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如入無人之境,攻破太倉、上海縣,犯崇明、嘉定、蘇州等地,肆意攻城掠地、蹂躪百姓。
賊寇野蠻入侵下的慘象,終於刺痛了明王朝的神經。
朝廷任命張經為總督大臣,把一堆亂攤子扔到了時任兵部左侍郎的張經頭上,讓他想法子禦敵救國。
岑花的曾孫子岑大祿受張經征調,她以大祿等年幼不能擔任軍職,請示督府允許她親自帶兵前往江浙前線征倭。
張徑知道瓦氏有膽略、有威望,便準其所請,授予其“女官參將總兵”軍銜。
此時,瓦氏夫人已經五十八歲了。
這一次,瓦氏夫人將兩位曾孫帶上戰場,出征前,她對著家鄉父老莊重立誓:“是行也,誓不與賊俱生!”
此去沙場,迎接他們的是巨大犧牲。
雖有張經費心籌謀,然而貪官當道,排擠張經,派遣初來乍到的將士倉促出征,以至“兵眾失亡甚眾”。
盡管付出慘重的代價,他們不減英勇,竭力廝殺,用鮮血換得倭寇有去無回。】
『這麼看岑花其實挺會教孩子的,岑邦相是個什麼情況』
『你第一個號比起第n個號肯定差點不是一星半點』
『真的好慘,短短一輩子,瓦氏夫人一直被迫不停地與親人道別』
『我記憶出錯了?大明水師何等威風,怎麼弱成這樣了』
『大人,時代變了,到這裏早廢了』
『到正德、嘉靖年間,朝廷見海上無事,不願供養兵士』
『真該讓朱元璋和朱棣好好看看,也不知道能不能氣死他們』
朱元璋、朱棣:....謝邀,已經在氣了。
先前他們笑話宋朝窩囊,如今看來明朝比起來好像也不遑多讓。
倭寇入侵的畫麵與後世之經曆重疊,他們羞愧難當,沒想到居然是從明朝開始的事端。
已經打下那塊邊陲小國的朱元璋此時依舊憤恨不已。
那群畜生實在可惡,仗著自己國家地方小災難多又離得遠為所欲為。
若不是天幕,朱元璋估計懶得跟他們計較,不想讓將士們做無謂的犧牲。
另一邊的朱棣也是,他的重心都在北伐,沒想到那塊小島也能掀起這麼大的浪。
最讓他們生氣的,莫過於朝廷的不爭。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難道他們的後世都忘了嗎?
到最後,居然要一個年近六十的老嫗力挽狂瀾,實在是讓人不恥。
看到兩位先祖名字的朱厚熜已經汗流浹背了,他剛剛對外戚世襲封爵的製度作了變革,並成為永製。
已經封爵的貴戚隻令其一人終身,其子孫不得再承襲爵位。今後皇親、駙馬,都不得再請求冊封爵位。
這番舉動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大體上卻是被人推廣的,畢竟世襲製度占據的爵位太多了,礙了一些人的路。
本來覺得自己做的挺好的,沒想到後麵居然出了這麼大的紕漏。
他默默記下死亡名單,以及天幕透露的有關於他的事情。
現在他隻希望,這位女英雄可千萬不要是因為他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