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山下,十年了,整整十年了,十年期間滄海桑田的變遷,連十年前的那棵小樹苗以變成參天大樹了,何況是人,這十年來足以讓一個八歲小孩心智變得更加成熟,天還是天,可是人呢,早以物是人非。雨,還在繼續,風,還在咆哮,子言卻已經忍受著痛楚站在前院,望著天空的雨,他很喜歡這邊的雨,雨很純淨,也很甜,他就站在這雨水中任憑雨水洗滌他的恥辱,雖然十年來他的武功動作已經接近人體的最後極限了,但是離製一流高手於非命還是有一段距離,他認為十年的碌碌無為簡直就是他的恥辱,人生又有多少個十年呢,也許是他對武功的要求太高了吧。忽然一陣雷電劃過天空,好像天地都要被劈開似的,風吹著他的頭發露出他的臉,原來這臉還是那麼的蒼白,那麼的冷漠,那麼的堅強,風雨也不能撼動他,也不能摧毀他的意誌。但是就在這雷電閃過的時候,那種威力讓子言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真正天之怒,稍縱即逝的瞬間讓子言領悟到了自然與武功的聯係,就像雨一樣,雖然看起來速度極慢,人的肉眼可以看的出,但卻每次都是滴在自己身上的時候才感受到的那種無奈,但以大自然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是說人們永遠都看不到造物者的變化,那種神奇,似有非有,似無非無,卻看武功雖千變萬化,但如果速度能像雨滴一樣,無論你的武功再好也無法防備,天下武功,唯快破之,但是一招要製敵於非命,要不然就算你的劍法再好到最後還是難逃厄運,所以劍不拔則以,一拔就要有開天辟地之勢,但是在敵多的時候還需要靠靈活的步法來配合,這樣才能進可攻,退可逃,因為他這條命現在已經不屬於他,是屬於他孫家的,他是孫家唯一的希望,所以他絕不可以輕易死掉,逃雖可恥,但他不是英雄。
目標已定,隻有行動來實行了,每天黎明初曉就已出門,腳上起初綁著一些重物跑步,與練劍,但後來卻能綁著幾百斤的重物輕鬆跑完他定的路程,劍也越練越快,威力也越來越大,他這才感到有些時候領悟比任何蠻幹更有效。
自從那場雨之後,大自然的奧妙使他現在有點喜歡大自然了,喜歡這片土地的一花一草,蔚藍的天空,蔚藍的海水,還有那飛來飛去的海鳥,還喜歡在海邊看日出,看日落,他這才發現原來是他拋棄了這個世界,不是全世界都拋棄他的,如果不是深仇未報,他還可能會永遠留在這個地方,但這個地方畢竟不是他的家,這種生活沒想到竟也是一種奢求,在這大自然的懷抱中,他十年來冷漠的臉上也露出了第一次的微笑。在他歸去的時候他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隻老虎追趕著一隻狐狸,每一次看似老虎要捉到狐狸,但每一次狐狸都巧妙的躲開,老虎乃號稱百獸之王,為什麼連一隻實力遠不如它的小動物都捉不到呢?子言深思著,子言決定跟著追究下去,觀察了一上午之後,他才發現狐狸原來是利用大自然造物者的神奇,借助天時地利與自己適合自己的路,左躲右閃,最後把老虎卡在樹杈上,那種步法連子言都詫異,那狐狸不走別人的路,卻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這件事之後,子言經常去後山去觀察那些大自然的兒女,觀察模仿它們的身法與它們獨特的生存方式,日複一日,月複一月,每天子言回來都把所看到的看能不能融入他的劍法當中,舍其弊,利其利,這樣才能使他的劍法更加詭異與更具威力。
