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1 / 2)

陳、張兩人在麥道先生辦公室等楊惠民等了將近一個小時,卻始終不見他的影子。麥道先生隻好再派人去找,回來稟報的人說,一個小時前,楊探長接到一個電話就出去了。到哪裏辦事不知道,何時回來也不知道。

兩人隻好告別麥道先生,並說好楊惠民一回來,即讓他來警察廳報到。然後,兩人便離開法租界,回到了警察廳。

果不出陳逸楓所料,李玉香的筆記本裏寫的都是日記。雖然大部分是生活瑣事,但關於蘭姐其人,卻仍有一點記錄。

中間一篇日記是這樣寫的:“三月初四日,晴。今天是禮拜日,正好我休息。蘭姐說幫我介紹一個男朋友,要我去她家一趟。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自己談戀愛,讓人作媒實在不好意思。後在燕蘋的勸說下,還是去了徐家彙十二號蘭姐家。

我這是第一次去她家。哇,好氣派的房子。我都不知過了幾道門才來到書房邊一個小客廳裏。我進去時,一個小夥子已在裏麵了。經蘭姐介紹,他叫朱桂平,是杜老板的養子。今年才二十一歲,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我不要求找文武雙全的人,我隻要找一個對我好的男人就可以了。經過交談,我覺得這個朱桂平還是不錯的。樣子長得帥不說,那不俗的見識和通情達理的談吐,使我不能不佩服他出汙泥而不染的品格。我覺得,這一生有一個這樣的男人相伴,心願足矣!”

徐家彙十二號就是常樂天家。看來,為李玉香作媒的就是徐靜茹無疑。

再看那封信,是一個叫阿生的人寫的。信封上沒有寄信人的地址,隻寫了“內詳”兩個字。信的內容是告訴李玉香,自己是李玉香哥哥的朋友。現在通過親戚的關係,為李玉香在電話局找了一份接線員的工作。讓她接信後去電話局找一個姓厲的副局長,即可得到安排。

看完日記和來信,陳逸楓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第一,從日記和信的內容來看,似乎並非十分重要。可李玉香為什麼要將它們藏在掛在牆上的像框後麵呢?這裏顯然是一個不易引起別人注意的地方。陳逸楓的母親之所以把紅棗藏在像框後麵也是這樣想的。這說明這本日記和信對李玉香是很重要的。因而,特地藏在一個不易被別人發現的地方。表麵上看並不十分重要,但東西卻偏藏在一個十分隱密的地方,不能不使陳逸楓產生遐思。

第二,寫信人自稱是李玉香哥哥的朋友,既不寫明寄信地址,也不將自己的全名相告。如此藏頭露尾,又是為什麼呢?

第三,蘭姐——徐靜茹既是李玉香和朱桂平的媒人,又是偷竊麥道先生假香爐的主導者,這又是為什麼呢?朱桂平和李玉香先後被殺,至少說明他們與杜公館香爐被盜有某種關聯。而徐靜茹又是他們的媒人,難道就沒有關聯?她若與此有關,又為什麼還去冒著風險偷一個假香爐?

第四,有一個神秘的男人自從李玉香死後就一直沒出現過,他到底是誰?是這個寫信的人嗎?或者,是寫信人的親戚?或者是......?

第五,自己從法租界回來到現在,已經快三個小時了,可是,楊惠民既無電話過來更不見人來。是他工作太忙還沒回辦公室?還是已經得到了消息而故意回避?

想到這裏,陳逸楓不由得後悔起來。後悔自己不該在杜公館談論案情。隔牆有耳的古訓自己怎麼就忘了呢?為了證實一下自己的推測,陳逸楓立即撥通了楊惠民辦公室的電話。可是,電話響了很久卻沒人接。陳逸楓愈加感到自己的擔心會變成現實,便又撥通了麥道先生辦公室電話。得到的回答是正在派人尋找楊惠民,一旦找到,會馬上讓他過來。

陳逸楓覺得,現在必須迅速查清幾個問題:一是寫信人到底是誰?二是徐靜茹是否參與了杜公館的香爐竊案?三是楊惠民現在在哪裏?陳逸楓相信,隻要把這三個問題查清楚了,香爐案也就快結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