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3)

五十一、

論尋找牲畜飼料,當然是要數當地邊疆戰士在行,相對內地支前人員來說卻又是一項新的需要學習鍛煉內容。

根據連隊喂養牲畜需要,一班這回主要任務是要尋找回豬飼料。而在野生植物中,芭蕉可謂是喂豬的精飼料了,豬子見了是最肯吃的。

然而,較遠的山頭去不了,附近山上生長得又有限,加之,平時砍伐的又較多,能找到的機率已是剩下不多了。

針對這種情況,湯班長與陶班付經過商量,決定全班兵分兩路,分別由他倆各帶6人攀上山崖向著幽穀境深處搜去、、、、、、

此時,說是由正付班長帶隊,倒不如說是在由少數民族戰士帶隊。

“快來看啊,陶班付,我發現到芭蕉了!”突然,分在陶班付一路的一位支前戰士興奮地嚷了起來。他便是來自內地河南籍的漢族戰士黃挺鬆。

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大家發現到在不遠處的山坡上是生長著有一棵類似芭蕉的大樹。

“咳!那不是芭蕉好吧,那是棵棕櫚樹。”諳熟當地生長植物的邊疆傈僳族戰士孫怒江一眼認出道“芭蕉樹還要比這高些,而且長出的葉片是整的,不象照這樣分叉的。”

“唉,真掃興,讓我們大家空喜了一場。”一位邊疆連隊戰士跟著譏言了一句。

隨後

,傈僳族戰士孫怒江帶領著大家又重新地向著另一處山腰深處尋去、、、、、、

“唉,這回我可發現到真的芭蕉樹了,而且還不止一棵呢。”沒走到一會,忽聽到又一位分在陶班付一路的一位支前戰士不禁又喊了起來。他便是來自內地四川籍的漢族戰士方小勇。

順著方小勇視線大家又不約而同地望了過去,原來挨在跟前的對麵山上確實是長有著兩棵粗壯的芭蕉樹杆,且山跳澗還擔有著一根樹杆獨木橋,通到山涯彼岸,顯得異常險峻。

“那不是長在對麵山上的嗎,怎能砍的到啊?”陶誌剛慎怪地白起了方小勇一眼。

“班付,你看,那中間不是還擔有著根樹杆嗎,讓我來試試。”說著,方小勇便躍躍欲試地來到了山跳前。

“不要亂來,,太危險了!”陶誌剛立馬上前拽住了方小勇。

“唉,班付,前兩天,我們在學習‘反擊戰’英烈報道中,不是聽到湧現出一個叫陶紹文的爆破英雄嗎,他從前就曾在一個山跳澗擔起的獨木橋上勇敢地走了一個來回呢!”方小勇懷著無比崇拜的心情說道。

“那是陶紹文,不然怎麼被稱之為了英烈了呢,比起他來,我們都還是差把火啊。況且,臨來時,連隊還一再關照過我們要多注意安全,可不能在這裏為砍上兩根豬飼料而充當英雄做無為犧牲啊。”陶誌剛冷靜地說服著自己的內地戰友方小勇。

“就是的,不要到時沒撈到吃上豬肉,反而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那就太不值了啊。”

聽到孫怒江趁機搞笑地說道,大家頓時都忍俊不住地笑出了聲來。

“孫怒江,就你會亂戳笑話,我這不也是在為想為公挺身而出啊?即使到時我沒撈到吃上豬肉,也能讓你多吃上點豬肉,養得肥肥的,再上到戰場,好多殺死他幾個小鬼子啊。”方小勇隨即替自己解圍地回敬到孫怒江。

“當然,應該肯定方小勇的這種勇於獻身精神還是值得大家學習的,隻不過是要講究點科學方法,即要有勇還要有謀才行。”陶誌剛一邊替戰友方小勇打起園場,一邊又趕緊打住地摧促起大家:“好了,好了,都不要再耍貧嘴了,下麵還是讓我們趕快地尋找芭蕉飼料吧、、、、、、”

