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唐張萬福撰。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目 錄

卷上

戒目

正一法目

道德經目

三皇法目

靈寶法目

靈寶五符

東西禁文

五嶽真形圖

三皇內文

卷下

三天正法除六天玉文

明科信品格

七寶

金銀二十四兩

上金九兩

金環十口

金龍三枚、金紐二十七口

金龍玉璧簡文

金環玉環

斷環

青絲

斷髮歃血

絳巾、碧巾

五香

方綵

命繒

命米

金羊

玉鴈

金魚、玉魚

五色錦

青羅、紫羅

青布

紙、筆、墨

券契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卷上

前闕

張萬福伏尋經旨,人從虛無自然中來,結形抱識,法天象地,備含萬類,神明保衛,貴不可稱尊,亦叵匹而染習,塵勞流浪,生死不能自悟。天尊大慈,善勸方便,說經演戒,開度天人,普使男女同登正道。然氣有清濁,人有賢愚,故教有三乘,形分萬等,法門漸頓,蓋有由矣。略說傳授指要如左。

戒目

三歸戒。些二戒者,初起心入道受,令歸依三寶也。

五戒。此五戒者,令除五欲、修五德、持五戒、出五濁也。

八戒。此八戒者,持八事以契八神。上二戒,錄生所受也。

無上十戒。此十戒者,在俗男女所受,斷十惡、行十善也。

初真戒。此初真戒者,新出家所受,謂始脫俗服入道也。

七十二戒。此七十二戒者,正一弟子所受,即仙靈錄輩是也。

百八十戒重律。此男官、女官、正一道士所受,老君授幹吉者也。

天尊十戒十四持身品。此清信弟子久誌局所受也。

太清陰陽戒。此五千文錄弟子受。

想爾二十七戒。此太上高玄法師所受。

洞神三洞要言、五戒、十三戒、七百二十戒門。些三皇弟子所受。

百二十九戒。此昇玄內教弟子所受。

閉塞六情戒。此靈寶初盟所受,即破自然券也。

智慧上品大戒。此靈寶中盟,與入帙經同所受。

三元百八十戒。此靈寶大盟所受。

智慧觀身三百大戒。此上清道士所受。

元始天尊以開皇元年七月一日午時,於西那玉國鬱察山浮羅之嶽長桑林中,授太上道君智慧上品大戒法文。天尊告太上道君曰:今當普宣通法音,開悟群生,為諸男女解災卻患,請福度命,拔諸苦根,使生者見道,身脫八難,死者歡樂,飲食天堂,早生人中,轉輪聖王。修齋求道,皆當一心請奉十戒,諦受勿忘,專精默念,洞思自然,勿得雜想,撓亂形神。天尊又曰:夫欲安身治國,使門戶清貴,天神祐護,地祇敬愛,當修善功,勤心齋戒,廣施法門,先人後身,有惠於萬物,功普於一切,功滿三千,白日昇天。修善有餘,天降雲車;弘道無已,自致不死。斯本行之上戒,可不尊奉之乎。

又智慧觀身戒。太微天帝曰:我始學之時,唯知請經,不知尋戒,乃歷劫生死,不奉觀身大戒,當何由得仙乎?故道學當以戒律為先,道家之宗尊焉。法應習誦,上品大聖,皆祕而不書。若有法而無戒,猶欲涉海而無舟檝,猶有口而無舌,何緣度兆身耶?先須誦習,不容懈惰。萬福曰:凡初入法門,皆須持戒。戒者,防非止惡,進善登仙,眾行之門,以之為鍵。夫六情染著,五欲沈迷,內濁亂心,外昏穢境,馳逐名利,耽滯色聲,動入惡源,永乖賢域。自非持戒,莫之能返。故經雲:持戒製六情,念道遣所欲。又雲:學道不修齋戒,徒勞山林。又雲:皆從齋戒起,累功結宿緣。飛行淩太虛,提攜高上人。凡受戒,皆須詣師伏受,抄寫誦習。若兼經受者,則不須也。

正-法目

一將軍籙,十將軍籙。些一件,童子所受。

仙官七十五將軍籙。陽主男

靈官七十五將軍籙。陰主女,此二籙,男女合,名仙靈百五十將軍籙也。

九宮扞戹 六害神符 田部禁炁

都章畢 九天破殗 大小斬邪

天靈赤官 元命赤籙 大小召籙

九州社令 九天兵符 九天真符

翻天倒地 青甲 赤甲

赤丙 無終 八牒

五牒 八宿 七星

紫宮 紫臺 三將軍

些一十四仲、三十六籙,舉其大略,餘一百卷階,具有本經,分不詳備。

《正一法文科戒品》曰:總統天地一切神鬼,誅伏邪魔,斬滅妖精,徵靈召氣,製禦山川,滌蕩氛穢,章奏傳驛,通達神仙,莫先乎正一矣。

萬福曰:凡人未受正氣,皆被六天鬼神、妖精魍魎、一切邪魔之所中害,不能分解,以自兔脫,煩惱在身,痛苦疾病,妨於修道,夭人年筭。太上慈悲,出法施化,製伏強梁,建神立號,布炁徵靈,消滅邪魔,摧攝精魁,使清濁殊貫,人鬼區分,正己除邪,一以統萬,而邪由正理,萬自一宗,故總錄群靈,同歸真道也。其天丁甲卒、仙官吏兵,蓋道一分靈,凝神布炁,外光妙用,內發精明,虛映既彰,真官斯應,可以神會,難用慮思。凡諸經所明,莫得譯究矣。

