都曉得,前年驗過一回沒走成,去年驗上了一回又沒走成,今年就猜定你必定還是要去驗上第三回的。記得你曾經也說過,‘這輩子不當上兵是不會罷休的’。”說話的女生羞紅了臉,她便是過去與陶誌剛一道就讀過初中、高中時的同學姚翠萍。正值芳齡十八歲,瓜子型臉龐生著一雙丹鳳眼,勻勻頸項後紮著兩根短秀緶,窈窕的身材散發著青春的氣息,顯得十分俏麗動人。

“怎麼,他都連續當了三回兵啦?”方老師不禁感到驚訝起來,“陶誌剛,你還真有一番決心唉!”

“他十足地就是對當兵有隱。”姚翠萍對陶誌剛帶有十分了解地說道。

“看來還是我們的小姚最了解陶誌剛啊。”方老師又故意地調侃起了一句。

其實,姚翠萍與陶誌剛倆人早先就已成為了知己朋友。回顧以上還是在學校同一個班級的時候,陶誌剛與姚翠萍倆人就已埋下了初戀的種子,到畢業後又經過耦斷絲連的繼續交往,感情得到了進一步加深、、、、、、

隨著發展的日漸成熟成熟起來,倆人的戀愛關係終於開始走向確定下來、、、、、、而此時卻又麵臨到了陶誌剛入伍參軍,即將要奔赴到上海警備區的緊要關頭,姚翠萍再也按捺不住起自己的複雜的心情,想在為陶誌剛臨別送行時,了卻上兩人多年來的一樁心事,與戀人陶誌剛秘密定下終身。

此時,在母親的幫忙下,陶誌剛為大家擺放好了瓜子、果品、點心,接著坐下地瞄起一眼姚翠萍羞澀地說道:“哈,我講過的話,你們還都能記住在,我的想起的心思你們還都能猜得中,不愧為都是我的知已朋友啊。”

“本來就是嗎,記得在學校時,一到開展軍訓活動時,你不就是比誰都來勁啊,無論是野營拉練,還是投彈射擊,你都表現得比較出色,另外還經常喜歡看些部隊打仗片子和戰爭年代的書籍。”早年就對陶誌剛報有敬仰的姚翠萍斯穩地掂了兩粒瓜子放到手上,又懷念地想起到過去陶誌剛在校時的情形。

“你看,這世上最了解你的莫過是翠萍矣。”此時,方老師飲上一口茶水帶有點恢諧幽默、又帶有語重心長地說道。

“方老師,瞧你說的。”頓時,姚翠萍被羞得滿臉通紅。

陶誌剛也覺得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去。

跟著,大家都抿起嘴地寂寂私笑了起來、、、、、、至於陶誌剛與姚翠萍的這層關係,其實,在場的老師同學早已是心知肚明了。

“這有什麼感到不好意思的啊,你們過去都是在一個學校同坐過的同學,兩人又建立了這麼長時間的關係,現在陶誌剛當兵你們都要分手了,還有什麼好藏著捱著的啊。”方老師想利用此次場合機會進一步挑明陶誌剛與姚翠萍的這層關係,更好把他們撮合到一起,以達成成人之美的願望。

“陶誌剛,你聽到了啊,方老師說的言之有理啊。”

“就是的,兩人都要分手了,要好好說上些體已的話呀。”

“陶誌剛你身為男人在這個時候更應該主動點才是啊。”

另外三位其他同學一邊品嚐著點心,一邊飲起茶水地也跟著捧起場來。

這讓姚翠萍、陶誌剛感到靦腆地雙雙把頭埋的更深了。

“唉,陶誌剛,你們什麼時候正式出發啊?”為了緩解一下氣氛,方老師又自然地改變話起題問道。

“噢,就是明天一大早。”陶誌剛當即抬起頭地回答道。

“呃,時間還挺蠻倉促的嘛,看來我們趕來的還算巧的噢,否則再遲到一步,不就見不到你啦。”方老師感到僥幸地說起。

稍頓了一會,方老師呷進口茶水,又不無感歎地說道:“咳!誌剛,過去我對你在學業上是報有很大期望值的啊!在校時,你的文科成績是很不錯的啊,如今又恢複了高考製度,你隻要稍許再抓緊複習一下,是很有希望能考上大學的,而你卻選擇上了當兵,棄文從武,這確實是讓人感到出乎意料,令人惋惜啊。”

“就是的嘛!現在是多好的機遇,憑你在校時打下的學習成績基礎,你稍微加點油保準能考上一所好大學的,到時出來拿到一張髦的文憑那該有多吃香啊。”坐在方老師對麵的一位生得胖乎乎的,鼻梁上也架上了一付眼鏡的男生剝著橘子慢條斯理地接上說道。

“咳!陶誌剛,不是我說你不高興聽,作為老同學我說你真傻啊,如今當兵有什麼意思,不就是去盡義務嗎。吃苦受累不講,隨時都有要獻出生命的可能,還不如準備去報考大學或待在家裏等待分配工作。況且,幾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父母在其子不遠遊矣’”又一位生著萍果臉旦,剪起耳刀毛的,生性活潑的女生嗑著瓜子也直接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