隨後,陶誌剛又領起大家跟著孫怒江繼續地朝著峽穀深處尋去、、、、、、

時間已越過了中午十二點多鍾,大家非但沒吃上一點東西和飲上一口水,而且連一棵芭蕉也沒砍到,這讓大家開始感到了有些焦躁不安和饑渴難耐、、、、、、

正當此時,堅持帶領著大家尋找起芭蕉的孫怒江在又來到一處新的山凹地裏時,終於,驚喜地發現到了一片嫩綠的芭蕉屬植物。

“啊哈,這下跑不掉了吧,總算讓我給找到了!”邊疆傈僳戰士孫怒江指起不遠處山凹裏的一片芭蕉樹對著陶誌剛他們自豪地說道:“陶班付,你們看,這才是我所要帶你們找的芭蕉。”

“唉,總的來看,我們今天的遠氣還算是不錯的,終於找到要砍伐的芭蕉飼料了。”陶誌剛也感到高興不已。

“班付,你快過來看啊,這兒還正好有五、六棵呢。”

“這麼巧啊,好像就是事先為我們準備好了的,“正好夠上我們每人扛一棵。”

“我要這棵大的──”

“那我要那棵粗點的──”

此時,就見忘了饑渴的戰士們興奮地湧上前去鬧騰了起來、、、、、、

“好了,不要鬧騰了,反正是夠上你們每人扛回一棵的,下麵就開始抓緊砍伐吧。”考慮到時間關係,陶誌剛不免又督促起了大家一句。

此時,孫怒江一邊招呼起陶誌剛,一邊扒開砍倒的芭蕉心蕊。

“唉,陶班付,你到現在還沒吃上午飯,正好我給你吃樣新鮮東西,可讓你先充充饑。”

“是什麼新鮮東西啊?”陶誌剛不禁感到好奇地問道。

“你看,就是這芭蕉蕊啊。”說著,孫怒江便掰開一塊芭蕉蕊塞進了嘴裏,美滋滋地嚼咽了起來。

“這不是砍回去做豬飼料的嗎?怎麼人也能吃啊?”望到吃下芭蕉的孫怒江,來到跟前的陶誌剛不禁感到了有些驚訝。

“啊呀,陶同誌,看來你們內地人就不懂了,這芭蕉蕊啊,不但人能吃,而且還是非常有營養的呢!”

“是什麼味道啊?”聽起孫怒江的介紹,陶誌剛越發感到新奇地問道。

“咳!你嚐上一口不就曉得啦。”說著,孫怒江又掰下了一大塊遞到陶誌剛手上。

“反正是挺嫩、挺有水的,還帶有些甜絲絲的味道。”

確實是感到有些饑渴難耐的陶誌剛,在孫怒江進一步誘惑下,終於忍不住地品嚐了起來、、、、、、“嗯,是挺嫩、挺有水的,還帶有些甜絲絲的味道。但就是有點青芳氣,讓人感到還不大習慣。”

“多吃上幾口就會慢慢習慣了”

在孫怒江的帶領下,其餘砍好芭蕉的戰士也都迅速地掰下芭蕉蕊貪婪地吃了起來。

“嗯,確實是挺嫩、挺有水的,蠻解渴的。”

“還帶有些甜絲絲的味道,蠻好吃的唉。”

“這下可為我們緩解了下饑渴,下山腿杆不會再發軟了。”

哈哈哈、、、、、、

饑渴的戰士們象是遇到了美食,吃得頗為開心,留下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從而,也使陶誌剛他們從這些少數民族戰士身上看到了一種最直樸、最純潔、最親切、最善良的東西。

“唉,陶班付,不知湯班長他們現在可下山了?”待大家吃好了芭蕉蕊,孫怒江開始問起道。

“我猜想他們可能是已下山了,因為他們那邊除了趙爽是內地來的其餘都是疆戰士,找起芭蕉來肯定是要比我們這邊快些。”經過分析判斷,陶誌剛開始回過神地摧促起大家:“噢,我們也該要打道回府了,大家都休息好了吧,快扛起芭蕉準備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