道德經目

《道德》上下二卷。《河上公注》上下二卷。

《相爾注》上下二卷。《大存圖》一卷。

《傳儀》一卷。《朝儀》一卷。

《齋儀》一卷。此《太玄經》所明,應受持修行。

《老君西昇》一卷。《妙真》上下二卷。

《內解》二卷。《節解》二卷。

《高上傳》一卷。《無上真人傳》一卷。

《紫虛籙》一卷。此左仙公、及金明所說,傳授修行也。

《太極左仙公道德經序訣》雲: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天人之自然經也。老君以上皇元年正月十二日丙午太歲丁卯,下為周師,到無極元年太歲癸醜五月壬午去周,以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度關,以二十八日授尹真人太上《道德經》。其經,十方諸天人神、仙鬼神,所宗奉也。道士鄭思遠曰:餘師葛仙公,受大極真人《道德經》,教以口訣雲:此經,道之祖宗也。誦詠萬遍,夷心注玄者,皆以升仙。太上《玉經隱注》曰:常能讀五千文萬遍,太上雲龍下迎。萬遍畢未去者,一月三讀之耳。須雲駕至,便升仙也。《隱注》又曰:居家學道,當受五千文。月朔半晦、本命日、八節日,日中、夜半時,各一遍讀之耳。誌心奉行經上妙事,託形太陰之精,天帝雲車迎人身神,不經泰山三官地獄考罰之中也。上生天堂天帝之前,下生人間侯王之家,相好具足,亦轉女為男,結緣上清。此經博通群品,無大無小,隨誌所求,無有拘礙,送死養生,罄無不宜也。亦能安國寧人,製伏邊夷,莫不順道者也。斯經妙矣,弗有尚焉。

萬福曰:夫五千文,蓋三洞之精華,一乘之奧旨,理身理國,遣有歸無,言象莫詮,尋繹難極,而百王楷式,千劫不刊之文也。故太極左右官得道諸仙,及太玄都山聖真,常研味道德,誦詠幽玄矣。凡夫得之,清齋千日,誦之萬遍,雲龍下迎,仙童侍衛,萬劫長存之術耳。老君授尹喜,行之道成,從老君化胡,周遊天下,出有入無,變見自在,為無上真人文始先生,亦為先師矣。

三皇法目

金剛童子籙。普下版。三一真諱。

三將軍圖。九皇圖。三皇內文。三皇大字。

洞神經十四卷。陶先生所傳+三卷

《靈寶經》雲: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至上皇元年出書時,號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經》雲:三皇者,則三洞之尊神,大有之祖炁,天皇主炁,地皇主神,人皇主生,三合成德,萬物化焉。洞神三皇之經,傳訓下世,領化佐國,扶助兆人,故天子得之,鳳凰下降,祥瑞出見,役使百神,無所不辟。若入名山,遊行八極,天下鬼神,無敢當之,上士昇仙。

萬福曰:夫得道諸仙真聖,雖超出凡界,亦有攝化職統,主諸天地洞府山川,召鬼役靈,呼雲製雨,以活萬姓也。此文,蓋太上自然之章,神真之信,神寶君所說,化乎九仙三皇,各受一篇,而天下大化,因號之焉。文字宛奧,理事精微,具載經中,卒難詳備矣。