春至,南方多雨水,多雷,這個是大自然的奧妙之處,不可理解的是這幾天雷州境內竟多天連續響起暗雷,而不見風雨,但當地五族俚、僚、侗、僮、苗各族的祭師卻以為會有不幸的災難即將降臨,雷神即將會懲罰那些充滿罪惡的眾生,自做孽,尤可贖,但是天做孽,不可活,雷公之怒是雷州人民萬萬不可想象的,況且雷公乃五族之圖騰,所以各族要趕在元宵節前準備好祭雷的所有準備,祭雷場地設在一個上古道場,這個道場有多久的時間了恐怕連五族長老都搞不清楚了,傳聞自上古時期,雷神助軒轅黃帝大破蚩尤之後,軒轅黃帝為了紀念雷神的功績所建,祭場乃當年雷神當年修煉、布道、得道之地,並傳授祭雷的方式與祭雷的道具於雷神的子民,侗得天雷車,雷車出烏雲聚,俚得天雷旗,旗幟一揮隱雷起,僚得天雷錘,雷錘一震風雲嘯,僮得天雷鼓,天鼓一響晴霹靂,苗得天雷鑼,天鑼一敲四方平,五件物品合一才能祭雷,缺一不可,這幾千年來一直保存在各族手上,各族也視為鎮族之寶,不到祭雷之典都是一直由祭司們保存,而且是重兵守護。雷州古時的祭雷活動分為五次,第一次稱為“請雷”,第二次稱為“開雷”,第三次稱為“響雷”;第四次稱為“酬雷”,第五次成為“封雷”。祭雷前由鑼鼓隊、旌旗隊、僧尼、族老、歌手、大眾等按八卦圖型排列成八卦陣。場中央置一個大銅鼓,鼓麵為太極圖,法師站在鼓上主祭。第一列陣為鼓陣,每方置108麵銅鼓,每鼓飾以雲雷紋;第二列陣為鑼陣;第三列陣為旗陣;第四列陣為僧尼;第五列陣為族老;第六列陣為歌舞手;第七列陣為本地土著;第八列陣為賓客;列陣之外的便為遊人及觀眾。司祭人員在正麵就座。法師宣布祭雷儀式開始後,各族人士一律伏地虔心叩拜,向雷公祈禱“風調雨順,保一方水土民安”,接著由天雷車祭出,天雷車名車其實不為車,乃轎,裏麵供奉著雷神之雕像,天雷車開出,名曰“清道”,天雷車一出的時候百裏晴空忽然烏雲自四方似黃河之水滾滾而來,瞬間天空烏雲密布,接著由天雷旗祭出,旗幟上繪畫著神秘的五行八卦圖,旗幟仿佛在召喚著雷神,天空立即暗雷陣陣,接著由雷錘雷鼓同時出場,雷錘雷鼓傳說是軒轅黃帝捕殺蚩尤大將蛟龍之身煉製而成,龍骨為錘,龍皮為鼓,上麵紋飾著雲雷紋,雷錘雷鼓一擊猶如天雷發怒,頓時雷聲陣陣,連發式的閃電自九玄天之上劈下,在天空上猶如繪就了一幅神奇的五行八卦圖,與地上的八卦圖遙遙相呼應,閃電和雷鳴又是那麼的雄偉壯觀又令人生畏,毫無另人質疑它的威嚴,它的強大。接著由僧尼大眾出場頌經,然後便是各族老頌唱銅鼓歌;之後由歌舞手出場唱雷歌、演雷劇、奏雷樂、跳儺舞。其歌樸素悠揚,感人心肺;其舞古樸粗獷,原始迷人。隨著演出不斷推向高潮,旌旗招展,萬鼓齊鳴,響聲如雷,震蕩百裏。正式開始後,整個祭雷活動感天地、泣鬼神、震人心。擊鼓是非常講究的,慢打一輪緊打一輪,一輪輕點一輪重擂,每輪擊鼓必須是十八槌。當擊鼓至第六輪最後一槌即第一百零八槌時最為響亮。頃刻間萬鼓競發,百裏可聞,祭雷活動進入最高潮。大祭司在最後一槌落鼓的同時迅速擊打位於陣中間的天鑼,旋即“轟隆隆”一聲,晴天霹靂,電閃雷鳴瞬間而去,風雲也接踵而去,天空又歸於百裏晴空之狀。