靈寶法目

自然券。中盟經四十七卷。

大盟真文。八景內音。

《真文赤書經》雲:元始洞玄靈寶赤書玉篇真文,生於元始之先、空洞之中,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無祖無宗,靈文晻曖,乍存乍亡,二儀待之,以分太陽,待之以明,靈圖革運,玄象推遷,乘機應會,於是存焉。天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發光,靈文鬱秀,洞映上清,發乎始青之天,而色無定方,支勢曲折,不可尋詳。元始鍊之於洞陽之館,冶之於流火之庭,鮮其正文,瑩發光芒,洞陽炁赤,故號赤書。靈圖既煥,萬帝朝真,飛空步虛,旋行上宮,燒香散花,口詠靈章。是時天啟十二玄瑞,地發二十四應,上慶九天之靈奧,讚三天之寶明。神風既鼓,皇道鹹暢,元始登命,太真按筆,玉妃拂筵,鑄金為簡,刻書玉篇,五老掌錄,祕於九天靈都之宮,玉女典香,太華執巾,玉童侍衛,玉陛朝軒,九天上書,非鬼神所聞。天寶之以致浮,地祕之以致安,玉帝掌之以得鎮,三光乘之以高明,上聖奉之以致真,五嶽從之以得靈,天子得之以致理,國祚享之以太平,寔靈文之妙德,廼天地之玄根,威靈恢廓,普加無窮。蕩蕩大化,為神明之宗,其量莫測,巍巍乎太空。又雲:元始五老赤書玉篇,出於空洞自然之文,於未有之中,生天立地,開化神明,上謂之靈,施鎮五嶽,安國長存;下謂之寶,靈寶玄妙,為萬物之尊。《東方真文》曰:生神寶真洞玄章,南曰南雲通天寶靈拎,中曰寶劫洞清九天靈書,西曰金真寶明洞微篇,北曰元神生真寶明文。五老玉篇,皆空洞自然之書,祕於九天靈都紫微宮七寶玄臺,侍衛五帝神官。依玄科,四萬劫一出靈寶真文,以赤明開玄之始,號曰空洞赤書景皇真文。天地分判,天號之靈,地號之寶,故曰靈寶二十四生。經雲:上皇元年九月二日,後聖李君出遊西河。值元始天王,李君稽首曰:昔蒙訓授天書玉字二十四圖,雖得其文,未究妙旨。今遇天尊,願垂成就。於是天王口吐洞玄內觀玉符,以授於君,使清齋千日,東向服符,形神備見,自當洞達,諸疑頓了。李君稽首,奉承教旨,具依天儀,長齋千日,東向服符,八景神並見身中,金書玉字、二十四圖,空中而明,文彩光鮮,洞徹無窮。赤明元年正月上寅一日午時,元始天尊於赤明天中、南霍之丘丹靈洞宮,敷羅五色,黃金為壇,白銀薦地,七寶告靈,傳度洞玄。金書紫字,玉文丹章,自然靈圖,二十四真,三部景神,天仙飛仙,神仙地仙,兵馬乘騎,以受太上無極道君,依威儀玄格、明真科文,度人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宿有金名,列字諸天。應仙之人,大運之終,當收文還上大羅七寶玄臺紫微宮中。《玉字上經》曰,天真皇人曰:天書玉字,凝飛玄之炁,以成靈文,合八會以成音,和五合而成章,大運啟期,琳琅自生,神風虛奏,韶響洞鳴,煥乎諸天之上,朗耀太幽之中,與龍漢而俱化,披赤明於延康。二儀待之以判,三景待之以分,上聖乘之以神,五嶽寶之以靈,一切得之以生,國祚享之以安,落落大範,巍巍高尊。奉之者長存,寶之者真降,修之者神仙,度死骸於長夜,鍊生魂於朱宮。妙化之文,出於自然,混之不濁,澄之不清,毀之不滅,滅而復生,高秀太虛,萬帝之宗,威靈恢廓,難可名焉。天真皇人曰:度授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當依明真典格,以朱書白素上,資七寶鎮靈,金繒效心,拜黃繒章表,告諸天度文,露文中壇,三日三宿,不遇風雨,文無飛揚,合真以傳。天真皇人曰:修飛仙之道,及滅度之法,屍解隱化,輪轉生死,隨運逍逼,無拘太陰,當朱書諸天玉字、無量內音,白素佩身,隨文服禦,心不受穢,五內清和,六府恬寂,空碧無為,八年洞達諸天,坐見十方,神真交降,體生玉光,馳騁龍駕,白日登晨。玉章上道,四萬劫一傳,隨節服禦百日,諸天記錄,地官削簡,八年神真自降,體生玉光,洞達幽虛,坐睹自然,死屍更生,反胎還人,轉輪不滅,生死得仙,輕洩漏慢,身負河源風刀,萬劫終不得仙。明真舊格,宜祕之焉。

萬福曰:夫靈寶真文,生於空洞之中、元始之先,天地未根,日月未光,幽幽冥冥,無祖無宗。元始鍊之於洞陽之館,冶之於流火之庭,鮮其正文,瑩發光芒。於是太真按筆,玉妃拂筵,金童散花,瓊女揚煙,五帝侍衛,三界朝軒。天寶之以致浮,地祕之以致安,五嶽享之而安鎮,一人則之以太平,保製劫運,吐納陰陽,教化一切,儀範萬天。諸得道大聖、眾至真、諸君丈人,莫不奉行靈寶,誦詠其篇,與天地而同沒,共日月以俱懸。大周天地,近存我身,勤修之不死,暫行之長年,為天人之舟檝,皇幽明之福田,其理宛奧,莫得而言,傳之浩劫,愚豈知焉。

靈寶五符

《太玄經》曰:天地萬神,皆六甲之部使也。老君行之,長生度世,坐致行廚,隱形易體,坐在立亡。出不擇日,行不擇時,盡監萬神,辟除疾病,踰江越海,不避風波,從天入淵,虛無自然,逕入崑崙,不死之道,上升太清,登造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